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某中學週末只給重點班的學生補課,你怎麼看?

木幽書


我覺得這件事情,學校有學校的無奈,教師有教師的尷尬,學生有學生的委屈,家長有家長的憤怒。彼此似乎都有委屈,卻又將陷入一個更大的委屈鏈。

學校為啥委屈?學校要求發展,就不得不迎合主流觀點對學校的評價體系,要升學率,要重點率,可是這些指標怎麼來?雨露均霑顯然不是一個聰明的方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才是高效之舉。所以學校要組織學校的優質師資來給重點班的補課。

教師為什麼尷尬?面對學校的補課安排,非重點班的老師有什麼辦法呢?作為學校的一員,面對學校的這種安排心裡再不舒服也得忍著。說出了就是沒有大局意識。至於每年的評優評先拿獎金,不是重點班的老師也只能心裡苦。

學生有什麼委屈我們從學生的消息可以看出來。誰都不喜歡自己被分成三六九等,誰都不願意去當那個三和六。這也是這個學生憤憤不平地舉報的原因。這種補課方式傷害了學生。感覺自己像被學校放棄了一般。

家長的憤怒也是可以理解的,誰都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被區別對待,都是一樣的學費來學校讀書,憑什麼我家的孩子不能補課?而且這還是教育政策法規裡明確規定過不能做的事情。

我一直有種觀點,只要高考制度是一種選拔性考試,那麼就難以避免類似的新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規律會讓這類事件層出不窮。


教育故事鋪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笑了~親歷,絕非杜撰:

兒子初高中,上的我們這裡最好的學校,當時課下設了兩類補習班,培優補差~重點來了,補差的學生不樂意了,鬧著不來,因為很多人覺得,平時上課都可虧,現在還得用課外時間補更虧…家長覺得,名聲不好聽~後來取消…培優繼續,後來,培優班被舉報了,說,本來教育不公平,你們還開小灶,不是更不公平嗎?~後來,都取消了…一部分學生,就花錢在外面補課,當然,也包括我家孩子~艾瑪,太貴了,一對一,家教,小課…讓我的錢包瘦了一大圈...高考之後,我家孩子考砸了,上了一個一本,他同學一直在努力學習的,基本都上了大學,那些鬧來鬧去的,也終於平靜下來了



原來是這樣好吧


我來說一下親身經歷吧,高中是市裡面一所不錯的高中,學校從九幾年一直都是上倆個星期(封閉式全是住校生)然後放倆天假,一直以來當地都是知道這個學校的做法的,而是可以說週末是補課,學校並沒有收費。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改變了呢?是某一個週末,陪讀的家長想帶孩子回老家吃酒,然後老師並沒有批假,於是這個家長可謂是為學生謀來了所謂的“福利”,打電話給教育局投訴,媒體輿論,學校迫於壓力,從此每個週末都放假。

就這樣,學校的哪一屆過上了週週放假的生活,其實老師也樂得其成,但是就那一年的期末來看,比起往屆差了不少。第二年,學校擬重新週末上課,但是事情還沒有成,又被人舉報了,而且這次還說學校應該退上學期的所謂補課錢(實際上本地區學校收費是統一的)。沒辦法,學校迫於壓力,又咬牙每個人退了倆百塊錢。這些,由於這些舉措,學校的老師不幹了,畢竟每天早上七點過就得來學校,班主任更是六點過一起來出早操,所以學校的早自習就真的成為了早自習,以前還有老師守著,現在沒了,然後三個快班稍好,自覺性比較高,其他班早自習真的就和菜市場差不多。那學期學校的狀態真的非常不好,多次想重新開始週末上課,但是總會有人往上面投訴。

時間就這樣來到我高三那年,這年,因為高三 可以正大光明的週末上課了,但是呢,還是有人有各種理由投訴,無奈下沒辦法,改為了週末自習,自願上課。結果可想而知,快班幾乎是每週一人不缺,而普通班甚至是有時候週末一個人沒有,於是就出現了快班月考平均分甩普通班2,300分的尷尬。很多普通班的同學開始希望老師回來上課,但是已經過了倆年的舒服日子,老師們也不願意再回來幹這種自願的事情了。因此,很多學生只能找外校的老師補課,然而只是徒勞。

