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名泉----洪範池

濟南名泉----洪範池

洪範池,又稱龍池,是古東阿縣八景之一。據清道光十八年重修洪範池碑記:公商紂王的太師箕子按照大禹治水的方法修建了方廣扣丈、餘深倍之的洪範池,使規模宏大的泉水不再氾濫。人們取“洪水就範”之意,便稱此池為洪範池。

濟南名泉----洪範池

清咸豐年間東阿知縣非常欣賞洪範九泉匯成的狼溪河,又感到這“狼溪河”的名字聽起來不那麼雅觀,與狼溪河的優美風景不大相配。於是便把“狼溪”改為“龍溪”,把“洪範池”改為“龍池”,並由書法家秦維翰在池前書“龍池”二字。

濟南名泉----洪範池

“龍池”池水高出地面數尺,池周築以護身石欄,由欄板和主柱扣結而成,柱頭立雕石獅、蓋鈕等飾物。欄板浮雕花卉,中間是8米見方的水池,即“龍池”。

濟南名泉----洪範池

臺階上修觀“池水魚”石板連柱欄杆。石柱子20個,石獅子8個,石猴8個,似桃圓頭4個。池四周2米補修建築石渠,池底有鎮海猴一個。池南面中心修一出水口,是石刻龍頭,龍頭上刻有“龍溪”二字,池水通過龍頭流入水池中,匯於狼溪河。

洪範池泉水經地下湧出,四季長流,流量均衡,水清見底,泉水水量約1000立方米/日,是洪範池泉群中最著名的泉水。其獨特之處在於不以“旱澇而消長”,即旱澇如一,水位不受旱澇的影響;不以“冬夏而溫暖”,即長年如一,水溫長年保持在17℃恆溫。該水是製備阿膠的傳統水源——狼溪河水的源頭,亦有“神水”之稱。

濟南名泉----洪範池

濟南名泉----洪範池

池北有姜女廟,供奉孟姜女,廟前有兩株參天蒼鬱的古樹,東邊的叫“珍珠翠”,西邊的叫“龍捲柏”,樹齡均在千年以上。虯枝葉茂,滴綠瀉翠,倒影池中,與龍池交相輝映,風景如畫,構成了蒼虯翻雲之奇觀。

濟南名泉----洪範池

濟南名泉----洪範池

珍珠翠松,樹高約14米,樹幹胸圍3.16米,樹上有五種葉子,北面是松樹的葉子,南面是柏樹的葉子,中間是赤柏的葉子。據說李世民、尉遲敬德曾在此樹上拴過戰馬。

龍捲柏,樹身高10米,長擰彎曲向上,杆技似龍爪,每一個虯枝都像一條抬起向上的龍,極為奇特。

濟南名泉----洪範池

池西側有一泉,名姜女池,又稱玉女池,相傳是孟姜女洗浴的地方,孟姜女哭倒長城後跳入東海,被龍王所救,認做乾女兒。由於龍池與東海相通,龍王便把姜女安置在龍王廟西的姜女閣內。素日,姜女便在這裡沐浴。姜女池很淺,但卻不見底,碧水如墨,正好為美女遮蓋避身。另外,姜女池雖與龍池很近,卻是不同的水系,龍池中的水清甜,姜女池中的水苦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