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西晉滅亡之後,王導與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朝,並且王導與各門閥士族一起,打造了影響東晉王朝長達百年的“門閥與皇權,共天下”的門閥政治。不過,

王導是門閥政治最初的引導者,庾亮則在琅琊王氏主政後期,成為了門閥政治的堅定擁護者。經由庾亮對門閥政治格局的打造,最終門閥政治格局得以確立。

庾亮是外戚身份,明帝司馬紹之妃庾文君為庾亮之妹,司馬紹死後成帝繼位,成帝年幼庾文君得以臨朝,由此庾亮得到重用。當時東晉朝政一直在琅琊王氏手中,司馬睿在位時王敦之亂起,明帝時平定王敦之亂,王導依舊主持朝政,但琅琊王氏在朝中的政治力量依舊因王敦之亂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庾亮借庾文君臨朝之便,逐漸取代了王導在朝中的地位,掌控了東晉朝政,這也是潁川庾氏門閥得以崛起的時機,同時也是門閥政治得以最終確立的過程。

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不過這裡並非要去探討潁川庾氏崛起過程,而是探討在庾亮及潁川庾氏崛起過程之中,對於門閥政治格局形成及確立所起到的作用。庾亮在崛起過程之中,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形成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幾個:

在司馬睿想要破壞門閥政治格局時,支持琅琊王氏

江左政權是依靠王導聯合江東士族,擁護司馬睿才得以建立,王導對東晉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有了司馬睿臨朝時邀請王導共做皇位的事例。不過,司馬睿與王導“共天下”,只是司馬睿藉助王導實現自己稱帝的目的,在東晉朝局逐漸穩定之後,司馬睿便忌憚於琅琊王氏在江左的勢力。也因此,司馬睿想要利用劉隗、刁協來限制王導及外駐方鎮的王敦,這便是王敦之亂的起因。而在司馬睿與琅琊王氏之間的態度,庾亮呈現出對琅琊王氏的認同,體現了庾亮在政治地位尚不足的情況下,對門閥政治格局的支持。

雖然庾亮與司馬氏有姻親關係,但在對待司馬睿想要限制琅琊王氏的舉措之中,並未表現出對司馬氏皇族的支持。司馬睿任用劉隗、刁協,很明顯是對王導和各士族所建立的門閥政治格局的破壞,王敦起兵不但是維護琅琊王氏的地位,更是對門閥政治格局的確立過程。門閥政治自江左朝廷建立之時逐漸確立,卻面臨了司馬睿皇權的企圖破壞,由此王敦之亂起。在這個過程之中,在朝中尚不具備舉足輕重的政治地位,在王敦第一次起兵之時,庾亮也並未與王敦產生聯繫,大抵當時庾亮正與尚為太子的司馬紹在東宮論學。

而等到王敦第二次起兵之時,司馬睿派庾亮拜訪王敦,“時王敦在蕪湖,帝使亮詣敦籌事。敦與亮談論,不覺改席而前,退而嘆曰:‘庾元規賢於裴頠遠矣!’因表為中領軍。”可見當時庾亮與王敦之間是沒有直接衝突的。結合王敦執掌朝政時,與庾亮的處境頗為相似的戴淵和周顗,因為與王敦政見的不同而被殺的情況看,庾亮能夠受王敦任用,足見庾亮對於琅琊王氏王敦的支持態度。並且,庾亮在王敦之亂起時

“亮憂懼,以疾去官。復代王導為中書監”可見其並不想對抗王敦。直到王敦第二次起兵,表現出篡逆之心,庾亮才再次起復為左衛將軍,參與對王敦部將錢鳳的作戰。

庾亮在王敦兩次起兵時不同的態度,由之前的“以疾去官”到後面參與對錢鳳的討伐,是當時各士族門閥力量的共同表現。王敦第一次起兵能夠勢如破竹的攻入建康城,甚至守城的江東本土士族義興周氏子弟周札都開城門獻城,足見在門閥政治確立的初期,王敦第一次起兵時獲得了大部分士族門閥力量的默許。這與庾亮不與王敦起衝突,並且“以疾去官”避免跟王敦的對抗,都是具有相似的性質。而等到王敦第二次起兵時,逐漸生出謀逆之心,想要取代司馬氏皇族在門閥政治格局之中的地位,士族門閥力量開始反抗王敦。也正是這種時機,庾亮起復領軍參與到對王敦勢力的征討。

