假設太平天國不內訌,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對抗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結果會如何?

天若有情55876466


1864年隆冬,長沙城內。左宗棠攤開宣紙,提筆書寫。遠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插滿了太平軍的黃旗,滿清皇室死的死,逃得逃。現在左帥要做的就是分析戰敗的原因,為後人留下教訓遺產。

一、太平軍大都是廣東客家人,有共同的語言習俗。加上廣泛吸收廣西的士兵,桂一省,自古民風彪悍,部隊中又混有苗民與秘密社會成員。這些人投軍只求飯飽,能死戰求生,戰死亦求昇天。反觀湘軍,與敵交戰,只敢用鳥銃遠攻炮擊,不敢和太平軍短兵相接,貪生怕死的多;更為要命的事,軍餉不能及時發放,士兵肆意搶掠,百姓怕官軍;將士各自為政,敗不相救,勝則爭功。

二、太平軍以宗教之名起事,士兵們只需”遵守命令,勇敢作戰,一時受苦,同打江山,後自有高封。“以楊秀清、石達開、李秀成為首的諸位將領,部隊紀律嚴明,百姓愛戴,主動向太平軍進貢糧米錢財,以至軍隊糧餉充沛,士兵少擾民。湘軍,姦淫搶掠,百姓恨之入骨。”賊至爭相迎之,官軍至皆罷市“。

三、滿清入主中原,一直以來壓制華夏文化,大興文字獄。洪秀全雖以”上帝“名義起義,但聯合各會黨,發檄文驅殺胡妖,其實是一場種族革命,所以能博得底層民眾的同情與支持。

左宗棠寫的正起勁,突然聽到外頭傳來陣陣喧鬧聲。緊接著,門外腳步聲步步緊逼。“大人出大事了”左旋即把筆丟一邊,隨下人走到屋外。左宗堂現在的府邸臨江而建,出門不遠就是湘江。雖已是枯水期,但湘江水位不見消退。只見眾人拉著曾國潘,曾下半身已溼透,褲子上還沾著黃泥巴。不知為何,左宗棠看到曾國藩這副模樣,竟大笑起來。“真像個豬崽子”在旁的眾人,表情尷尬,想笑又不敢笑,只得憋在臉上。

左宗棠隨即恢復往日的威嚴,他四下打量曾國藩周邊人。“伯涵,怎麼不見李二?”曾國藩目光投向前方煙波浩淼的湘江”我派他去上海,搬救兵!“。


民國不曉生


首先,我們從人員素質來看。兵員素質就不提了,我們只看雙方領導人的表現吧。

先看清政府一方,曾李左三人,哪個不是響噹噹的人,有古今完人稱號,有中流砥柱地位,有平定天下之才,隨便選一個,都能影響清朝歷史進程。

再看太平天國方面。單看出身,其實就是些神棍術士,其素質又能高到哪去呢?當然,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代表其將來的成就。但是,一個人早期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絕對是會影響到其一生的素質眼界乃至政治素養的。

特別要拿出來講一下的是最高統治者洪秀全,定都天京後竟然不再問世事,從此便整日躲在後宮裡玩女人。這樣的人不失敗,那還有天理嗎?

幼童與成人對打,或許有贏的可能,但終究很難。

其次,再看各方的信仰。

政府方面當然是站在道德的高位,儘管清政府已經腐敗得快要流膿了。儒家教條傳承了幾千看,對國人來說,幾乎是深入骨髓,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摒棄的。

太平天國方面,他們是不屑於這些傳統思想的。他們從耶穌那裡割來一塊,再自己加工了一番,便成了“拜上帝教”。究竟其教條有什麼深得人心的地方?表面上是有的,但是日久見人心,從後來的實際操作上來看,精華沒落實,倒是把那些糟粕給無限放大了。

與當時價值觀相左的東西,想要革新,需要的魄力當然巨大,而成功的可能性也甚微。

另外,從武器準備等硬件來對比,政府方也是更勝一籌。

清政府使勁地哭窮,軍費都接濟不上來,甚至讓曾國藩自行組建軍隊。這一點在今人看來實屬可笑。但是,從目前蒐集的資料來看,其實曾國藩的這支私家軍隊的武器,在當時是領先地時代的,甚至不輸洋人。

據說,軍隊幾乎都滿員裝備了火槍火炮等熱兵器。特別是後來的李鴻章,對洋人的武器更是大加推崇的,並且大肆地購進。通常,在眾人的認識裡,他們的部隊缺衣少食,是在跟太平軍艱難抗戰的,朝中那些王公大臣們也都被矇在鼓裡。之所以曾國藩等將領對外不公開,目的有二:一為令敵方不知虛實;二為向朝廷多拿軍餉。

