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相比,誰的人文底蘊更勝一籌呢?

沙漏遺愛


無論湖南省還是湖北省古時本是一家,皆地處中南,皆為楚地。元朝、明朝時期兩省本為一省,名為湖廣。

如下面這張明朝地理圖 ↓ ↓

後來清軍入關統治天下,於清朝康熙三年,清廷開始對湖廣進行分治,將湖廣一省分割為了湖北省和湖南兩省。以洞庭湖為界,洞庭湖以南則稱為湖南,洞庭湖以北則稱為湖北。

如下面這張現代地理圖 ↓ ↓

儘管被劃分成兩省,不過在之後相當長的歷史歲月當中,兩省人皆是自稱為楚人,且互相之間,頗還存著些老鄉情誼。曾幾何時,當身在外省的湖南人遇見了一個湖北人,往往會親切的稱其為半個老鄉哩!!兩省人相近之情可見一斑。

如北京湖廣會館,嘉慶十二年(1807年),由湖南長沙人劉權之聯絡南北(既有湖南人也有湖北人)鄉誼共同創建,儘管此時已經分省百年,但仍以”湖廣“命名會館 ↓ ↓

解放後則又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隨著湘鄂兩種省名簡稱的不斷強化,疏離便也隨之產生了(其實這兩省人在生活飲食習慣上還有其他各個方面相似度是極高的,完全不像其他不同省份人之間有那麼大的不同)。時至今日,兩省人在外地相遇,再也沒有那種歷史上存續下來的老鄉情誼了,似乎互相都在強調著各自的不同。

今天看到有人在這裡提出了這麼個個問題:湖南和湖北相比,誰的人文底蘊更勝一籌呢?不由得想起數十年前湖南湖北曾經因一句古語,而發生過的一場爭搶,即”惟楚有材“這四個字。想來,今天兩省,一些人的失落與疏離是否也與此有關呢?關於這四個字的出處,兩省皆有古蹟為證。湖北的古蹟為武昌實驗中學內的一處牌樓,這座聞名荊

楚大地的木製牌樓,四柱三門,雙層飛簷翹角,琉璃瓦,北面書“惟楚有材”、南面書“闢門籲俊”。

湖南的古蹟則是嶽麓書院正門的對聯“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可事實上,這兩處古

跡要麼已經毀於自然災害,要麼已經毀於戰火,原物早已不存,如今人們所看到的其實都是後人重建的。

紛紛擾擾中,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昨日的輝煌以不再,今天的人們當著眼於未來。單論誰優誰劣毫無意義且不免有失偏頗,而未來還當看教育。

最後附兩組數據供大家判斷 ↓ ↓

一:

二:


墨者連環


歷史上湖北有文化底蘊一些,荊楚大地,楚國故土。近代史上湖南超越了,三湘大地,奇材輩出,曾國藩,左宗棠,蔡鍔,魏源,毛委員,元帥大將一大群。


西北老狼8


肯定是湖南要高一個檔次!


xizhilin2


湖南湖北原是一家,所以一家人文化底蘊一樣


楊健33道號八不


武大,華科,華師,中國地質大,華農,武漢理工大,中南財經政法。。。。。。。你懂的!


德安古澤


湖南出了個毛澤東


展翅高飛83429


比這個有他媽的什麼意義,都他媽的中國人


27270467491


應該是湖南。


程心13


看看省會的大學就知道啦


ZIHAO666


湖南頭頂湖北冒!心胸中國大雄鷄!對世長鳴人間安!寰球江山美如食!——%周志堅心:天下人人吃(囉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