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從庾亮在王敦之亂中的態度看,庾亮符合士族門閥對於門閥政治格局的態度。並且之所以最後反抗王敦,也並非出於外戚的身份,而是對於王敦試圖破壞“門閥與司馬氏皇權”共天下的門閥政治格局的反擊。從庾亮以自己為外戚身份,辭讓中書監的官職時所上表的《讓中書監表》中“宰輔賢明”是對琅琊王氏王導及王敦的認同。

以上便知道在庾亮逐步崛起之初,雖然並未擁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但卻表現出了對琅琊王氏及門閥政治的擁護。並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庾亮還在東宮與太子講學的時候,面對司馬睿想要利用法家思想來治理江左的想法,予以明確的反對。“時帝方任刑法,以《韓子》賜皇太子,亮諫以申韓刻薄傷化,不足留聖心,太子甚納焉。”需要值得的是,在門閥政治格局之下,儒學已經逐漸衰落而玄學昌盛,司馬睿以法家思想治國,嚴肅吏治,其實也能看出其對於門閥政治格局的反抗。而

庾亮予以反駁認為“申韓”法家思想過於“刻薄傷化”,也能看出庾亮對於當時由王導等人建立起來的門閥政治的支持態度。

反對東晉司馬氏皇族重振皇權的企圖,維護士族門閥的地位

明帝司馬紹繼位平定王敦之亂後,與司馬紹幼年便交好的庾亮逐漸得到重用。不過面對王敦之亂後依舊壓制皇權的門閥政治,司馬紹也依舊想要做出反抗,因此除了重用外戚身份的庾亮逐漸疏離與王導的關係之外,還任用南頓王司馬宗和外戚虞胤。庾亮在之後做出的一系列對司馬宗和虞胤的反制,可以看出庾亮對士族門閥力量及門閥政治的態度。

宗與王導、庾亮志趣不同,連結輕俠,以為腹心,導、亮並以為言。帝以宗戚屬,每容之。及帝疾篤,宗、胤密謀為亂,亮排闥入,升御床,流涕言之,帝始悟。——《晉書·南頓王宗傳》

司馬宗是司馬氏皇族,被司馬紹任用與虞胤一起“並典禁兵”,而司馬宗二人與庾亮和王導“志趣不同”,當是雙方政見的對峙。

王導必然是門閥政治的擁護者,司馬宗反抗庾亮自然可見庾亮與王導的政見相同,都對門閥政治保持支持態度。這是對於司馬紹想要利用司馬宗、虞胤,繼續之前司馬睿想要突破門閥政治掌控朝政局面的措施。面對這種情況下,雖然庾亮更被司馬紹所重用,但卻與司馬氏皇族及外戚力量並沒有相同的政見。司馬紹及司馬宗、虞胤自然想要重振皇權,而王導、庾亮壓制司馬宗、虞胤,自然是士族門閥力量對皇權力量的壓制。而司馬紹以司馬宗、虞胤“為腹心”,並且並沒有同意王導和庾亮對這兩人的彈劾,可見司馬紹想要重振皇權的心思昭然若揭。


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及帝疾篤,不欲見人,群臣無得進者。亮疑宗、胤及宗兄西陽王羕有異謀,排闥入升御床,見帝流涕,言羕與宗等謀廢大臣,自求輔政,請黜之;帝不納。——《資治通鑑》