最後高考出來,快班幾乎全是一本一上,全校4個快班,30多個普通班共有400多個一本上線,普通班普遍2,3人本科上線已經是極限,而在往年,這個數字是15個左右。因此,很多人都戲稱這是一臺酒毀了的一屆。

因此,一個學校好壞,旁人不應該指手畫腳,更不要去打亂學校的教學計劃。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還是很感謝高中的老師們無償補課那麼久,本人沒送過禮,班上成績偏中下,老師還是對每個同學很好)。


初雨落江南


我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自己出錢給班級前十名額外印一些難度很高的卷子,其實成績一般的學生連平時普通卷子都不做,每天讓他們交作業都難,印給我們的這些卷子非常難,我當時年段第一做起來也有些吃力,這種卷子對成績一般的同學來說沒有什麼作用,可語文老師還是被舉報了,就是班級裡倒數那幾名的家長舉報的,所以有些人眼裡,他們不會管什麼因材施教,他們只會覺得憑什麼他優秀就給他的比給自己的多,這種人也會反對學校設置尖子班,明明是給成績一般的學生講慢一些多講幾遍,這些家長就會覺得憑什麼給尖子班的學生講那麼快講那麼多難點,說白了就是我自己不行,所以比我強的都該死的心理


用戶3478825392343


很現實的情況,多數老師會問:週末不給重點班的優等生補課,難道給非重點班的“普通生”補課?

本應是倒過來要做的事,現在只能這樣了:排除校外輔導機構,另有可能舉報老師節假日補課的往往就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或其家長。

上級嚴格禁止分重點班,我校基本就是這樣做的。但校長要求老師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給初三畢業生進行“糾偏式補課”,主要分“語文、數學、英語、理化”四個輔導班,學生自願報名,參加自己較薄弱的學科輔導班,爭取能提升一點成績。

比較而言,這應該是最公平的輔導辦法了——如果大家都光顧那少數優生,也是對大多數學生的不公平。

但結果是,學習好的百分之百報了相應的班,倒是那是差生,什麼也不想報。

實在是上級明令禁止辦重點班(暗地裡還是有學校辦),否則幾乎所有學校都會分重點班,並把希望都壓在“優等生”身上。


種金易


轉的:昨天貴陽市中考改革實施意見一出臺,立即引起了熱議。意見表示將取消所有競賽類加分和部分身份類加分。同時自2018年秋季新入學的七年級起,全面實施新的考試評價及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方案。

意見指出,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13門學科將列入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範圍。綜合實踐活動及其它內容納入綜合素質評價內容。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根據各科目特點,採取筆試、上機考試、體育測試和技能測試四種方式進行。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採取分數和等級兩種方式呈現。一是以分數呈現的科目,包括語文、數學、英語(含聽說能力)、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二是以等級呈現的科目,包括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

這個改革意味著以後不光主科要考試要計入中考成績,術科也一樣要考試,分數也在中考中有一定佔比。同時,意見還指出,體育不再是初三統考一次,而是要年年考。我相信意見制定的初衷是很好的,是希望初中改變現有的只重視主科,唯分數論的現狀,讓初中能把綜合學科的教學也抓起來,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但是,意見一出臺,家長們並不買賬,尤其是2018年秋季讀初一的孩子家長,他們的孩子將是受改革影響的第一批人。這兩天朋友圈裡炸了鍋,到處是轉發、投票加抗議。紛紛指責意見的出臺只會加重孩子的負擔,照現在的學習模式,孩子本來只需考幾科都已不堪重負,如果增加到十幾科的話,孩子簡直不要活了。

