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琅琊榜》中樑帝最後給梅長蘇下跪?

百姓身邊事兒


《琅琊榜》梁帝的第二次生日,簡直太燃了!

蒞陽長公主首告,謝玉與夏江謀逆,一手謀劃了赤焰冤案,令七萬忠魂冤死梅嶺。

蒙摯、霓凰郡主等人都要求重審赤焰一案,還亡者公道!

梁帝在生日的時候,已經年過半百,卻在這個時候被這些人逼迫他重審此案。他想反駁,卻調不動一兵一卒。

一個高高在上的王者,還未退位時,朝堂已經脫離了他的掌控。

當他邁著緩慢的步子,一步一步地走出朝堂。梁帝的頭髮大多已經白了,散落在四周,他一邊走一邊唸叨著亂臣賊子!

在那以後,他也聽了靜妃娘娘的話。所以召見了林殊,在與林殊對話以後,梁帝跪下了。

梁帝是為何要跪呢?



這一跪,是無可奈何的委曲求全

梁帝在與林殊談話時,剛開始的時候還振振有詞地說林燮老是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其實就是功高震主,這也是他為何在夏江和謝玉串聯時,他就下如此狠手的原因。

如今林殊和景琰的關係,與那個時候林燮與梁帝的關係如出一轍。林殊可以攪弄朝局到如此,怎麼能不忌憚。

所以,梁帝對林殊的要求是,這件事情以後,林殊要退出朝堂。

當然了,林殊也沒想要留在朝堂上。因為他是以謀士身份出現的,景琰身邊不能有這樣的人。

談好以後,梁帝開始講述他們之間的回憶。曾幾何時,梁帝不過是一個疼愛林殊的舅舅啊!

可是這一切,林殊也難過,心裡也糾葛,終究還是朝殿門外走去。

梁帝在林殊身後跪下。這一跪讓林殊停住了腳步,可是最終也沒有回頭。

所以,這一跪,可以算是梁帝無可奈何的委曲求全。

錯是真的錯了,他也有他的無可奈何,這歷史上皇帝怕手握大權的將軍而下狠手的,可不止一個。

與林殊的約定也說好了,但是他也怕林殊不原諒他,萬一影響朝局。

為了自己的錯,為了大梁的江山,梁帝跪下了。



梁帝已經崩潰,在他心裡何嘗不知道這些人都是他的親人

一天之內,梁帝經歷了太多。而這些經歷,每一個都讓他難以接受。

林殊與他的對話裡,徹底的擊垮了梁帝的內心,勾起了他內心的痛。

梁帝何嘗不知道那些都是他的親人,也是護衛江山功臣。可是面對江山,他確實有無奈。

梁帝讓靜妃為林樂瑤設置靈位,祭拜,也是他內心的後悔,也算是一種心裡安慰吧!

當林殊再次把這些事情一件一件的抖落出來,往事一件件,讓梁帝的內心防線徹底崩潰。

他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來麻痺自己,為了江山可以不顧一切。在這個點上,他的權力被架空,只剩下他自己。

一個人只有自己的情況下,各種最真摯的情感也就出來了。

所以,這一跪,是梁帝的內心全部被擊潰,也是他內心的悔恨。



大勢已去,這無非是自然的反應

梁帝心中清楚,一切已經成定局。

他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這個案子必須要重審。

如果一個人明知道犯了大錯的時候,要去承擔錯誤時需要莫大的勇氣。

梁帝他是帝王,所謂君無戲言,他已經定了案子卻要重新審,他需要更大的勇氣去面對。

雖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是他讓七萬忠魂沒了性命,讓自己的親人沒有性命。天下人會如何議論他呢?

所以,他這一跪也有自然反應的意思。當他被一層層擊垮,沒有高高在上的權威,跪在地上也是正常反應。

這一幕,演員們的演技炸裂!情緒處理都非常精準!

真是一部難得的經典之作,百看不厭!


