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愛罵是親,打罵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對孩子又打又罵,對他們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其實不是!兒童心理學家曾發表研究指出,若在3歲前父母對兒童實行打罵教育,在5歲之後,打人的機率是一般孩童的5倍,原因就在於兒童其實擁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但是不打又不罵到底該如何讓孩子的童年能夠發展完善且順利?不如學學下文中這位聰明媽咪的妙招,讓孩子不會一錯再錯。

打是愛罵是親,打罵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孩子處在學習階段時,對許多事情都感到相當好奇,思考模式也還在發展中,這時爸媽的身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面鏡子,影響他們往後的人格發展甚巨。舉例來說,孩子們總是趁你不在的時候互相打架,卻不敢在爸媽面前做出這件錯事,就代表孩子其實並未理解到打人這件事情是錯的,只是因為害怕犯錯、被家長處罰,才乖乖就範;如果不及時糾正這樣的行為,下一個新聞事件的主角有沒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孩子?

打是愛罵是親,打罵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一位媽媽坦言,“孩子的衝動行為常常令人抓狂,忍不住就會打下去”,因為上一代傳統的“不打不成器”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在腦海中,無法根除;而從表面來看這確實是屬於有效的教養方式,但從底子來看,孩子們真的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嗎?這位媽媽甚至直白的點出一個真相:很多時候家長打罵小孩只是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那麼到底有什麼訣竅可以對孩子的教育更好?有位媽咪傳授了幾項妙招:

首先,懲罰孩子前一定要好好坐下來與孩子溝通

孩子不可能不犯錯,但家長們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錯,否則孩子與爸媽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孩子對“家”的感覺也可能只會充滿恐懼與厭惡。

打是愛罵是親,打罵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第二,家長們真的不要再翻舊帳了!

因為孩子還處在學習階段,就算家長們已經好好和他們溝通過一次,不難保證事情可以一次做到位,因此孩子們被罵了心裡也不是很好受。家長們要學會的就是適當的沉默,也不要在孩子每次犯錯的當下把舊帳拿出來念,更不該說出“你都不悔改”這樣的話。

打是愛罵是親,打罵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第三,與孩子們約法三章制定一套家規吧!

制定家規會使家長們在糾正孩子的行為時更加容易,同時間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也能更容易知道哪些行為是被接受。而這套模式其實對任何人都是相同的,就像在職場上,你清楚知道主管期望你做什麼,也知道若沒有做到時可能會發生怎樣的後果,孩子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打是愛罵是親,打罵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教育嗎?

教養孩子真的需要長時間的耐心!爸媽們在與成年人溝通時也許可以輕鬆應對,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不同的兩個世界,孩子的大腦尚未成熟,並對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充滿好奇,因此容易做出衝動、危險的事情來,所以需要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斷重複練習以及修正,才能夠學習到真正正確的事情,並培養出自己的思考的能力。

所以說,別再嘴硬“打罵對孩子才是唯一正解”、也別再讓孩子只因為害怕被罵而裝乖,要讓孩子真正的理解規範與秩序,瞭解錯誤並改進,這才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