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從北京到東營,從東營到青島,珍貴老照片追憶石大的前世今生。

北京石油學院時期

1953-1969

1953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建設急需石油資源,石油工業發展急需專業人才。在這種形勢下,以清華大學石油工程系為基礎,匯聚北京大學、天津大學、大連工學院等著名高校的相關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組建成立了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北京石油學院,隸屬燃料工業部,是當時北京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52年11月,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在北京文教區東北部建立北京石油學院,計劃佔地面積58萬平方米。1953年4月,北京石油學院開工建設。

1953年10月1日,千餘名師生遷入新校址,在半是田野半是工地的校園裡舉行開學典禮,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學府誕生,從而邁出了我國石油高等教育的第一步,10月1日這一天,被定為學校的校慶日。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那一代的石油人在學院西側學院路東搭起的簡易校門,掛起的“北京石油學院”的牌匾見證了北京石油學院的誕生。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在那充滿激情與豪邁的紅色年代,被北京文化所薰陶,具有艱苦創業傳統的石大人經過七年的奮鬥,使學院各項事業迅速發展,在一片田野上建立起了一所全國重點大學。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雄壯巍峨的主樓,簡單大氣,展示那時石油人一往無前的豪邁,成為當時石油學子學習的主戰場。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西門正對學院的主樓,“北京石油學院”六個大字為毛澤東書法集成體,大氣磅礴卻不失厚重端莊。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記否記否,青年園裡手拉手。”

那是一段青春的歲月。在學習和建設校園之餘,青年園的綠蔭下,溫暖的陽光下,朗朗的書聲中,青年學子意氣風發,朝夕相處。青年園的老樹見證了一段段友情、親情、愛情。在這個意氣風發的年紀,你注視著我,我注視著你,記憶中的你如此清晰。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紅旗操場是北京石油學院輝煌體育的見證。體訓隊、文工隊號稱“兩支花”,體育和文娛活動就是在這片熱土上“聞名首都、知名全國”。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54年7月,北京石油學院第一屆132名畢業生畢業,他們全部服從國家分配,奔赴祖國石油石化工業戰場。至1966年前,學校培養各類大學生1.3萬名,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


北京石油學院首屆畢業生-決心書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決心書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56年10月6日,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宋慶齡以及張瀾、陳叔同、黃炎培等在首都機場和北京石油學院的同學親切交談和合影。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69年,中央發佈一號令,要求各單位備戰疏散,各大院校也必須遷出北京。

10月22日開始,北京石油學院4000師生從北京五道口整裝上火車,只用兩週的時間全部遷出北京,改名為華東石油學院,在東營開始了新的學習征程。

華東石油學院時期

1969-1988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66年第一支教職工隊伍來到山東東營這塊鹽鹼灘塗丈量土地,開始了華東石油學院的建設。1969年11月,學校從北京搬遷到山東東營,改名為華東石油學院。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出於對人民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為了適應石油工業對科技人才的迫切需要,全員師生員工開始了緊張的建校勞動。大家自己動手燒石灰、製坯燒磚、蓋房子、修馬路、架電線、安裝水氣管道、挖水溝、開荒地、修水庫、插秧種田,樣樣活都幹,相繼蓋起了“乾打壘”式的教室、實驗室和宿舍,建立起了儀表廠、機械廠、煉油廠、印刷廠和農場。我國著名的化工專家、科學院朱亞傑院士,當時就在農場養豬,有人戲稱他為“豬教授”。1970年第一批4萬平方米的“乾打壘”在東營的鹽鹼灘上建成,成為教學辦公生活用房。