無心浪味仙


全劇中,這一幕是最讓我心酸,也最讓我震撼的,當梅長蘇說:“你我不必再見”就決絕的轉身離開的時候,梁帝的眉挑了一下,他頭髮發白,髮絲凌亂,涕泗橫流著,顫巍巍的跟著向前一步,叫住他,那一句話:“等,等等,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矇騙”便轟然跪倒在了地上。有誰注意到他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還是囧囧有神的看著前方,卻在梅長蘇決然的背影中瞬間眼中含淚。

他說:林燮輔佐朕十年,你母親,晉陽,更是朕的親妹妹呀,朕抱過你,帶你騎過馬,陪著你,放過風箏,你記 記得嗎?啊……。他引頸長盼,是盼著梅長蘇能夠回頭的,可終究,梅長蘇頭也不回的走了,他眼睜睜的看著他走遠,直到看不見梅長蘇的身影,他的眼淚就這麼的掉了下來。這一幕,我看一次哭一次。

站在他的立場上,作為一個君王,有自己的皇權,威權要守護,林燮功高蓋主,無視君上,他處置他們是沒錯的,可錯就錯在,他處置的太過於決絕,太過於不留餘地,以致於自己親近的人全都或死或亡,剩下自己孤身一人了。

而他跪梅長蘇,是心理崩潰的最後一道防線,是不得不承認自己做錯了的苦痛。

他跪梅長蘇,是贖罪。梅長蘇是他自己的外甥,自己也曾經有單純的時代,也曾經把他當做孩子般照顧,可最終也是他埋葬了他和自己的至親骨肉,十多年前,他尚在壯年,對權力的渴望導致了他處置那件事這麼狠絕,可如今他年紀大了,心變得柔軟,也變得脆弱,而靜妃的藥草,讓他故人時時入夢,更是讓他意識到當年的過錯。可逝者已死,對他來說,再去追究是誰的過錯,顯然沒有意義,畢竟自己是君,他們是臣,可他心裡的罪責不會減輕半分,這或許有點像那句老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意思。

他跪梅長蘇,也是求原諒。梅長蘇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你我不必再見。那一刻,他心裡應該是震動的,更是滴血的。自己最親近的人全都死了,而這些罪責,夏江和謝玉能揹負的不多,而且,這兩個人也都各自獲罪,不長久了,可只有自己,還在承受著,他曾經陪著林殊長大,他曾經和林燮晉陽一起長大,可這些人全都不在了,唯一換了容貌回來的外甥,也說不必再見,從此茫茫江湖,各自終老,可是,誰來原諒他,誰還能原諒他,除了當事人林殊,再沒誰了,他這不僅僅是跪的林殊,更是跪當年無辜枉死的人啊。


兮言小姐


“赤焰的血流的太多了,朕不能讓你站在朝堂之上,站在朕面前,站在天下人面前……”梁帝髮髻花白蓬亂,眼神有些飄忽,完全沒有了朝堂之上的威嚴。當他說出這些話時,眼神忽然完全凝聚在了梅長蘇的臉上。他知道向天下人承認自己的錯誤已不可避免,所以他提出的要求梅長蘇即使不答應他也沒辦法。他觀察著梅長蘇,期盼著他答應自己的要求,想在他臉上找出尚未說出口的答案。他怕梅長蘇不答應,因為那樣自己將會在朝堂上經常見到他,時時提醒自己犯的錯,讓自己刻刻經受天下人的指責。那是他承受不了的,他怕梅長蘇的答案是否定。


梁帝或許早就知道這是個冤案,所以他才會經常睡不安穩,怕人提赤焰舊案,怕人提祁王。祁王是個有著治世之才且深受愛戴的皇子,但不論有沒有赤焰一案,估計他都不會有好的結局。他太張揚,不會隱蔽鋒芒,常在自己的府裡和大臣談天說地,說古論今。難道就沒有議論朝政?這梁帝怎麼會相信。祁王錯就錯在,他以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在梁帝的眼裡,天下是他一人的天下,任何人覬覦都是死路一條。所以,即使沒有赤焰冤案,祁王也在劫難逃。


林燮是幫著梁帝打天下的兄弟,也救過樑帝。他是梁帝的大舅哥,是梁帝深愛的辰妃的哥哥。那又怎麼樣,他也是梁帝最忌憚的人。他功高震主,擁兵自重,又跟祁王走的太近。祁王是他的外甥,他們倆聯合起來推翻這個梁帝是件很簡單的事。梁帝能不怕嗎?當有了好的藉口好的機會能不除掉他們嗎?

