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男人的发型不采用清以前汉族人的发型?

云飞183069639


再写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先讲一个我之前文章写过的一个故事。

乾隆三十年(1765年),朝鲜使节访问清朝,穿着明朝的衣服来觐见,表现朝鲜国王对中国皇帝的祝贺。当仪式结束,走出午门的时候,遭到了围观,其中还有穿两个披肩品帽带数珠的官员。

明朝服装

朝鲜使节也很实诚,直接就问这两位官员在看写什么。中国官员当然是骄傲的笑着(特别标注,确实是笑着)说:”我在看你们穿的衣服。“活然一副看猴子的样子。朝鲜使节仿佛没听出来的样子,就问了一句:”我们穿的衣服和你们的比怎么样“。两人似乎是没有回答,因为这个故事到此为止了。这两位官员都是翰林检讨官,一个叫吴湘,一个叫彭冠。

当然围观的不止这两个人,还有其他很多百姓。其中还有一个叫周应文的人大胆的出来问:“贵处衣冠可是箕子遗制否(箕子朝鲜)。”

然而在99年前,也就是康熙三年(1664),情况却截然相反

朝鲜使节洪命访问清朝。说汉人凡见到朝鲜使者,“皆有唏嘘叹息之色,欲语未语……盖见我衣冠,自不觉其感慨而然也”。看到穿着汉服的朝鲜使节唏嘘不已,甚至流泪。以至于朝鲜使节的衣服频频失窃。

就在这间事情五年后,辽东一个知县直接对朝鲜使节,直言不讳的说,羡慕朝鲜依然可以保留“汉官威仪”。

清朝服装

仅仅是相隔了99年,表现差距却如此之大。从这里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人对汉服甚至已经到了陌生的地步。

甚至认为他们所穿的,才是正统!

朝鲜人当时的评价,我觉的概括的非常好:“四海之内,皆是胡服,百年陆沉,中华文物荡然无余,先王法服,今尽为戏子军玩笑之具,随意改易,皇明古制日远而日亡,将不得复见”。

时间一转,再到太平天国!

我觉的影视剧里面的形象其实还是比价贴切的。

太平天国的人,自然不可能和清朝人一样,在脑袋后面留个辫子。这点从称呼他们“长毛”,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

他们把辫子解开,在前面的额头上也续发,然后再戴上一顶帽子。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

太平天国改变发型,只是单纯的要表现出自己和清朝的不同。在当时的人看来,清朝本身的服饰才是正统。

因此太平天国无论是“长毛”,还是回复汉族本来的服饰,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归根到底,还是:皇明古制日远而日亡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太平天国的发型,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存在。他们扬弃了清朝的那种剃发和辫子,改为留长发。

之所以这样做,给人第一直观印象,无非是为了表达对满人统治中国的不满。毕竟满人在入主中原的时候,强行推行过“留发不留头”的策略,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拒绝清朝的发型,对于鼓动老百姓参加太平天国,推翻清朝,有很大的作用。

但问题是,如果太平天国是为了“排满”,是为了煽动民族仇恨,鼓动老百姓造反,他们大可以选择清朝以前的发型,尤其是男人的束发。这样不是更能带起汉人的怀旧情绪,鼓动性更强吗?为什么太平天国却不这样做呢?

(剃发易服)

我觉得太平天国之所以选择留长发,除了煽动情绪外,更重要的,还有以下的考虑。

一、张扬天性。

很多人觉得“太平天国”这个名字不吉利。似乎与“太平间”有说不清的关系。而且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去世后,才会去“天国”。因此,很多人都觉得,太平天国的人都没有文化,所以才搞出这样一个奇怪的国名。

实际上,太平天国自己人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太平”是“天下太平”的意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也就是公平、公正,让世间没有“不平”之事。而“天国”的“天”,既是指上天(上帝生活的地方),也是指天性。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有一条重要的理念:张扬天性。所以他们才反对缠足,提倡“天足”;反对剃发,提倡“天发”。

如果不剃发,而改为像清朝前期那样,男人采用束发。那还是把头发给束缚起来,和清朝政府的剃发和编辫,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太平天国不选择这样做。

(洪秀全像)

