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殺死南頓王司馬宗之後,庾亮的地位急速攀升,瞬間成為東晉帝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庾亮的地位之所以能夠急速攀升,是豪門士族為了打擊皇族,才讓他們兄妹成為了這一輪行動中的主角。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以王導為代表的豪門士族把庾太后推上了聽政的地位,又讓庾亮獲得了極大的權勢,庾氏將來會不會勢大難制呢?

王導此刻已經沒空想這個問題了,王氏的權勢太驚人,王導無法確定豪門士族是否還會聯合起來排斥王氏,更無法確定王氏能否順利擺脫庾氏的陰影。

王導推庾太后和庾亮上位,更多的是順勢而為。否皇權一旦被馴服,王氏和庾氏必然將展開新一輪的鬥爭。現在王導後退一步,讓庾亮走到前臺,王氏的鋒芒就不會太露。

但王導依然很擔憂,因為庾亮過於年輕,他沒有什麼執政經驗。如果庾亮無法認清局勢而胡亂出牌,剛安穩沒幾天的東晉帝國恐怕又要大亂。

果不其然,殺死南頓王司馬宗之後,庾亮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於是開始了新一輪的擴張行動。

庾亮的舉動既有理智又無理智,有理智的是:庾亮也知道王氏不好惹,王導太厲害,所以他不太敢對王氏下手。無理智的是:庾亮已經被貪慾所矇蔽,對王氏下手不成,就把擴張對象瞄準了自己系統之外的地方實力派。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當時的幾大地方實力派,分別是荊州刺史陶侃、江州刺史溫嶠和歷陽內史蘇峻。

江州溫嶠是庾亮的同黨,庾亮當然不會對他下手;荊州陶侃勢力強資格老,而且一直都很規矩,庾亮暫時也不想招惹他;但歷陽蘇峻就不同了。

蘇峻與皇族的關係很好,南頓王司馬宗被殺之後,蘇峻更是公然收留司馬宗一系的卞闡,所以庾亮決定:召蘇峻進京,收編他留在歷陽的勢力。

琅邪人卞鹹,宗之黨也,與宗俱誅。鹹兄闡亡奔蘇峻,亮符峻送闡,而峻保匿之。峻又多納亡命,專用威刑,亮知峻必為禍亂,徵為大司農。——《晉書》·卷七十三·列傳第四十三

但當庾亮做出這個決定之後,豪門士族紛紛反對。倒不是說豪門士族對蘇峻有多麼友善,而是他們看不慣庾亮的這種做法。

王氏強大的時候,王導也沒有這麼霸道吧?現在你庾亮剛執政沒多久,就想惹事嗎?不管怎麼說,蘇峻也是帝國的高級官員之一,現在你憑藉個人好惡就要收拾蘇峻,你把帝國當成什麼你的一言堂了嗎?

當然了,這種理由是端不上臺面的,只能私下運作。端得上臺面的理由是:蘇峻的地盤離首都很近,軍事力量又強大,如果把他逼急了,首都就會有危險。

對於這種說法,庾亮是不屑一顧的。因為在庾亮看來,蘇峻的那點軍事力量實在不足以威脅首都,於是直接駁斥了這個觀點。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表面上說什麼話並不重要,因為說出來的都是官話和套話。重要的是通過話語傳遞的信息,以及對方的行為。

我不止一次地說過,東晉並不是什麼大一統帝國,而是一個豪門士族共治的地方政權。在東晉做執政官,必須要尊重各方意見,換而言之,要懂民主。

這一點王導做得非常好,他執政的時候經常因寬和而贏得豪門士族的讚譽。之所以要抵制王導,完全是因為王氏過於強大,而不是對王導本人有意見。

可輪到庾亮執政的時候,他經常用一種“獨霸”的姿態處理政務,容不得反對意見。因為他認為自己英明神武,自己的執政官地位堅不可摧牢不可破,完全無所豪門士族的意願。

對於這種剛愎自用的二百五,肯定要向辦法約束他。如果用合法的手段無法約束他,就只能用非法的手段了。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由誰來帶頭呢?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王導肯定不行,王導執政時口碑不錯,但王氏非常可怕。焉知王導不是用這種方式麻痺眾人呢?