而太平軍那一方,所使用的依然是落後的冷兵器,甚至還跟義和團一樣停靠一些“刀槍不入”的法術。

你用大砍刀跟洋槍對打,別說你氣勢怎麼勝,其實結局我已經看到。

此外,在外援方面,雙方也有鮮明的區別。百多年的近代史,幾乎任何一次事件都被外國力量所左右。我們不討論“崇洋媚外”的對錯與否,這裡只談對事件的功利性。

清政府雖然奴顏婢膝,但至少跟洋人還算是合作關係。即使洋人不幫它,至少不趁火打劫那也是好的。

太平天國就不同了,他們認為“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他們倆的目標是滅清滅洋,雖然自己的前身是從基督教那來的,但是後來卻認為那些洋人們是異教徒。

即使定都天京後,他們也沒跟各國機構打過照會,或者發生關係。所以說,自始至終他們都沒得到國際上的認可,一直都被定性為非法政權。

如此面面樹敵,焉有不敗之理?


史海驚奇錄


假設太平天國沒有內訌,只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攻擊太平軍,曾國藩等人將死無葬身之地,原因是,曾國藩的湘軍保衛的滿清政府腐敗透頂,對外屈膝投降,割地賠款,對內殘酷人民,可以說當時整個滿清君臣基本上變成洋奴走狗(左宗棠除外但人微言輕),而且湘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根本談不上紀律,真不如土匪,這樣的軍隊戰鬥力非有限。因此在太平天國內訌前,湘軍一敗再敗,這樣的隊伍絕不可能得人民群眾的支持,許多真正德才兼備的有識之士以加入湘軍為恥,得人心者得天下,湘軍根本不得人心,湘軍的將領水平也不可能太高。滿清的腐敗和賠款,把國掏褲空了,湘軍軍費曾國藩只能自籌,除了一部分地主捐贈,絕大部分靠搶掠,也不能到處亂搶,最好到太平天國統治區搶,名正言順,屢戰屢敗怎麼搶?沒有經費,仗能不敗嗎?但是他們也有一優勢,作為洋奴,洋人還是要幫助的,而且太平天國在最危難時也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絕不承認那些賣國條約,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必須幫相軍鎮壓太平軍,太平天國的冷兵器在強大的洋槍洋炮面前,難有勝算(若沒有洋人,曾國藩等人會死得很慘),這是曾國藩取勝的唯一希望。


一探乾坤靜觀萬物


這個問題其實根本無需回答,歷史本身已經說明了一切。

當時石達開在九江設計殲滅了湘軍水師數百條大艦,一下子把戰線又推到武昌,整個長江戰局太平天國已經是全勝之勢。

湘軍最厲害的就是這個水師,大艦重炮,太平軍的那些個漁船拼湊的水軍完全無法正面對抗。

但這些水師戰艦建造,加上購買西洋火炮是需要大量時間的。現在一戰損失了那麼多,短期根本無法恢復。

至於曾國藩本人,當時就是呆在南昌城裡坐已待斃而已。

太平軍這邊,在天京已攻破江南江北大營,那麼大清最肥最富饒的蘇州,杭州,上海一帶已是嘴邊的肥肉。之前一直是江南大營圍著沒辦法,現在的局面,你對比下李秀成後來拿下蘇南,一下擴軍幾十萬就知道了。

太平天國立刻就要迎來第二波發展高潮。

長江上游,已佔領武昌,只等天京這裡援軍一到,即可組織第二次徵湘,湖南也是唾手可得。

至於左宗棠,也不要太神話他,太平天國末期,他單獨對付李世賢,也就是個兩分的局面。太平天國全面勝勢時,他也翻不了盤。


琴心入道


人性有很多弱點,太平天國是洪秀全、楊秀清雙寡頭格局,沒辦法不內訌。假如不內訌,以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之流也難以和湘軍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這樣優秀的人才對抗。