辰妃,祁王的母親,林殊的姑姑,梁帝深愛的妃子。梁帝並沒想處置她,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況且她也不想做這顆完卵。兒子、哥嫂、侄子都死去,家人都沒了,自己的丈夫是仇人,這是個解不了的死結,能沒有恨嗎?怎麼活下去?死,或許都解不了。



七萬赤焰軍的血、兄弟的血、兒子的血,這些是他此生最大的痛。揭開這個傷疤的人,讓他的罪惡暴露在陽光之下的人,就是他最痛恨的人。這人偏偏是和他有血親的外甥,他帶著騎過馬放過風箏的外甥。他恨他,又覺對不起他。他對不起死去的那些人。這一跪,是他對逝去的人的懺悔,也是在向林殊贖罪,但這又何嘗不是對糾結多年的負罪感終於大白於天下後的一種解脫呢!


燕銜泥


一句話:強者只屈服於更強者!

梁帝認錯下跪是確有悔意,更多是對靖王林殊的無可奈何。




為什麼確有悔意?

當初夏江、謝玉誣告赤焰與祁王謀反,他不會沒有懷疑,只是內心的自私與憤恨蓋過了對親友兄弟的信任與骨肉袍澤之情罷了,正如他說的那樣,坐到了那個位置,人是會變得,所以他無法忍受任何人挑戰他的權威,威脅他的地位。

而梁帝當年之所以誅殺祁王與赤焰舊部,相信夏江、謝玉的一面之詞,除了自己的多疑,再就是極度缺失的安全感與面臨的威脅感,而歸根到底為什麼梁帝會如此,應該還是祁王與林燮做的太過了,讓別人都不像一個皇帝,說的話都不管用了,那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再加上夏江、謝玉這麼一設計、一挑撥,自然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

此案過後,梁帝不是沒有懷疑過冤情,但是事情已經過去,自己再去推翻?那簡直是在天下人面前自己打自己臉。古來君王無威,不成王。所以也就在內心裡心存芥蒂一路走過來了。

為什麼無可奈何?

直到梅長蘇靖王他們步步設計,終於大權在握,梁帝沒有退路的時候,加上自己的親妹妹倒戈呈上謝玉罪狀,親口告發當年自己丈夫罪狀,這才知道自己當年確實冤殺了所有人,全因為自己的偏聽偏信。但此時他仍然不認輸,企圖通過群臣與武力鎮壓,這才發現自己早被架空,群臣與軍隊早已聽命于靖王,自己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生殺大權握於一手的君王。


(群臣逼迫)

在自己妹妹對自己的控訴下,群臣逼迫下,林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遊說下,最主要是蒙摯御林軍的威懾下,梁帝這才知道自己大勢已去,已經毫無辦法,只能認錯。


(左梁帝貼身護衛,右蒙摯禁軍)

因為此事天下皆知,再不認錯,自己不僅已經失去了帝王的尊嚴,還會失去做人的尊嚴。我們看他表情,那種孤家寡人,眾叛親離的感覺肯定是很痛苦的。

而在林殊一個人面前,他的一跪,更多是對林殊家屬的愧疚與悔意,特別是林燮,還有就是作為祈求林殊從此不入朝堂的感謝條件的意思。因為他認為赤焰只有林殊在世,林殊入朝,那就是時刻提醒自己,提醒群臣,提醒天下人自己犯了錯,那對他來說是絕不可容忍的。