二、反对礼教。

历史上,太平天国为什么不简单地被称为“农民起义”,而是被称为“运动”呢?因为太平天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代农民起义的范畴。包括他们的行动指南,和之前的农民起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太平天国在张扬天性的同时,还极力地反对礼教。当下的很多人,没有受过古代极端礼教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对洪秀全、冯云山当初烧圣贤书,砸孔家店的行为,非常不理解,认为他们是疯子,是“疯狂”行为。认为洪秀全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发泄他对自己参加科举考试的不满。

显然,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也低估了洪秀全在清朝末年存在的意义。

既然太平天国反对礼教。因此,他们不但反对剃发编辫子,当然也反对清朝前期的束发了。因为“束发”在古代,本身就是礼教的产物。

(影视剧中太平天国的装束)

三、崇拜上帝。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首先是从“拜上帝教”起家的。是先在老百姓中宣传拜上帝教,后来教众发展到一定人数后,才发动起义,想以此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国家。

“拜上帝教”并不是基督教,它属于是基督教在中国的变种。其教义各方面,和基督教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有一点,顾名思义,“拜上帝教”,就是要崇拜“上帝”,把上帝认为是“天父”,是世界的主宰,是人们生活的信仰。

或者说,拜上帝教,只是当时底层中国人,对于基督教的一种模仿。他们甚至也没有什么教义,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直观的感觉。

我们知道,在许多基督教的绘画和雕塑中,基督教中的很多神话人物,包括上帝和耶稣,都是“天发”,也就是披头散发。基督教之所以把上帝画成披头散发的样子。除了与教义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原始人的图腾延续。

既然上帝和神话人物都是“天发”,因此,从简单模仿的角度来说,“拜上帝教”就提倡不修不剃的长头发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太平天国主张蓄发,不接受清朝剃发易俗,要恢复中华传统。因此剃头了的士绅儒生们指责太平军是长毛,发匪,发逆,不剃发是违背孔孟教育的,是不符合中华三千年传统价值观的,他们痛心疾首的指责太平军头发多,不剃发的“无耻行径”。

参与了太平军的英国人伶俐称“中国人向来被认为是面目愚蠢、装饰恶劣的民族,而使面容变丑的剃发不能不说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太平军在当时蓄发,并将前额头发用彩色丝带缠裹,“有如希腊女神像”“蓄发的中国人无疑是俊美的”(伶俐语),常熟等地居民拥护太平军,主动剃发,也跟随太平军的丝带时尚,清人日记中称“开市颇盛,牌署天朝,掌柜者俱土人,亦变红履朱,诩诩自得”。

这种新的发型时尚,导致一时间百姓景从,纷纷蓄发。

而清兵“光复”浙江以后,下令留发不留头,大肆屠杀,将这些“发逆”不论男女老幼,屠戮一空,恢复了我大清“雅政”,读书人们纷纷拍手称快。

在这种语境下,梁启超称平定太平天国为平发,即平定发逆,但梁启超对太平军抱有同情态度,并不像那些“读书人”一样提起来就张口大骂。因此梁启超只称“发”,不带“贼”字。

文言文讲究韵律、简便,梁启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发逆”的叫法,是为了简明易懂




看云起云涌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太平天国的男人留的是什么发型?

从电视剧《太平天国》里,几乎看不出太平天国男人们的发型,因为总是看到他们要么戴着帽子,要么就缠着头巾,感觉好像是和女人一样留着长发,因为看上去长长的头发垂在那里,似乎太平天国的男人们把原先满清要求每个男子留的辫子头发式给放弃了,而把辫子解开,把头发全部放了下来。

但其实真正的太平天国男子的发型,并不像电视剧所演的那样。

英国人吴士礼在《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中记载太平军发式:

“仍有辫子,不过并非只打后发,即前发也留长打成辫样而兼参以很多的红丝线,因此辫子甚大,盘绕于头上时,形式甚为可观。另有一方法为他们所常用者即以黄绸或蓝布巾裹头——连辫子及前头一并包之,而以或真或假的珠子装饰前额。”

《避难纪略》中记载太平军“发仍打辫,辫线甚大,有一、二斤重者,大、小贼皆然。或有用红、绿线者,辫皆盘于发际,或结为旋螺状,曰得胜结,虽带帽,穿袍时亦然。”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的男子并没有放弃清代的辫子发式,有所不同的是,满清男子的头发,前半部是剃光的,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到过,光光的,锃亮,这部分不是不长头发,而是经常在剃的。