司馬紹臨終之前,群臣不得入內,庾亮懷疑是司馬宗、虞胤和司馬羕想要反叛,因此強行闖入,在司馬紹床前哭訴司馬羕和司馬宗想要廢除大臣,並且要求司馬紹讓自己輔政,但是卻遭到了司馬紹的拒絕。這種臨終輔政大臣資格的確立在曹魏時便出現過,在魏明帝曹叡臨終前,立下遺詔想要讓曹宇等曹氏宗親擔任輔政大臣。但卻遭到了中書令孫資和中書監劉放的改詔,最終確立了司馬懿和曹爽輔政的局面,這也是司馬氏篡權的開端。而及司馬紹臨終前的局面,跟曹叡臨終前的局面頗為相似,結合司馬紹生前對司馬氏皇族和外戚力量司馬宗、虞胤等人的態度看,並且臨終前還不讓群臣覲見,完全可以推斷司馬紹想要效仿當時曹叡任用曹氏宗親輔政的方式,重用司馬宗、虞胤等人,來輔佐幼太子。

結合東晉門閥政治局面,和拒絕了庾亮自請輔政的要求看,司馬紹有心想要利用司馬宗等人來突破門閥政治對皇權的壓制。

由此看來,庾亮力陳司馬宗等人的不臣之心,是庾亮對司馬紹想要利用皇族對抗士族門閥意圖的反抗。《晉書》當中陳述這一事件時,以“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與司徒王導受遺詔輔幼主”為結局。無論《資治通鑑》之中司馬紹對於庾亮想要輔政的拒絕,還是《晉書》之中同意了庾亮輔政的要求,結合歷史發展軌跡看,都是庾亮和王導所代表的門閥政治對皇權試圖壓制士族門閥意圖的勝利為終。正是庾亮以其外戚身份,打消了司馬紹利用司馬宗等人對抗士族門閥力量的企圖,才最終讓自己和王導、卞壼一起輔政,而成帝年幼,庾太后臨朝,庾亮也逐漸成為掌控東晉實際朝政的人。司馬宗眼看不能輔政,最終起兵造反被殺,虞胤被降職,皇權在門閥政治初期想要壓制士族門閥的企圖,終歸告破,庾亮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頗為重要。

消除士族門閥之外力量的隱患,確立士族門閥的地位

庾亮跟王導、卞壼一起輔政之後,依仗庾文君臨朝的便利得以逐漸掌控朝政大權。執掌東晉朝政大權後,庾亮便企圖利用其權勢,消除影響門閥政治局面的隱患。此時江左對抗自己及門閥政治局面的隱患力量主要包括,以卞壼為代表的支持司馬氏皇權的儒學士族,以及在平定王敦之亂中起到關鍵作用的蘇峻等勢力。

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在探討庾亮為門閥政治清除隱患之前,應當看庾亮作為外戚力量,在參與打破王敦破壞門閥政治格局及司馬紹想要利用司馬宗等人重振皇權之後,並未靠太后臨朝得以專權後,破壞門閥政治格局。具體表現為,庾亮並未如王敦及後世的桓溫等人那般專權之後謀求篡位,這符合門閥政治的基本要求,即某一士族門閥力量掌控朝堂,與其他士族門閥力量一起組成壓制皇權的門閥政治格局。由此來看,庾亮及其潁川庾氏,跟王導、王敦的琅琊王氏具備相同的政治主張,都是門閥政治的支持者。明確了庾亮支持門閥政治的身份之後,其對儒學士族力量和蘇峻等流民帥勢力的消除過程,就更容易理解了。

卞壼是典型的儒學士族,是區別於江左門閥政治格局之下玄學士族的。自曹魏以來,玄學興起,名士們是集會清談,由原本儒學士族逐漸轉變為玄學士族,這是出於政治環境等條件的要求。但就江左來看,士族門閥聯合起來構建了東晉特殊的門閥政治格局,士族門閥子弟得以出仕為官,而士族子弟是玄學清談的主要參與者,那麼想要融入東晉門閥政治格局之中,便只能由儒入玄。

後來的陳郡謝氏、譙國桓氏,都是符合由儒入玄的過程。但是在東晉玄學興盛的環境之中,依舊存在並不諂媚於士族門閥的存在,那便是以卞壼為代表的儒學士族。最為簡單區分儒學士族與玄學士族之間的差異,在對待皇權的態度上便可以區分,玄學士族以士族門閥為重,皇權為輕,由此在成帝繼位時,王導敢於不出席繼位儀式,這是玄學士族的直觀體現;而儒學士族則以皇權為重,由此卞壼面對王導對皇權的輕視,敢於剛正不阿地對峙位高權重的王導,這是典型的儒學士族的特徵。

