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按60%和40%都繳過,到退休時,是按60%計算,還是按40%計算呢?為什麼?

若冰4678


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60%和40%都繳納過,到退休時按照60%計算,還是按照40%計算。

到退休時既不是按照40%計算,也不是按照60%計算,而是取決於您本人的月平均繳費指數,這是一個加權算術平樹數,是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時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月平均繳費指數有自己的計算公式的: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金的計算辦法為: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筆者就以西安市某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為例進行說明,該人員15年保險實際繳納情況如下: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04年10月29日至2015年10月27日公佈調整的25次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加權數據求得,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平均值為2. 70%,個人賬戶收益率r=2.7%。靈活就業人員繳納保費只有40%計入個人賬戶,其餘60%計入統籌賬戶。因此,可以算出歷年保費繳納情況。

(1)如果按照40%計算,則該靈活就業人員每月可領取基礎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5619.42*(1+0.4)/2*15*0.01=59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34025.46 /139=245元

每月領取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590+245=835元

(2)如果按照60%計算,則該靈活就業人員每月可領取基礎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5619.42*(1+0.6)/2*15*0.01=674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34025.46 /139=245元

每月領取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674+245=919元

(3)經測算,該靈活就業人員的月平均繳費指數為50.67%,如果按照實際繳納指數50.67%計算,則該靈活就業人員每月可領取基礎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5619.42*(1+0.5067)/2*15*0.01=63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34025.46 /139=245元

每月領取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635+245=880元

結論,如果退休時按照40%計算,該靈活就業人員存在少領養老金的現象,每月將少領養老金45元;如果按照60%計算,該靈活就業人員存在多領養老金的現象,每月將多領養老金39元;因此,應該按照該靈活就業人員月平均繳費指數計算,實際每月將領取養老金880元。


才華有限菇娘


其實這個問題至少要10年或20年以後來討論的問題。前面張三李四王五的評論都是預言,並且以我猜想,討論者基夲沒超過五十歲。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40%,6O%,100%以及3O0%這一規定說實話國家出臺沒幾年。真正才退的以及退了很久的請各位瞭解一下,實繳足繳費用的有幾個?第一,請記住,公務員是2014年才開繳費,以往只記年限,即使工廠職工,比如工齡三,四十年工齡的,真正年年實繳者有人嗎?他只不過有一種叫視同年限加實繳,國家認可,(意思是正式職工的辛苦國家是認可的),臨時工一般不認可,夲來沒人給你記錄檔案,其二,臨時工都是自己有一畝三分地的人出門做幾天又走的人。從92年開始才出現合同工,都沒有硬性繳社保的規定,實際硬性繳費的合同工從2O1o才開始,過渡期叫(綜合保險)。對不對?雖然我是農民工一枚,對社保也不夠了解。但在外很多年,聽人說也略知一二,所以,評論者都不是很老的人,但可以肯定一點,社保是養老的必備之一,但必先繳費,不論繳高繳低,必相信,午餐沒有免費的。所以,還是在年輕時多繳幾年,沒壞處。不多說了,再見。


閒庭信步3464


既不按60%,也不按40%,而是按照繳費指數的平均值來計算養老金。

許多人都知道,我們的這個社保繳費基數從60%到300%可以自由的選擇。雖然有單位的人員很少更換他們的繳費基數,但是作為靈活就業人員卻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在每一年交費的時候都可以自由的變換自己的繳費基數,這是完全允許的。

在計算退休金的時候,這個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的話,那麼繳費指數就是0.6,如果按照40%的基數繳費的話,那麼繳費指數就是0.4。參保人在幾十年的養老保險繳費當中,無論是按照60%的基數繳費也好,按照40%的基數繳費也罷,都是由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除於當地上年的職工平均工資,得出繳費當年的繳費工資指數,如此每年計算一次,到退休時把每年的繳費工資指數相加,再除於實際的繳費年限,然後得出這個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在養老金計算中,繳費指數的平均值與養老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關,繳費指數的平均值越高,養老金的待遇就相應提高。

我們來舉例具體計算一下:

以2018年為例,王先生有20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其中有10年是按照60%的基數繳費、有10年是按40%的基數繳費,退休時所在地的社平工資為6000元,個人賬戶50000元,退休年齡60週歲。

王先生繳費指數的平均值=(0.6x10+0.4x10)÷20=0.5。

王先生的基礎養老金=[6000x(1+0.5)]÷2x20x1%=900元;

王先生的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139=359元;