1970-1976年,華東石油學院廣大師生員工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發揚“實事求是,艱苦奮鬥”的傳統,埋頭工作,堅持為國家培養了3000多名畢業生,維繫了石油高等教育面臨中斷的鏈條。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77-1988年,華東石油學院進入恢復與發展時期,從1979年起各項工作逐步進入正軌,主要精力逐步集中到教學和科研中心工作上來,實現了工作中心轉移。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學校還利用在油田的有利條件,開始走出了“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師生員工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自己到油田檢廢舊鋼管,到油田鑽井的井場上掃落地的水泥,自力更生建起了華東石油學院第一個萬噸級的煉油廠,後經過幾代石大人的艱苦奮鬥,發展成現在具有百萬噸級的化工集團公司,成為我國高校校辦產業的典範,它是石大人艱苦創業精神的真實寫照。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石油大學時期

1988-2005

1988年,華東石油學院更名為石油大學。7月,中石油任命楊光華為石油大學校長,石油大學校本部設在原石油學院內,各分校校長同時擔任石油大學副校長。校本部在辦學方向、發展規模、基建規劃、學科及專業設置等方面統一規劃。協調華東和北京在教學、科研和人事方面的合作。至此,石油大學的佈局式形成。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88-1999年,是學校向多科性大學邁進的時期。1990年,廣大科技工作者通過刻苦鑽研、團隊協作和產學研合取得了國家“七五”重點科研攻關項目“定向井、叢式井鑽井技術”等豐碩科研成果。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1997年11月26日,國家計委發文,同意石油大學作為“211工程”院校建設。2000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管理,提出“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奮鬥目標。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擴大交流與合作,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個學術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繫。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學校作為一所以工為主、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校,建校以來始終注重教學、科研、生產的緊密結合,成功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結合辦學之路,有力地促進了辦學水平的提升。這也成為學校突出的辦學特色和優勢,更成為學校辦學理念的核心內容。

石大人嚴謹務實,他們的生活同樣豐富多彩。學校在注重學術科研建設同樣重視文娛建設。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太陽廣場於1988年建成,廣場中間陽光路北側矗立著一座8米多的雕塑——創造太陽,是學校的主體雕塑,太陽廣場也因此得名。整個雕塑意味著運用知識能量開發物質能源,創造出一個新的太陽。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行走在文化長廊,宛如遨遊知識海洋。一個個展板,見證了多少匆匆身影,留下多少青澀回憶。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薈萃湖是一個人工湖,最早稱水庫,修建於1969年,繞湖周長為1633米,水域面積為250畝。氤氳之間,明月可墜,晚間閒暇時,漫步於湖堤,細嗅著微風,浮躁的心靈無法繼續張揚,一天的勞累也會被波浪衝淡,“薈萃”一詞成了一代石大人永久的回憶。


中國石油大學時期

2005至今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2000年初,學校劃轉教育部,成為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2002年7月,黃海之濱的唐島灣畔,機器的轟隆聲告訴世人,為了新使命、新發展,在青島再闢新窗口;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建設青島校區;2005年1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8月,學校完成辦學結構調整,辦學主體轉移至青島。近年來,學校進軍新能源、探索深海資源、圍繞“藍黃”國家戰略……在謀新發展,唱響“為中國加油”的高歌。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南門雅緻秀美,同樣不失氣勢。山的底蘊,海的胸懷,造就厚重石大。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創造太陽雕塑在青島校區依舊陪伴著石油大學,和石油大學的莘莘學子一道,開闢新的輝煌。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春去冬來,花開花落,時光軸不停轉動,洋溢著石大學子的歡笑,揮灑著石大學子的汗水,展示著多少黑夜堅守後的閃亮登場。


青島城市記憶:珍貴老照片 追憶石油大學的前世今生


光華大道,為了紀念我校楊光華校長,創造太陽雕塑立於道路中央,寓意我校事業迎朝陽普光華。

中國石油大學因油而生,因油而興,因油而強。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石大人薪火相傳,學校的發展歷程始終與祖國的命運和石油工業的發展緊密相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堅持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使命,科學謀劃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與文化傳承創新的新藍圖,努力發展成為國內著名、石油學科國際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報 整理:何良慶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