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临顿路上找去盘门的公交站的时候,再次看到了那位掐着大号三脚架的印度哥们;看那样子,他也和我一样,游览完狮子林和拙政园,要转移阵地了。游2路到盘门的站点在新市路上,下车后往回走不远就是新市路和东大街交叉的路口。东大街街口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悬“盘门景区”匾额。继续前行,在行进方向的右侧又看到一座牌坊,这是座四柱三门重檐的石木牌坊,正面坊额为“瑞光胜迹”,背面坊额为“赤乌遗踪”。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进入“将军门”,就是“塔园”。右手边有一头用整块金山花岗岩雕凿而成的石牛,据说有30吨重。相传,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法林禅师重修瑞光塔时,有白色神牛前来助力,不辞劳累,最终累死在瑞光塔旁。苏州人民为了褒扬这头具有奉献精神的神牛,立白牛石雕于瑞光塔前,以示纪念和敬仰。传说的内容不差,充满正能量,但石牛的造型和雕工都让人实在不敢恭维,憨态有余,神韵不足。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与粗糙的白牛相比,高耸入云的“瑞光塔”可谓是精工细作,巍峨大气。据史书记载,三国吴赤乌四年(241年),建普济禅师;十年后,建13级舍利塔。传说塔经常呈现五色瑞光,故改名“瑞光塔”。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塔内发现的文物证实,瑞光塔在北宋景德元年重建,改为7层8面,历时24年而成。此后,瑞光塔几经兴废,重修重建达18次之多。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现在的瑞光塔为楼阁式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砖砌塔身基本上是宋代原构,第六、七两层及塔顶木构架为后代重修,通高约53.6米。瑞光寺塔建造精巧,造型优美 ,是宋代南方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仿木塔比较成熟的代表作,是研究此类古塔演变发展及建筑技术的重要实例。瑞光塔外表光鲜,却是沧桑满“腹”。走进塔内,历史的凝重感扑面而来,让你很自然地放轻了脚步,甚至屏住了呼吸。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即使是在这样一个让人心可以最大限度放空的地方,墙壁上依然还是密布着游客们俗不可耐、字迹拙劣的即兴题刻。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由瑞光塔向西,有一座坐东朝西的单檐歇山顶四面厅,叫“四瑞堂”。四瑞堂的堂名颇有来历。相传,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高僧宗本在瑞光禅院讲经,讲到精彩处,出现了塔放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爆青等所谓“四瑞”,四瑞堂之名由此而得。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四瑞堂西北角台基上,有一用汉白玉雕凿而成的石龟,这就是那只“听禅”的白龟。这只白龟和那头白牛应该出自一班匠人之手,雕凿水平让人不敢恭维。因为有了这只神龟,四瑞堂前面的这泓池水开始被称作“灵龟池”。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离开神龟北行,可见一座廊桥。这座廊桥为三拱石桥,中间一拱略大,桥体呈微拱形,动感十足。在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四角单檐攒尖顶小亭,我们姑且就把它称作“双亭廊桥”。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不知道是还没施工完,还是尚未引水,廊桥下并没有水。我因此不是从桥上走过,而是从桥下穿过了桥洞。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从双亭廊桥向南回转,即达池水北岸的“涛隐翠墅榭”。涛隐翠墅榭是一座建于清末的老建筑,原在苏州老城里,老城街坊改造的时候移建于此。在苏州好几个园林里都看到了这类移建的古建筑,移而不毁,既为城市改造让了路,又为古建筑找到一个可以更好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说是一种非常值得肯定的保护方法。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涛隐翠墅榭西侧沿池建有一条长廊,东段临水而建,是观鱼的好地方。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长廊的西端是“太极放生池”。这是一个散布着小池、小岛、小桥、小亭的区域,“和月桥”、“仁寿亭桥”和“延寿桥”自北向南把池岸、小岛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处精巧典雅的秀丽景观。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过延寿桥向南,是外观颇似滕王阁的“丽景楼”。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据《吴郡志》记载,在苏州历史上确曾有过丽景楼,但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不见了踪影。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现在的丽景楼是1999年重建的,坐西朝东,为三间三层重檐歇山顶样式,底部建有高台;东面底层门头挂“丽景楼”匾额,西面二层檐下悬有“雄甲三吴”横匾。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楼前延入水中的八角形舞台,被称作“水上蓬莱”。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楼南有一座单拱小石桥,叫“碧波桥”。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过碧波桥,就来到了灵龟池的南岸。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南岸的主要景观是一条长廊和与长廊相连的“和畅轩”。和畅轩是一座临水敞轩,为灵龟池南岸的主要建筑,与四瑞堂、涛隐翠墅榭、丽景楼共同构成了环灵龟池的主要景观。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从和畅轩再向东行,过“春水桥”,就完成了环灵龟池的游览。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水陆古城门在盘门景区的西南角。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窥塔桥”自北向南横跨在内城河上,站在桥上望向东北,可以看见瑞光塔,故名。这一个窥字,显然增添了戏谑的成分,也展示了吴人的幽默。窥塔桥原为木桥,1953年改为水泥混凝土平桥,1999年再建时改为条石平顶水泥拱桥。桥南不远就是盘门城楼。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沿城楼北侧的斜坡马道上行,可达城墙之上。站在城墙上观察可以知道,整个盘门基本方位为坐西朝东,略偏南。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城楼南侧为水门,正面为瓮城,瓮城东北角为陆门。史载,苏州城始建于周敬王六年(前514年),为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是当时吴国的都城。盘门是都城的八座城门之一,因“刻木作蟠龙向北镇越”而得名。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盘门现在的城垣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明初张士诚增建瓮城,明末、清初多有续修,1986年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盘门水陆并联的古城门为全国仅存,其形制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与北方以长城为代表的北方城垣形成鲜明对比,故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之说。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盘门城楼为重檐歇山顶样式,正面二层檐下悬白底黑字“水陆萦回”横匾,点出了盘门水陆要冲的重要地位。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站在城墙上南望,可以看到远处外城河上的“苏门桥”。苏门桥始建于宋代,现存的桥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拱券跨长16米,拱高9.85米,为苏州现存最大的单拱石桥。苏门桥、水陆城门和瑞光塔合称“盘门三景”,是盘门景区的精华所在。在水陆城门和苏门桥之间,有一座梯形石板桥横跨在内城河与外城和交汇处,这是“水关桥”,古代水师出兵需由桥下通过。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从城墙上下来,转到城楼的西面,可以看到城楼背面的匾额“吴中锁钥”。这四个字是对盘门重要地理位置的准确概括。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离开城楼继续向西,路右侧是“伍相祠”。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门前照壁“相土尝水”,是对伍子胥奉命建筑阖闾大城也就是今天苏州城功迹的褒扬。所谓“相土尝水”就是了解土质和水情,类似今天的地质勘查和环境评价。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在苏州的名胜古迹中徜徉——盘门

伍相祠分为东西两院,东院四周曲廊环绕,庭院中点缀着花木湖石,环境清雅;西院正殿三间为伍相祠,庄重肃穆。

盘门景区是一个古迹和新作杂陈的地方,总的感觉新与旧的融合还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