王先生的基本養老金=900+359=1259元。

以上就是職工養老保險按60%和40%都繳費,退休時計算基本養老金的方法。不過這只是個例子,具體的還要根據各人實際的繳費指數的平均值來計算。

總之一句話,在繳費指數不相同的情況下,必須先計算出各年度繳費指數的平均值,然後再按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來計算具體的養老金。


葉公來幫忙


退休時社保核算養老金主要要素時,求參保以來“微機記錄的繳費指數”的平均值,作為核算基礎養老金“指數”依據。




企業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凡參加社保正常繳費的,根據歷年來的繳費基數指數,調整、變動,都一一記錄在人社局,社保個人賬戶微機系統中,就是賬戶中一分一釐的利息、斷欠費違約“滯納金”,只要你輸入本人身份信息,微機系統立即顯示xx年x月……而產生的繳欠費動態明細賬;在你申請退休時,工作人員輸入你的身份證號,調取社保繳費微機記錄,微機獲取“絕對指數平均值”,(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四捨五入),再參照所在地的“上一年社平工資值”,個人賬戶餘額,繳費年限(含檔案中的“視同繳費”工齡),計算出個人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有“視同繳費”再加“過渡性養老金”。

從1992年建立社保繳費制度以來,早的省市已有27年個人繳費記錄,而中西部從1996年建立社保繳費制定,至今也有23年,社保繳費年限。雖然各省市“繳費基數”有高有低,個人繳費有多有少,只要你建立個人社保賬戶,參加了社保繳費,職工每年工資的增減,個人的繳費基數指數,是根據人社局公示的“上一年度在職職工月平均工資”,再折算成個人繳費基數指數,劃扣社保費。(靈活就業人員,需申請繳費指數,中途可以提高,最低60%)

假如:記錄中有40%若干年、50%若干年、60%、70%、100%……總繳費時長近三十年,微機根據系統計算會給出一個絕對平均值指數,也許是55.5%、63%、65.2%以上……,代入基礎養老金公式,就能算出你的基礎養老金。

有些人自作聰明,以前繳費指數低於60%,繳費若干年後,快退休時就申請高於N倍的指數繳納,可是結果只有微增百分之幾。然後幾年多投入了幾萬元,個人賬戶餘額多了點,基礎養老金隨著指數增加百分之幾,也有增加,並不是理想中的增長率。

假如xx繳費微機記錄中

有40%繳費指數、60%的指數,計算出來的平均指數絕對大於40%,或者55%左右,不可能是呆子算賬,就是50%平均值!

還有前期繳費指數高100%以上,中期長繳60%、到退休時又提高到100%以上,算出來的平均指數值,應該根據歷年的指數平均值,也許只有80%~95%之間,微機系統會給你一個微笑答覆。

人腦玩不過電腦,隨遇而安,別聰明反被聰明誤,實事求是為人處事!


樹下酒仙


樓主您好,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60%和40%都繳納過,到退休時按照60%計算,還是按照40%計算,首先我們的這個繳費指數取決於平均繳費指數,也就是說無論你按照多少來繳納這個養老保險,那麼最終辦理退休的時候都取決於你的平均繳費指數。

也就是說比如說你的這個累計繳費年限一共是30年。那麼前15年是按照60%來繳納的養老保險,後15年是按照40%來交納的養老保險,那麼這種情況就取決於它們二者之間的一個平均值,那麼也就是50%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所以說在計算最終養老金的時候就按照50%的平均繳費指數來計算。

當然我這是舉個例子,還是要根據你實際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來計算,比如說你有7年的60%年的40%,然後又是7年的60%等等,這樣的話實際上是很好計算的,只需要取決於你的平均繳費指數就可以了,因為平均繳費指數才是計算你最終退休養老金的一個基本條件。所以說他不會考慮你60%還是40%,他只會取你的一個平均數。


社保小達人


樓主您好,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按照60%的指數來交費和按照40%的指數來交費,到退休時怎樣計算自己養老金的待遇?那麼這個問題實際上非常簡單的,我們注意到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它主要取決於你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也就是說如果你按照60%也交過這個養老保險的費用,按照40%也交過這個養老保險的費用,那麼它取一個平均值。

也就是說40%和60%的一個平均值,那麼就是50%,所以說你最終的,一個養老保險的平均繳費指數按照50%來計算。那麼這樣的話,你既不是40%也不是60%,比如說你除了這兩個檔次的繳費標準,還有另外的檔次,比如說你按照80%也交過,還是按照100%也交過,那麼還會相應的提高你的平均繳費指數,所以說,他計算的是你的平均繳費指數,這對個人來說相對也是比較公平的一種體現。

因為這樣的話就體現了你這個養老保險交的多,你最終拿的也多,你養老保險交多少你拿的肯定就越少,所以說這個辦法是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的,那麼我們在平時參保養老保險的過程中,只要是自己經濟條件允許,儘量都不要按照最低的標準來交費,因為這樣的話相對而言養老金會拿的比較少。


懂社保


退休後養老金的計算和繳納社保時比例不太一樣!