無論是做人的道德品質、學識、帶兵能力、政治格局、做人境界,曾李胡左都優於楊韋石之流。

當然了,楊秀清比韋昌輝、石達開還是要強一點。但是跟湘軍的領袖曾國藩相比,差的不是一點點,而是差了幾條街。

楊秀清一度把太平天國的局面打造的很好,擊破清軍江南大營,達到人生頂峰。以至於會給人錯覺,就是太平天國不內亂,就能打敗曾國藩的湘軍,推翻清朝。

而湘軍開局並不好,一度處於很困難的境地,但是在早期兩個關鍵人物曾國藩和胡林翼的周旋下,慢慢走上正軌。

現在可以拿楊秀清和曾國藩對比一下。楊秀清是燒炭出身的,基本沒什麼文化。而且他情商很低,不知道籠絡部將,一味用強。對天王不忠,有不臣之心,又沒有實際行動廢掉天王。對部將打壓,由此跟韋昌輝結下了仇怨,種下了禍根。在這樣的政權裡,人和人是脆弱的關係,沒有友誼和道德可講。

曾國藩也不是完人,殺戮過重也是汙點。但是他扛起的是道義的大旗,忠君衛道,在個人品質上沒有缺失。在格局、境界上更是高於楊秀清很多,曾國藩手下猛將眾多,大多數對老帥都比較信服,能團結一心,所以戰鬥力比太平軍強很多。

胡林翼如果不是早逝,能力也是超過楊秀清很多。李鴻章更是不用說了,成為晚清政治軍事外交重臣。左宗棠軍事能力強,政治能力稍弱。

這些洋務運動的先驅,雖然也有很多的侷限性,但是為國家的強盛,做出了探索和努力。就格局和境界來說,不知道超過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之流多少倍!


龍濤的海闊天空


太平天國運動是由“拜上帝會”這個教派組織的,除主要領導讓洪秀全,馮雲山等外,幾乎都是底層農民。所以他們不可避免的犯下了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其一,不尊重知識分子,認為只有暴力才能解決一切。這必然引起當時中國處於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階層的絕對反感,以致人才大量流失,政權不能有效得到知識分子的支持與助力。

其二,破壞綱理倫常,破壞原有的社會制度,破壞當時中國社會內在結構。這幾乎是與當時的官僚地主階級站在了對立面。(如果需要清洗,也是統一之後的事情,比如劉邦,朱元璋等人)

3,在取得局部勝利之後,決策者利令智昏。(太平天國)雖然以人海戰術優勢能夠暫時取得局部性的勝利,但是之後由於政治人才的斷流,以致在政權建設上昏招不斷,不能有效的鞏固已得到的成果。犯下盲目樂觀主義,導致不能有效的估計形式而制定戰略。在定都天京之後,曾以小股部隊去進行北伐,此就是盲目樂觀主義導致的失敗。如果反觀一樣在南方建立政權的朱元璋大家便能得出其中的優劣。

4,理想雖好,卻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天朝田畝制度》雖然理想美好,但在當下是不能有效實行甚至頒佈的,等於是給底層農民畫了一張大大的燒餅。而後來的《資政新篇》雖然建議與設想更具現實。但連續不斷的戰亂也導致了此書的可行性為零。

5,本是教會組織,在永安建制之後,太平天國已經初具政權雛形,但是由於此建制與教義的衝突,便不可避免的導致了洪與楊之間的鬥爭,以致原骨幹被大肆屠殺,石達開領兵出走,因此天京事變便成了太平天國的失敗伏筆。

6,不能有效處理與洋人的關係,而導致國際上轉而同情清政府。其一,其教會雖然打著上帝的名義,但是與原上帝大相徑庭,是一個早已歪曲理念的教會組織,自然得不到基督,天主教國家的支持。其二,與洋人關係時好時壞,一邊允許通商,但又不承認他們之前的不平等利益,以致洋人轉投清政府,因為清政府至少滿足了他們的所有利益訴求。

總而言之,太平天國運動在當時的環境下必然失敗。他們只是一群發動暴亂的農民,雖然組織者卻不是個農民,而是個走投無路文人,他們根本不具備建立政權的必要條件,所以他們只能被失敗。


曉楠聊歷史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於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四年被剿滅,共歷時十四年,勢力擴展到十七個省份。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清運動,也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既是舊式的農民起義又是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舊式革命運動。不僅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封建統治,促進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又遏制了資本主義列強對我國得侵略,阻止了中國的殖民化進程。由於農民階級不是推動中國歷史的先進階級,小農經濟的分散性、守舊性以及目光短淺等毛病,使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始終無法保持團結,軍事決策上一再失誤,對外交往上缺乏經驗,無法認清西方列強的真實面目,最後被國內外反動勢力相互勾結,聯合剿殺。


