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没有年号的一年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

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没有年号的一年

先秦至汉初无年号,至西汉武帝即位,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没有年号的一年

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多次改元。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的年号也可以有多个。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也有皇帝在即位时使用前一代皇帝的年号,例如五代时期后梁的“乾化”年号、后晋的“天福”年号、后周的“显德”年号。明朝以后采用一世一元制,扣除复辟政变者(如明英宗),大致上都是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等。

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没有年号的一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

从汉武帝“建元”到清朝“宣统”年号这两千多年间,有一年竟然没有年号、没有皇帝。这一年就是公元312年,也就是西晋时期。

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没有年号的一年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日(307年1月8日),晋惠帝驾崩,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永嘉五年(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

中国历史上没有皇帝、没有年号的一年

公元312年因中国暂没有皇帝,也就没有年号,为了便于纪事,将这一年称为永嘉六年,等新皇帝即位后,再重新改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