城鎮職工可以按照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的40%和60%作為繳費的基數,實際上這些都不是足額繳納的,因此上,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待遇就會少很多,因為不是足額繳納意味著你的平均交費指數小於1,40%和60%也意味著你的繳費指數為0.4或者0.6,也就是足額繳納的人將來領取每月5000退休金的時候,40%繳費基數的人領取的為5000×40%=2000元,60%繳費的領3000元(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基數/上一年度社平工資)。

如果在上班期間繳費的基數不是固定的比例,那麼退休後既不會按照40%的基數發放養老金,也不會按照60%的比例發放,是要計算其平均值的,比如繳納15年社保退休,其中40%比例繳費的年限為5年,60%的為6年,100%的為2年,150%的為2年,那麼退休後計算養老金是平均繳費指數則為(5×40%+6×60%+2×100%+2×150%)/15=70.7%,也就是說將來退休是按照繳費的比例去發放,計算出一個平均的繳費指數,並不會單一的按照某個比例去發放養老金。

即足額繳納的年限越多,平均交費指數就越高,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待遇越高!


筆記簿杏豆


繳費係數不一樣,到時候會平均計算。比如一年60%,一年40%,平均計算下來,就是50%,以此類推,就可以計算出你所有年限的平均繳費指數。計算養老退休金,不禁是隻參考你的繳費指數,還要參考你的個人累計賬戶金額,你的繳費年限,如有視同繳費月數,都會被進入計算的。所以計算退休金是從多方面來計算的哈,總之多交以後就會多領,繳費年限越長,以後的工資會越高,指數對於退休金影響不是很大,最主要的還是繳費年限。僅是個人觀點。


丹稜柑橘小哥阿雲


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按60%和40%都繳過,到退休時,是按60%計算,還是按40%計算呢?為什麼?

題主是在北京繳納的養老保險吧?

全國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社平40%的地區極少,多數均按原勞動部的規定採用的下限為社平的60%,只有北京等特殊地區臨時性使用40%為下限,只不這,這一臨時已經臨時十幾年了。


其實,您題主中所說的這個情況,是我們每個人在實際繳費中都會遇到的,尤其是企業職工。

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含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以上年度月均工資進行申報,如果該金額處於當年度本地社保繳費基數上限與下限之間,則按該工資數據做為保險基數;如低於下限或高於上限,則按下限或上限做為當年度繳費基數。

而由於自己的繳費基數很難正正好好一直處於社平的60%或者多少,所以我們每個人每年的社保繳費基數都不是固定的,可能今年為社平的60%、62%或是100%等等。如果您常看相關文章,可能會看到大家常用的例子是60%或100%,主要是因為計算方便。


回到主題吧,我們常說養老保險繳費要不低於15年,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方可以辦理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

其實,我們常說的15年,在實務中核算養老金是要轉為180個月來計算的,例如,一月繳費基數為社平的40%,可能二月份換工作了,繳費基數變成社平的60%,三月份又換工作了,繳費基數變成社平的75%了,四月換再次調整了工作,繳費基數又調為社平的85%了。

那麼,在核算養老金時,要把這些數據轉化為歷年繳費係數,計算方式為(40%+60%+75%+85%)/4=

0.65

。這裡僅舉四個月的例子,不論您繳費是180個月也好,還是300個月或者多少,計算方式都是一致的。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不論您是按什麼基數繳納的養老保險,最終在核算養老金的時候,不會讓您吃虧,也不會讓您上當,還是非常公平的。所以,不用擔心。


老王觀職場


繳費百分之六十,繳費百分之四十,退休時,大概按照百分之四十計算!

養老金計算就是三個檔次,不可能取平均數。

如果取百分之六十,你必須補繳!

取百分之四十,多餘的部分,只能是作貢獻啦!

就是目前,以個人身份購買社保,如果中途退保,統籌部分也是不能退的!

職工醫保,如果不繳滿年限,也是自動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