在門閥政治格局之下,士族門閥壓制皇權,而卞壼代表的儒學士族力量卻支持皇權,這是對門閥政治格局的削弱。由此,面對同為輔政大臣的卞壼,庾亮以門閥政治為先,自然是持對峙態度的。但是基於庾亮同時想要藉助卞壼削弱琅琊王氏王導權勢的目的,卞壼才有了數次對於王導的諫言。“帝崩,成帝即位,群臣進璽,司徒王導以疾不至。壼正色於朝曰:‘王公豈社稷之臣邪!大行大殯,嗣皇未立,寧是人臣辭疾之時!’導聞之,乃輿疾而至。”

之所以卞壼敢於對抗當時依舊位高權重的王導,這應當與庾亮的默許有著很大關係。結合之後庾亮想要取代中樞王導的地位看,這符合門閥政治格局內部士族門閥之間的利益爭奪,只要沒有觸及到門閥政治格局的穩固,庾亮自然樂見卞壼對抗王導。

可是當以皇權為重的卞壼,想要破壞士族門閥的利益,便招致了庾亮的反抗。

時貴遊子弟多慕王澄、謝鯤為達,壼厲色於朝曰:“悖禮傷教,罪莫斯甚!中朝傾覆,實由於此。”欲奏推之。王導、庾亮不從,乃止,然而聞者莫不折節。——《卞壼傳》

儒學士族的代表卞壼,自然看不慣江左玄學清談名士的做派,因此對士族門閥的代表王澄、謝鯤多有指責,認為這是有悖於禮法的大罪,甚至認為玄學名士是王朝滅亡的開始。這當然是卞壼對門閥政治局面下士族門閥子弟的嚴重指責,王澄為琅琊王氏,謝鯤為陳郡謝氏,都是門閥政治格局下的士族門閥。而卞壼將江左之人推崇王澄、謝鯤的事情,指責為破壞禮法、衰敗王朝的大罪,這當然是不利於士族門閥自身的利益

。因此,卞壼奏報上表後,遭到了王導、庾亮的反對。這並非庾亮同王導的和解,而是面對卞壼指責士族子弟有損門閥政治局面下士族門閥力量的利益,這是同為士族門閥力量的庾亮和王導都不允許發生的事情。於是,庾亮選擇跟王導同樣的立場,反對儒學士族卞壼對士族門閥子弟的指責,這是對於門閥政治局面的保護和確立。


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除了儒學士族之外,庾亮還對擁有軍事實力,能夠對士族門閥力量形成威脅的流民帥頗具戒心。需要知道的是,王敦之亂得以平定,與郗鑑、蘇峻等流民帥勢力的參與平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雖然郗鑑、蘇峻等流民帥有著幫助江左朝廷平定王敦之亂有功,但值得明確的一個真相是,郗鑑、蘇峻擁有能夠擊敗王敦的力量,而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又是士族門閥的代表,甚至王敦起兵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確保門閥政治不被破壞。但是擁有強大兵力的王敦,都被郗鑑、蘇峻這些勢力平定,這些力量如果不能為門閥政治所用,便是門閥政治巨大的威脅。也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執掌朝政大權的庾亮,想要消除擁有流民兵力的流民帥勢力。

郗鑑佔據京口與同為門閥士族的王導關係緊密,不為同在門閥政治格局下的庾亮所憂心,唯有並未表達出對江左門閥政治認同的蘇峻,是庾亮需要消除威脅的。

於是,“亮知峻必為禍亂,徵為大司農”,蘇峻知道自己入朝為官必然是庾亮想要剝奪自己的兵權,因此憤而起兵作亂。蘇峻之亂的過程不必細談,但就庾亮明知道逼迫蘇峻入朝為官,必然會逼著蘇峻叛亂,但卻依舊拒絕了王導等人的勸告,徵召蘇峻入朝,這是庾亮出於對東晉局勢的決定。看後期蘇峻起兵緊逼建康,還依舊拒絕了京口郗鑑和江州溫嶠的率軍入朝平亂,這是庾亮自信於自己所擁有的軍力能夠對抗蘇峻,但卻沒想到面對蘇峻大軍,京師之兵接連潰敗,庾亮自己棄城而逃,前往江州求援。