歷史課課代表


沒有曾李還有其他人,沒有哪朝的起義不依靠知識分子能成功的,無論劉邦還是朱元璋還是本朝,在達到一定規模後都要極力吸引知識分子的加入,吸納各界精英,不然起義軍短時間內壯大容易迷失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走了,沒有一個可行的戰略規劃。張角,黃巢,李自成都是如此。看看太平天國怎麼做的,反傳統,反祖宗,反人性,所到之處砸廟燒書,脅裹平民不從者死,上層妻妾成群,下層夫妻都得強制分居,這是人乾的事嗎?再說了洪秀全又沒有切實可行的自作主張能給廣大的老百姓帶來利益,除了少數當權者可以驕奢淫逸外,其他人呢?李自成好歹還有個均田免糧,別扯天朝田畝制度,那個沒執行。曾李這些人不想驅逐韃虜嗎?很多當時的知識分子是有意加入太平天國的,可是一看,尼瑪還不如滿清呢,鬧得實在不像話了才辦團練的,那麼多人前仆後繼去剿滅太平軍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別說內鬥,就是不內鬥也玩不了幾天,太平天國裡那一百多個王也就石達開勉強有點節操稱得上英雄,太平天國把一億多中國人送去了天國一點都不太平。


老友迷


提問者從一個新角度來看待太平天國運動,思路很好,但是仍然改變不了歷史的走向。

因為太平天國運動,本身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農民起義。這場起義的性質,就是造反,以實現高層領導的帝王夢。

前期的拜上帝教教眾,基本是社會最底層的窮苦人,對社會格局的認識大多停留在儒家思想統治下的好還是不好的水平上,根本沒有爭取自己的法定權利的意識。

高層領導也完全認識清楚並儘可能利用了自己屬下教眾的這個情況。高層領導他們不是試圖培育底層教眾的權利意識,反而引入巫術,跟他們自己篡改後的基督教相結合,將教眾們的人生認識引入到更加愚昧的深淵裡去,作為高層領導們實現自己帝王目的的工具。

但是,這個巫術,這樣的邪說,紙包不住火,一當高層領導的邪惡開始暴露,特別是教眾的基本利益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受到更嚴重傷害的時候,高層領導的戲,也就失去繼續演下去的可能了,所謂樹倒猢猻散也。

這個,就是洪秀全楊秀清幾個高層領導的基本把戲。

就算楊秀清隱藏自己的野心,不去挑戰洪秀全的權威,他們仍然沒有改變山大王的本性,根本沒有開始制度變革,根本沒有開始根據地的建設,根本沒有利用基督教的名義向西方國家駐上海的機構求教求援求學,連教眾的合理利益的正常化都根本沒有甚至更加的非人道,這樣的一個領導集體,哪裡有推翻大清改朝換代的底氣和本錢?!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駱秉章這幾個人, 就完全不一樣。他們只有臣屬的思想,他們只想為國立功,所以他們的行為都符合正統的社會認識,容易被社會認可,被下屬認可,能夠形成一股同一個方向的力量,勁往一處使,那就是剿滅太平天國,恢復社會的法統道統。

更何況,這幾個人,他們本身的格局甚至才幹,就超過洪秀全楊秀清。曾國藩幾乎就是完人,李鴻章就是中流砥柱,左宗棠不僅僅有帥才,更是眼光超前,看到新疆於大中國的巨大意義,駱秉章則非常有韌勁有擔當懂進退甘居幕後。

這幾個人聯手,洪秀全楊秀清是沒有機會的。


樂觀黃山自在徽州


估計結果差不多,只是時間問題而已,應該還會延續5-6年左右,因為太平天國打著拜上帝會教條建立起來的農民起義組織,既然試圖將基督教中國化,但組織內部似乎缺乏一個跟外國基督教會有關聯的人物存在,不但沒有將外國勢力爭取加入自己的集團,天國內部時有牴觸洋人的情緒,而剛好相反洋人被清廷拉攏加盟入去,結果曾國藩等人藉助洋人的武器裝備和軍隊,對太平天國軍隊進行強有力的大反擊,導致太平天國的後期基本上處於,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擊之力,面對軍隊裝備的差距,太平天國軍隊內部出現軍心動盪,發展到數個太平軍將領選擇投降清廷,致使1864年的天京被裝備精良的湘軍團團圍住不敢突圍,加上城內糧草、彈藥消耗殆盡,面對飢餓的折磨太平軍仍然使用人海戰術進行頑強抵抗,在曾國荃藉助洋火槍和火炮的射擊和瘋狂轟炸,同時帶著夢想要瓜分太平天國的寶庫嘅利益驅使進行強烈猛攻,使得天京城牆坍塌,只能靠冷兵器對抗火器槍械的太平軍,在兵員數量相差懸殊情況下,最終太平天國宣佈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