作為母親,我是不支持這樣的改革的。作為教育主管部門,本想以這樣的方式倒逼學校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卻忽略了還有高考這根指揮棒懸在孩子頭頂揮舞,學校為了升學率還是會逼著孩子死啃書包,減負簡直是天方夜譚。況且,初中長期不重視綜合學科的學習,初二以後基本不上美術、音樂課,初三更是不見綜合學科的身影,語數外理化五科的作業從下午六點回家開始做起,不到夜裡十二點休想做完,週末還要奔波在這樣那樣的補習班中,這樣的狀況 ,如果再加上綜合學科的考試,恐怕真的只能增負而不能減負。

但是,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上級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步子不要一下邁得這麼大。社會現實的不公平和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導致焦慮的家長們不敢不重視分數。在為了分數拼得你死我活的大環境下,讓孩子不為功利去發展他們的興趣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改革能否從課程的設置和課堂教學的改變做起,讓綜合學科老師好好上上課,課時別被佔用,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多設置一些真正讓孩子喜歡的活動,藝術類重在學會欣賞、提升品味,政史類重在以史為鑑、學會思辨,地理、生物重在觀察和實踐操作……同時,建立起綜合學科的相關社團,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在興趣的驅使下真正的學點東西,也可以調節一下緊張的學習氣氛,學校也要把社團做實,保證時間不被擠佔,活動質量要有保證。至於統考,大可不必,一統考,再好的想法都會敗給應試,學生綜合素養的評定完全可以參考其社團活動的參與度和質量。畢竟,人的天賦不同 ,綜合學科是一種通識教育,是用來陶冶情操,提升涵養的,不必要求孩子門門精通。

這個改革意見我唯一支持的是體育一年一考,這樣體育課的質量更有保證,孩子的鍛鍊時間也更多一些,不用在緊張的初三階段突擊體訓了。

其實,我的孩子今年初三,不受這次改革的影響,但是問她想用什麼顏色來形容初中三年的生活時,她的答案是藍色和灰色,藍色是因為初中三年讓她懂得了很多,是一種深遠而憂鬱的感覺,而灰色則是學習方式帶來的壓抑感。我真心希望以後更多的孩子的初中生活能夠有所改變,變成彩色的,變成一種珍貴的記憶。願他們歸來,仍是少年!


璦厶


對學校補課這件事,相信大家都已看透:

補課吧,必然有很多家長、學生,甚至老師有意見,學校被狀告的事並不鮮見。

不補吧,很多家長和學生照樣會有意見,認為學校不重視教學,不少優生為此而轉學的現象也不少。一旦沒考好,不僅家長不原諒,也許上面還問責。

收費補吧,必然剜了某些家長"心頭肉",學校無異於捅了個"馬蜂窩",難以控制場面。

免費補吧,學校又拿不出錢,讓老師幹義務工,先別說效果如何,老師願不願意還難說。畢竟非上班時間,是老師休息的權利。

讓學生自願補吧,這做法聽起來蠻人性化,但實際上學校很難操作。如果一個班就"自願"那麼幾個人,補還不補?又該怎麼補?如果全班都來補,好是好,但誰敢保證家長不說是被逼"自願"的?

總之,無論學校怎麼個“補",都是一個結果:錯!

錯就錯在:無論學校怎麼做,都不可能如所有家長之願!

只給重點班學生補課的做法,其實"三味"學校也曾有過這情況:

2017年下期,學校招了4個重點班,是全縣小升初時的前200名。為了不負上級和全縣家長的厚望,當校決定對這4個重點班學生進行週末補課。當時也是收取了一定的費用的,這些學生的家長也很樂意配合,基本上沒意見。可是才補了2個週末,部分平行班學生家長到學校甚至教育局反映,認為學校對學生不公平,並要求也要補課。沒辦法,學校只好在平行班採取自願原則報名補課。但結果是難倒了班主任:有些班自願報名僅10來個,咋補?班主任做學生工作吧,就會被家長視為強制補課,一旦被上告,校長也不願擔責!

全校停止補課嘛,那幾個重點班,全縣人在盯著要成績呢。

咋辦?