蘇峻其實也不太夠格,因為蘇峻在地方上還算一霸,但在東晉中央政府中,蘇峻的那點實力真是不夠看的。蘇峻也很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當庾亮召他進京的時候,蘇峻只是不停地討價還價,卻不敢公然拒絕。

但這種討價還價總得有個說法,幾個回合之後,蘇峻頂不住了。在絕望中,蘇峻甚至做好了前往中央政府任職的決定。但任讓提醒他:“你去中央政府任職,活下去的機會能有多大呢?”走投無路的蘇峻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跟庾亮拼個魚死網破。

峻素疑亮欲害己,表曰:“昔明皇帝親執臣手,使臣北討胡寇。今中原未靖,無用家為,乞補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鷹犬之用。”復不許。峻嚴裝將赴召,而猶豫未決,參軍任讓謂峻曰:“將軍求處荒郡而不見許,事勢如此,恐無生路,不如勒兵自守。”峻從之,遂不應命。——《晉書》·卷一百·列傳第七十

當蘇峻決定跟庾亮拼個魚死網破之後,祖逖的弟弟祖約站出來支持蘇峻,史書說起這段歷史的時候,統稱為“蘇峻、祖約之亂”,簡稱為“蘇峻之亂”,因為這場叛亂是以蘇峻為主導的。

不太夠格的蘇峻最終成為了約束庾亮的非法手段,但蘇峻心裡一點譜都沒有,自己能打得過庾亮嗎?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蘇峻反了,最開心的人是庾亮。因為他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收拾蘇峻,然後名正言順地接收歷陽。庾亮的同黨——江州刺史溫嶠得知蘇峻造反後,打算派兵幫庾亮,卻被庾亮拒絕了。

庾亮對溫嶠說:“你千萬別來,陶侃在你西邊,那才是最危險的敵人,請你不要越過雷池一步。”雷池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東部,這也是俗語“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最早出處。

三吳地區的豪門士族也打算派兵支持庾亮,也被庾亮拒絕了。因為他不希望有人來分蛋糕,更不希望有雜兵來拖後腿。

溫嶠聞峻不受詔,便欲下衛京都,三吳又欲起義兵,亮並不聽,而報嶠書曰:“吾憂西陲過於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晉書》·卷七十三·列傳第四十三

蘇峻的軍隊開始行動之後,徐州刺史鬱鑑想派兵幫庾亮,還是被庾亮拒絕了。在庾亮看來:蘇峻不堪一擊,這些地方軍隊就是想來打秋風。

自負如此,狂妄如此!

在庾亮看來:蘇峻敢造反,肯定不是啥好東西。但你們這些在旁邊淬火的,同樣也不是啥好東西。我先集中力量收拾蘇峻,等我收拾完蘇峻,再挨個地找你們算賬。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庾亮之所以要這樣做,固然是因為他心目中的假想敵太多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得不到豪門士族的支持。

祖約之所以站在蘇峻一邊,是因為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如果祖約坐視蘇峻被消滅,那下一個被消滅的會不會是自己呢?

陶侃之所以成為庾亮的潛在大敵,爺是因為陶侃隨時有可能幫助蘇峻,因為陶侃也和麵臨著和祖約一樣的困境。

其他的豪門士族或許不像祖約和陶侃那樣,有著直接的利益衝突。但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肯定也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

當我看到蘇峻造反的內容時,總是會聯想起王敦第一次叛亂。

王敦第一次叛亂以“清君側”為名,深受豪門士族的同情。因為在豪門士族看來,晉元帝司馬睿任用劉隗和刁協這樣的小人,就應該受到教訓,王敦是個爺們兒,好樣的!

蘇峻造反是以“討伐庾亮”為名,受到大部分豪門士族的肯定。因為在豪門士族看來,無法無天的庾亮就該受點教訓。在這種背景下,蘇峻造反雖然不像王敦第一次叛亂那麼順利,卻也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殘酷的事實證明:庾亮並沒有他自己認為的那樣了不起,蘇峻更不像庾亮想象中的那樣弱小。

戰事幾乎呈一邊倒的態勢,蘇峻順利地殺入首都,而庾亮則倉皇逃竄至同黨溫嶠處。

至此,蘇峻之亂暫告一個段落,蘇峻的命運如何,還要看他進入首都之後的手段如何,我們明天繼續分析。

細說庾亮:年輕氣盛的首席執政官,志大才疏的三軍統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