(舅甥兩獨處才下跪)

歸根到底,梁帝是向靖王大權在握下跪,否則他仍然會殺掉所有有關的人。

大家看到他一直喊的一句“亂臣賊子!”就一目瞭然了。



不書公子


七萬赤焰軍的冤情,梁帝比誰都更加清楚內幕,身上揹負著七萬血債,他自是惶惶不可終日。本性的多疑和獨斷,造成梁帝最後眾叛親離,不得不重顧往事。

已經被認出真實身份的梅長蘇,揹負著十二年的冤情,堂堂正正的站在朝堂之上。梁帝到死都不會想到他十二年後的心魔就這樣被揭發,看著面目全非的梅長蘇,早已不是曾經的馳騁少年郎。

他不得不面對自己拋下丟棄的七萬赤焰軍的冤魂。

梁帝的心理防線徹底崩塌,十二年的折磨終於使高貴的他頹唐,面目猙獰,千夫所指,嚎啕不止,全然沒有一個君王的風度。

他的跪,是向多年前輔佐自己的林燮祁王的懺悔,當年年輕氣盛,將皇權看的比情義還重,如今的午夜夢故人,讓身居高位的他,終於嚐到高處不勝寒的滋味。

年紀越發大,梁帝越發孤獨,內宮妻妾皇子的爭鬥讓他徹底失信於任何人,就連唯一妥協的靜妃,暗下對他也是記恨如仇。

他是天下的主人,被天下敬仰,同時也被天下人仇視。

梁帝或許可以忽視天下人的看法,但活生生的林殊立在他跟前,為自己家族軍隊申訴時,他終於無處可躲,潰不成軍。

他下跪的含義,有放棄帝王尊嚴,有對曾經的懺悔,有對林殊的親情眷戀……可以有無數個理解,但終其所有,這是一個垂垂老者唯一的自我救贖。

白髮蒼蒼的梁帝,看著本該成冤魂的侄子,往日種種情義湧上心頭……但,他不管是在年盛還是衰老過後,都抵制不了自己的心魔。


壹條電影


身在帝王家,只要坐上萬人之上的皇位,誰都是孤獨的。不管是像梁帝那樣為了平衡各方勢力、制衡朝堂,還是像蕭景琰一樣一身正氣、改革朝中風氣,都逃不過孤獨的結局。

站在梅長蘇的角度上來看,梁帝心地涼薄,處死自己的親兒子,害死故友,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和江山,不考慮別人的死活。站在梁帝的角度上看,當祁王成為一代賢王,群臣擁戴,他就會覺得祁王已經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而赤焰軍擁兵自重,不那麼聽話,對一個帝王來說,他不建議你會不會謀反,而是介意你有沒有能力謀反。很顯然,林府和祁王是有謀反的能力的。

所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有自己的無奈,但是赤焰軍和祁王被冤死是事實,朝堂風氣不正是事實,梁帝內心自己膽怯是事實。多年以來,沒有人敢提赤焰軍的事情,這已經成為當時的一個禁忌,但其中有沒有站不住腳的地方,不是沒人懷疑,甚至是梁帝當年,哪怕再審一審、問一問,恐怕事情就不一樣了。但梁帝選擇了直接處死,在梁帝心裡,祁王必須死,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這是梁帝心知肚明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所以梁帝心裡也害怕,所以不讓大家議論這個事。

林殊還活著,九死一生,從梅嶺爬出來,身上肩負著為赤焰軍復仇的的使命,林殊回到京城,攪動風雲,現在林殊就站在梁帝面前,要求重審舊案,其實就是逼著梁帝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對於梁帝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但梁帝內心也知道自己有錯,所以非常矛盾。

梁帝對著林殊說舅舅小時候抱你騎過馬、放過風箏,你還記得嗎?一方面是對林殊的愧疚,一方面是對自己身在高位的無奈。梁帝自己是非常孤獨的,身邊沒有人可以相信,只能不斷平衡各方利益,梁帝下跪,,是跪給林殊看,也是跪自己。