扯句题外话,剃头匠这个行业也是在清朝才出现,之前的汉族都是没有剃头这个行业的,因为汉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剃头发的,都是留着一头长发。

而太平天国的男子,头发的前半部不再剃光,而是任其自由生长。

后半部的辫子仍然保留,平时藏在头巾或帽子里。有些男子甚至把前半部的头发也都编成辫子,辫子间还兼参很多红丝线,应该还是蛮好看的。

至于说为什么太平天国男子不完全恢复清以前汉人的发型。

主要一点就是太平天国运功本身就有些不伦不类,不中不洋的,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要满清复明的运动,就是一帮活不下去的农民,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改版思想召唤下,向当权政府发起的挑战。

所以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没有汉化的需求。

另外一点便是,有些人还计划着如果运动失败,那么摘下帽子或者头巾,露出辫子还可以回到满清社会中去。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首先说明太平天国的人的头饰是主要是包着头,里面还是辫子,那太平天国为什么不采用清以前的汉族发型,原因有二:\r

1、据说当时,也有些人打算恢复汉族传统发式,但终归汉族传统发式,在生活上太不方便,而且又不卫生,所以只得放弃。\r

2、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可以说是防抗清朝的的一次重大事件,很多人都有担心防抗失败,


老猫说事情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不成为太平天国起义,因为各朝各代的农民起义都是成为起义,只有到了太平天国这里而成为了运动。

因为太平天国有着他自己的思想,

第一,他想人人平等,

第二,反对中央集权,

第三,土地平分

正是因为他有这几点,才不仅仅是简单的农民起义。但是事实上,就是在我们现代,男女也不能做到平等,毕竟男女有别,诸多的限制,还是男主外女主内普遍。确实他们录取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不过这名女状元不过是他们的玩物罢了,去年我在南京的时候,我还去过女状元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对于反对中央集权,这个更是无稽之谈,他们定都南京,一样有着三宫六院,一样是分封自己的亲信,和过去没什么两样。

至于第3个土地平分,他们确实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可是无奈没有实施,社会不安逸,动荡不安定,所以没有实施,但是他确实颁布了这个法令,所以有着一定的反封建的性质。

在当时清朝为了让百姓剃发,有着“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杀了很多人,让一些人趋于权威,太平天国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有着和倾听相反的规定,但是清廷当时要求人民提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又由于常年战乱,开始创业时期,先顾好自己的温饱,才选择折中的方式,这也是在后来在行军打仗中慢慢形成的。


蚜虫掉牙


41

星宿派高手

6天前 · 石油销售公司经理 历史领域创作者

太平天国既没有采用清以前的汉人发型,也没有采用清人发型,而是弄了个不伦不类的发型。清以前的汉人是自出生就不剪发,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故挽发髻,但据说这样很不卫生,易生虱子。满清则是剃前额的一半头发。太平天国反清,所以不会采用清人发型,以前的汉人发型也不行,于是就自创了一个发型。据老外《避难纪略》中记载,太平军“发仍打辫,辫线甚大,有一、二斤重者,大、小贼皆然。或有用红、绿线者,辫皆盘于发际,或结为旋螺状,曰得胜结,虽带帽,穿袍时亦然。”从这些当时人观察看,太平天国也没剪辫子,而是满头扎鞭子。据揣测,太平天国的人包着头,是因为里边还保留辫子,这些人担心那天失败,把头巾一扔,还把辫子露出来,就可以混入民间,这反清的意志这么不坚定?还真让人无语了。

再看看太平天国的信仰和号召,拜上帝教,硬生生创造的不伦不类的东西,开个会还要传达天父旨意,严肃的封建迷信还是一本正经的搞笑?偏偏还有这么多人相信,可见智商都在及格线以下,失败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星宿派高手


太平天国的精神核心是洪秀全自创、脱胎于基督教的“拜上帝教”,太平天国的信众们自然也要按新教的规则和“天父”设计的形式去装扮和生活。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造满清的反并非是反清复明那样的恢复汉族统治,而是要创造一种“拜上帝教”模式下的新社会、新生活,打碎旧中国的目的就是建设一个新国家,但不是新中国。

所以,太平天国的内部管理和制度、纪律,虽然不能完全拜托中国传统的影响,但还是极力的向“拜上帝教”模式靠拢的(比如,拜上帝教的男女教徒分隔生活、管理的模式,就接近天主教清教徒模式)。