三味聊教育


我是一名教師,對於這個問題,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從家長的角度看,肯定是不公平的。不管是重點班的家長,還是平行班的家長,從對孩子的期望開看,都是一樣的,都希望孩子的成績好。你不給自己的孩子補課,對家長來說,就是歧視。他們的心裡一定是充滿了焦慮,一定會反問,不給我孩子補課,他們成績本來就差,這樣下去和重點班的差距不是越來越大嗎?所以他們都很受傷。

第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其實,平行班的學生未必想上課。越是成績優秀的學生,越對上課沒有反感,這是一種良性循環;越是差生,越是上課不認真,在教室裡坐不住,所以,很多學校從實際效果來看,給重點班安排了更多補課,給差班不安排、或少安排補課。

第三,從學校角度看,為了提高升學率,自然就會想方設法地給優等生上課,優等生的成績越好,學校的升學率越高,等同於學校的辦學質量越高。而安排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補課,一方面成績沒有較大提高,另一方面不好管理,在週末補課,萬一出了事,吃不了兜著走。

第四,從老師的角度來看,說實在的,很多差班的教學,組織起來有些困難,正常的教學是必須完成的任務,而週末的補課,是正常之外的任務,老師自然有一定的迴旋餘地,更何況國家也禁止在週末補課,所以很多學校就沒有展開差班的週末補課。

基於以上的因素,我覺得,儘管學校的做法有待商榷,但是,學校這麼做有其現實原因,要讓學校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可能還有一定的路要走。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如果覺得有幾分道理,請關注我,有商榷的,請留言。


木葉看人間


講三個問題。

第一,重點班與平行班。不允許分快慢班已經講了很多年啦,具體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經弄不清啦,也不需要弄清楚。如果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上中下三等,學生接受、掌握知識的基本能力分別是1.2.3,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可以預見:上等生能達到的目標是4,中等生能達到的目標是3,下等生能達到的目標是2。如果將三類學生放在一起,我們只能依據平均水平,也就是中等生的程度——2為基礎,3為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問題就凸顯出來了,下等生因為沒有2的基礎,所以無法達到3的目標,等於沒學;上等生因為已經具備了3,所以整個學習過程近乎於浪費時間,同時扼殺了其發展;真正獲准益只是中等生,然而他們受到基礎的限制而無法登頂。這種三取其一而去二的做法是違反客觀規律的。

第二,補課。教師恐怕是當今社會普通職業裡唯一不能在業餘時間利用自己專業知識獲得報酬的職業。從遍地開花的校外實習機構規模及數量來看,補課可以說是社會的剛需,可擁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公辦教師卻不能從事這一工作。更有甚者,學校組織學生集體補課也被禁止,使學生家庭無法獲得這種質優價廉的服務,而只能選擇價格高且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的服務,這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校外輔導機構與國家大佬之間的利益關係。

第三,媒體。新聞工作者應當是具備很高職業素養的一群人,新聞報道應該是真實的、準確的、完整的,對社會輿論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然而,當下的很多媒體卻只顧搏眼球爭利益,抓住某一點無限放大,已經成為了當下的醫鬧、校鬧、各種耍賴索賠的幕後推手。媒體最嚴重的錯誤便是——引導社會往道德湮滅的路上越走越遠。


Wind972561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種悖論,個人認為相關部門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沒有搞清楚什麼是九年義務教育,高中已經不再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範疇,家長為了子女,花更多的金錢獲取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只是在對比那些不願意花錢的家長,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吸收更好的教育資源也是對比那些不願意吸收的學生,都沒有錯,只是選擇不同,既然已經不在九年義務教育的範疇,那麼老師在付出勞動以後過得酬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教育部門也應該要整理清楚思路,非九年義務教育已經不再是普世教育的範疇,請不要用普世教育的條款去胡亂套用,家長們也認清事實,教育是一種資源,獲取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這個只是個人觀點,僅供討論,不必要的人身攻擊就此打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