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金融排序是保險、證券、銀行,為何我國是反過來的?

國外金融排序是保險、證券、銀行,為何我國是反過來的?

其實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從風險係數上來排序,保險就是最基本的金融工具之一。

國外金融排序是保險、證券、銀行,為何我國是反過來的?


而之所以造成狠多人有這樣的疑惑,大抵是因為國內老百姓對保險的認知水平普遍低下所致,也與國家的財政政策,社保福利待遇、基本國情有非常緊密的關係。

1、宏觀財政政策

中國回看四十年,我們的經濟方針、方向皆以土地開發性金融為主要的發展方向。而開發性金融的核心就是城市建設,把現有的土地換取巨大的財政收入,推動銀行與政府的緊密結合。最初我們的城建貸款的還款來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財政資產;後來拆遷土地以及拆遷商品房的再賣收入也可以用於還款(大家要有一個共識,房地產公司買到的地塊用來建設商品房,嚴格意義上只不過是一種長期的

租用權,租用70/50/40/30年不等,這個時間過了,基本上就等著收歸當地政府或國有);再後來,土地招拍掛制度的出現,全國各地城市都大力推廣這一個制度,為國家的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還款保障。

也因為於此,政府就能使用城市建設的資金治理土地、發展城市、再通過土地招拍掛的所得資金進行還款。立足於“農民變市民,土地變資產”這兩個核心點,我國的城市化模式基本輪廓基本成型。

可以看到,連續幾十年的時間,乃至今日,我國的財政政策與銀行功能基本上都仍然是一種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這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蓬勃的發展階段中必然的手段,也就會造成很多國人對銀行的認知高於保險的原因,但不能說我國不重視保險,只是在發展階段中,追求發展依然是主旋律,而保險工具是一種轉移風險、管理風險的金融工具,在我之前的文章也都指出過,我們每個人面對風險的時候都會有幾種應對方式:

國外金融排序是保險、證券、銀行,為何我國是反過來的?

而在中國歷史上我們面對風險的時候基本靠扛,沒辦法,我們的前輩的確受到了認知邊界的影響,再之幾十年來,國家的主要方針不斷在調整,各位也可以通過查閱每一次的歷史性代表大會的綱領性決定,每一個重要的決定的主要方向並不在人民的保障上,而是圍繞如何維持、貫徹可行的經濟增長方式上。

我國的經濟增長的方式一直在靠大量的投資去拉動的背景下,也就是最近這幾年才真正地提出“保險姓保”這種概念,並且也是近幾年才加大了社保基金的入市力度,給小布的感覺,就有點與環保建設一樣,認識到了環境破壞的惡劣才會在行為上作出對灰犀牛事件的規避,實質上就是對系統性風險的一種宏觀調控。

2、中國保險市場基本國情

按經營目的的不同,保險分為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社會保險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國民福利待遇。而商業保險是以社會資本為主,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產品。

而我國人口的基本國情,地廣人多,再結合我國國家財政的基本狀況,社保的:”廣覆蓋,低水平”的特點也就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並且還呈現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社保待遇上也有非常明顯的差距,如深圳與內陸地區。而中國保險市場的種種的特徵,也都與

英美為主的發達國家的社保待遇有著非常之大的差異。

歐美國家,經濟發達,人口少,注重保險教育,人民的保險意識強,國家財政中投入到社保保險建設的資金佔比龐大。基本上不需要額外的補充商業保險來彌補社保的不足,加之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從出生至養老,國民都能感受到國家的財政側重。所以歐美國家更多的人喜歡或更需要補充的是壽險(定期壽險為主)來轉移自身經濟責任最大的時期的財務風險。

國外金融排序是保險、證券、銀行,為何我國是反過來的?

而在中國,90年代才重新引入保險制度,中國的商業保險的初始時期,可以說是在監管不嚴、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過來的,而在這樣的嬰兒級別市場,用利誘導(奶頭樂效應,不懂的百度)就變成了萬試萬靈的手段,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的保險業,即做大的規模,但也做臭了名聲。老百姓的各種道德問題,保險銷售員的各種專業失德問題、屢見不鮮,哪怕隨著監管的經驗、力度的升級加強,這些惡意破壞市場秩序的時間在我國部分國民的的劣根性下,依然屢禁不止,想看的可以到銀保監官網查看近期的處罰,而老百姓的道德風險可以到裁判文書網搜素保險金詐騙、隱瞞告知等判例

當代人是這樣的情況,而我們的下一代才是關鍵。

我國國民的保險認知教育依然在最初級的階段,與國外的水平,依然差著最起碼的一代人的差距,要想追平,花三代人是保守估計。所以,我們的保險業市場依然需要正確的教育,而我們的老百姓,也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國外金融排序是保險、證券、銀行,為何我國是反過來的?

小布手上的保險教材(英國保誠贊助出版)

而利好的消息是,我們的教科書中已經將保險基本知識納入到了課本中,是否有效暫時未知,但最起碼教育方面已經有人在跟進,但不希望是面子工程。

證券方面,不是小布的專長,但建議從證券的發展歷史、風控水平上看出中外差距的,但更加重要的是,金融的三駕馬車從來都離不開政治經濟學,這一塊我仍在學習當中,並未能總結出我自己的獨特看法,如有高人,不妨在留言中指點一下。

3、未來發展預測

以上說及到的情況,基本上造就了我國對於保險、銀行、證券的認知與排序,但我們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始終都會有一天到達國外發達國家的水平,未來的主流依然會是利用各種金融工具來創造、達到、買到、成本&效用最優的工具。而非常明顯的就是,我國的銀行、保險、證券的監管上會是緊密聯繫,這從銀監會與保監會的聯合就知道,我國的國情不同於歐美,我們要從自身的經濟特點上出發,而以前以及未來的中國,超大量的投資驅動依然是我們國家的主要方針,以及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大量的投資又會造成高槓杆現象,高槓杆現象下的中國經濟,又會使得發生系統性(灰犀牛)風險的概率增高。

引用吳敬璉-吳老

的說法:這種情況下,宏觀經濟政策就很難處理,你要降槓桿,增長率就下去了。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槓桿就上去了,系統性風險的危險就增大。那麼有沒有出路呢?有人說這怎麼弄呢?沒有辦法。其實是有辦法的。它的關鍵就是要提高效率,只要能夠提高效率,這兩方面的問題都能夠解決。但是效率能不能提高,歸根到底是要靠改革。

我個人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經濟發展會變成銀行+保險,證券的一個方式,或更有可能的就是參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做法,保險牽頭+銀行+證券的方式挑動金融槓桿,使得保險費在一個金融閉環裡邊,既使得老百姓獲益,也提高大量資金的活用,使得資金利用率大大提升,而這個金融排序的意義上,就會變得沒有那麼的重要,正確的認知將會普及到各位老百姓的認知當中,

合適的、低風險的、能對沖不確定風險的金融方案將會是未來的主流,篇幅有限,暫時說道這裡,感興趣交流的請留言或者私信。

我是布蘭特,幫你識別風險,重新理解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