所以,太平天国要创造的是新世界,而不是恢复汉族统治的传统和天下。

~~~~~~~~~~~~~~~~~~~~~~~~~~~~~~~~~~~~~~~~~~~~~~~~~~~~~~~~~~

经常被误解其性质的另一次中国内乱,是与太平天国情况类似的陕甘回乱。

曾经以革命历史观去叙述的陕甘回乱,不仅回避了当时穆斯林要杀尽当地汉民的大屠杀行为(内乱期间,汉民死亡超千万,被镇压死亡穆斯林800万),更关键的是把回乱组织者要把陕甘等西部地区建立成政教一体的纯粹穆斯林国家的暴乱属性,定义为传统的推翻统治阶级的少数民族起义了。

如果当时的陕甘回乱成事的话,那么恐怕华北以西的大半个中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塔利班国家了。

~~~~~~~~~~~~~~~~~~~~~~~~~~~~~~~~~~~~~~~~~~~~~~~~~~~~~~~~~~~~~

陕甘回乱与太平天国,本质上都是传统中原文化/文明越来越不适应内部有资本主义萌芽、外部有更强大国际贸易(政治军事)压力和宗教扩张压力的情况下,本土的草根阶层开始抛弃旧文化、旧传统的幼稚型骚动。

这种对旧文化的抛弃,直到五四运动知识份子开始打倒孔家店为止,才形成了全民上下对旧文化、旧制度的抛弃。

而在此之前,一部分人抛弃、大部分人还坚守时,其结果就必然是内乱。

袁世凯恢复帝制就倒台了,而蒋介石坚持独裁(新式法西斯)就还能支撑很久,差别就在两人执政中间的那段时间,社会整体完成了对抛弃旧制度的共识,各种新制度实验、哪怕是换汤不换药的实验,才能进行下去。

~~~~~~~~~~~~~~~~~~~~~~~~~~~~~~~~~~~~~~~~~~~~~~~~~~~~~~~~~~~~~~~~~~~~~

所以,了解、理解太平天国时各种怪异的行为、现象,就需要从文化进化、替代等更深的层次去正确认识太平天国出现的社会环境、全面意识与需求。

理解了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各种不同以往甚至不合常规的东西,就都有当时合理的理由,成为必然的结果。


理得心安


太平天国男人发型,最早出于洪秀全的"奉天讨胡檄"称清滿规定的金钱鼠眼之剃度长辫,就等于兇残嘼类,于是规留发则留头,剃发则杀头的告令,每克一城地就首先张贴蓄发令。太平天国男发型是与汉人一样蓄发,以示与滿清的剃留辫子的区别,他也被清兵称发匪,长毛。后因太平天国控地不多,且被围困,有褚多物质,粮食等需要与清地盘有商业和人员往耒,于是,规定有所放松,准予三种人可批剃头凭可按清留小辫,一是商贾,二是头瘡生虱者,三是到清地偵察的扮民军士。此外,太平天国的蓄发虽与汉人同,但发型是有别的,就是汉人发长会盘以"椎结"在头顶,而太平天国男发是用戴冠,和札头巾耒束发的,由于他耒自天地会,拜上帝的西方教影响,自认为上天派的代表,与凡不同,所以发型与汉有别。这也是历史可悲的笑话之一吧。


黄亲国旗


蓄发令作为太平天国法律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颁布之初是得到人们的积极响应,但在推行过程中逐渐远离恢复汉人传统。

蓄发令是太平天国每攻占一个地方后发布的第一道公告,对于拒绝蓄发者,太平天国将予以严惩,因此死伤者不计其数。

这里存在疑惑,如果蓄发是对传统的继承,为何会动用严峻法令?

因为,太平天国把蓄发作为归顺太平天国唯一的标志,这一目的和清朝剃发令的目的是一样的。而且,太平天国蓄发令的目的还在于防止人们叛逃,毕竟蓄发在清朝是大逆不道。

太平天国推行的蓄发令并非是传统的汉人发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区别在于,清朝是剃光前额,太平天国是蓄发不剃,保持头发的自然生长。

为何太平天国不推行传统的汉人发型?

一是头发生长存在周期,即便是推行,也很难短时间实现。

二是太平天国以宗教为精神主导,并非是恢复汉人传统,仅需要和清朝以示区别即可。而区别的前提也是为了更好的维护统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