雖然庾亮在蘇峻之亂中的表現過於不堪,但卻是一直以門閥政治格局穩定的前提行事。徵蘇峻入朝為官,是出於消除門閥政治威脅的目的;而蘇峻起兵,居於中樞的庾亮拒絕了京口、江州等地的入朝救援,沒有把建康都城的安危放在心上,反而給溫嶠回信稱“吾憂西陲過於歷陽”,害怕荊州的陶侃會破壞門閥政治格局,這同樣是出於門閥政治穩定局面的考量;蘇峻攻破建康,庾亮並未如卞壼一樣死忠不退戰死,而是捨棄中樞奔赴江、荊求援,這是典型的玄學士族以士族門閥為重的體現。綜合來看,庾亮雖然是蘇峻之亂的起因,在對抗叛亂時的表現也甚為不堪,但所有舉措和決定卻一直符合門閥政治的要求。

最終,蘇峻之亂被撲滅,威脅門閥政治的流民帥勢力也被消除,並且儒學士族的代表卞壼戰死,庾亮所要消除的門閥政治的兩個威脅,都隨著蘇峻之亂的平定而消失了。之後,門閥政治的發展趨於穩定,東晉內部各方勢力相互制衡,短時間內沒有如王敦、蘇峻這般強藩破壞穩定局面,門閥政治最終得以正式確立,也逐漸進入穩定發展階段。


總結

庾亮從自己並未具備左右江左政局的政治地位時,便對門閥政治保持默許的態度。從與王敦的緩和態度,當知道庾亮跟士族門閥力量之間的統一關係。而等到王敦有了謀逆之心破壞門閥政治格局時,庾亮所表現出來對王敦勢力的對抗態度,符合了門閥政治的基本要求。


庾亮對東晉門閥政治格局確立所起到的作用探析


等到王敦之亂被平定,庾亮的政治地位逐漸提升,面對司馬紹想要利用司馬宗等人,來效仿司馬睿破除士族門閥對皇權的壓制,庾亮便利用曹魏時劉放、孫資之謀,阻止了司馬紹想要重振皇權破壞門閥政治的企圖。這已經是庾亮在政治立場上的明確態度,那便是堅定地支持門閥政治格局的穩定不被皇權破壞。

當庾亮依仗庾太后臨朝之便,得以掌控東晉朝政,身為潁川庾氏門閥出身的庾亮,自然需要以關乎士族門閥地位的門閥政治為重。一方面利用儒學士族卞壼來限制同為士族門閥在中樞的代表王導,另一方面在面對儒學士族指責士族門閥子弟企圖中傷門閥政治時,堅定地與王導一起對抗卞壼。而面對並未認同江左門閥政治的蘇峻勢力,庾亮出於門閥政治的考量,徵召蘇峻入朝為官,雖然引發蘇峻之亂,但卻是符合門閥政治的需要。

綜上所述,門閥政治由琅琊王氏的王導等人建立,但卻面對了諸如司馬睿、司馬紹、司馬宗、卞壼、蘇峻等力量的破壞和反抗,庾亮作為潁川庾氏和司馬氏外戚的雙重身份,選擇了以門閥政治為重,堅定地站在了士族門閥一方。

在其未居高位時,反駁司馬睿想要利用法家思想壓制士族門閥的想法,還與士族門閥力量保持了友好關係。在政治地位逐步提升之時,庾亮打破了司馬紹試圖利用皇族及外戚力量,對抗士族門閥力量的企圖。當依靠庾文君臨朝掌控朝政大權後,庾亮出於門閥政治穩定的考慮,雖然引發的蘇峻之亂,但最終讓門閥政治的兩種威脅得以消除。由此看來,如果說琅琊王氏的王導是門閥政治的建立者,那麼潁川庾氏的庾亮,便是門閥政治的最終確立者,是庾亮讓門閥政治消除威脅,得以在江左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晉書》

《資治通鑑》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