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时候,明熹宗真是一心在做木匠活吗?

明熹宗朱由校的历史形象一直都是,沉迷于自己的事物中,不去处理朝政,重用太监打压忠臣。那么在其他人眼中他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在一些太监眼中朱由校并不是那么不堪,比如,在太监刘若愚的记载中,他是:一边经管鄙事,一边倾耳注听。意思就是一边做木匠活,一边树起耳朵听从魏忠贤汇报朝政事物。那么他是怎么成这样的呢?

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时候,明熹宗真是一心在做木匠活吗?

这跟他的出身有关系,他的爷爷明神宗喜欢的是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并不是朱由校的父亲,所以,一直以来没有人关心朱由校的学业,他并没有认识多少字。本来他是有时间学习的,但是,他的父亲刚登基做了皇帝,还没有多长时间呢,就去世了。这让朱由校以及群臣都准备不急,他也就没有来得及学习,就在群臣的抢夺下才做了皇帝。

做了皇帝之后,他就要回报这些帮助他登上皇位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代表南方士绅利益的东林人士。但是,当皇帝时间长了,他也知道了这些人的底细,整天面对着他们不停的相互攻击不说,还有面对日益严重的国家问题,比如,北方崛起的后金政权,因为粮食减产老百姓吃不饱的问题,以及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量的金钱,但就是税收不上来。而他面前的群臣,每次听到要收商税,这些大臣就群起反对,说他这是与民争利,渐渐地他对这些人也就不再报什么希望了。

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时候,明熹宗真是一心在做木匠活吗?

没办法,他只能启用明朝制衡大臣的另一方势力太监了。明朝的权力构架跟其他朝代是不一样,明朝的宦官群体,他们主要是依附皇权存在,是皇帝用来制衡大臣用的。他们一般就生活在皇宫里面,那里有完善的教育机构,叫内学堂,专门来教太监学习,学的东西是五花八门,学成之后就帮助皇帝做事了。朱由校一看大臣不听自己的,那就只能重用太监了。这样,帮他登上皇位的魏忠贤就进入了他的视野,在他很好的完成了朱由校的事情之后,他就受到了重用,被提拔到了司礼监秉笔,这就是在内宫里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太监头子了,为了增加他的权力,还给了魏忠贤管理东厂的权力。

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时候,明熹宗真是一心在做木匠活吗?

魏忠贤掌握了这么大的权力,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为皇上办事了。他首先要把这些权力化为实力,大臣中黄立极、施凤来、崔呈秀,内侍王体乾和李永贞这些人都开始依附于他,他还掌握了一部分军队。掌握了这些权力之后,他就开始插手朝政,收取税赋。也许是他太高调了,他收取税收的行为动了那些南方大商人、大地主的利益。很多人都开始弹劾他,但是他有皇帝的支持,他先后把那些弹劾他的几十人全部罢官,其中就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等人,而廷仗打死了不少人。在他这样肆无忌惮的行为下,税收竟然收上来了不好,再加上他巧取豪夺的财物,还真替朱由校解决了不少问题。

魏忠贤权倾朝野的时候,明熹宗真是一心在做木匠活吗?

朱由校一看,效果不错,他就躲在宫里做他的木匠活了。在有国家大事的时候,魏忠贤一边向他汇报着,他就一边听,一边撅着屁股做着木匠活。这种情景虽然奇葩,但是在这种奇特组合治理下,天启后期几年,军事稳定住了局势,财政有所好转,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民变。与之相比,崇祯是重用那些文臣,可惜效果我们都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