清歡閣主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他是給林殊下跪。

電視劇我看了很多遍,可我始終不覺得梁帝有一絲絲的後悔。雖然不論看多少遍,聽到他的那一句:朕,陪著你,放過風箏,帶你騎過馬,小殊,你,你還記得嗎?我都會留下眼淚。也只有在那一刻,能體會到梁帝生而為人,還有一絲絲情感。


1.為了請求原諒

和林殊的對話中,在後期基本上是在請求他的原諒了,可是林殊不為所動。在林殊要走出門外時,只能一跪,以表自己認識到錯誤了。堂堂帝王都給你下跪了,你該相信我是真的知道錯了吧?

2.贖罪

在最後一段時間,才明白自己殺了自己的兒子妃子兄弟妹妹…而古代的帝王是迷信的,自己犯下的罪孽也會記在自己頭上,向被害者贖罪,也能讓自己死後能有一個好的輪迴。



梁帝在那一刻是哭了的,我想這是他登帝后,第一次讓自己迴歸為父親、朋友、丈夫、哥哥的身份。

只能說悲哀

(ps:梁帝的演技太好了!最後那種迴歸本我的情感演繹的特別好!)


娛樂扒叔


其實梁帝跪一百次都不會原諒他。7萬軍士被他殺害。

大家都知道梅長蘇為了赤焰軍7萬忠魂得到申冤,蟄伏江湖十二年,經千辛萬苦活下來,為的就是要讓梁帝認錯,而最後梁帝終於認錯,並且給梅長蘇下跪,但梁帝這一跪意義比較深涵。


首先,梁帝是給7萬軍魂下跪,梁帝當年聽信謝玉,夏江的讒言,允許他們在梅嶺圍殲赤焰軍,這其實梁帝也是懼怕大兒子蕭景禹手握軍權,威望過高,擔心他謀權篡位,才默許,而在他內心深處他是懺悔的,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又是這麼多的將士,只是他是帝王,不能隨便認錯,而到這時,梅長蘇是勢在必得,而靖王又控制著軍隊,梁帝已無退路,多年的煎熬一觸即發。

其次,梁帝是給天下人下跪,做為皇上幹出這樣齷蹉之事,他對不起天下人民,以一己之私殘害忠良。


最後,梁帝也無路可退的,也只有下跪才能把事解決,他不想把自己的國家被搞得一團糟,如果不認錯下跪,還不知道梅長蘇又要搞什麼陰謀,這一次皇上是真的老了,真的敗了,但他是敗在自己手裡。

梁帝心裡最後的防線被破了,心裡崩潰,梅長蘇就是太厲害了,真不愧是得麒麟才子得天下。


大猩猩答問娛樂


對於《琅琊榜》這部電視劇,不得不說是近幾年來難得的幾部好劇之一,贏得了無數觀眾青睞,收視、口碑雙豐收,是一部顏值劇,也是一部情商和智商提升劇。

關於最後梁帝給梅長蘇下跪,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愧疚之下的屈服

在梅長蘇扔下的“從此之後,你我永不相見”言辭裡、在他扔下決絕離去的背影裡,梁帝終於雙腿一軟,屈膝跪下;這一跪,不是一個君王向他的臣民的屈服,而是一顆充斥著野心、私慾的暴戾之心終於在自己的良心、在十數年心理重壓、在真相面前深重的愧疚之下的屈服。

渴望得到原諒

梁帝的這一跪,渴望得到林殊的原諒,原諒他因權位不顧情懷而犯下的大錯,毒死親兒子,滿門抄斬助自己奪得江山的忠臣,原諒一個皇帝在皇宮內明爭暗鬥下的無奈之舉,他希望林殊能明白他的孤獨。


行走在車城


《琅琊榜》淚點比較多,但是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恐怕還是最後的天子一跪,這一跪,梁帝放下了最為看重的皇室顏面,這一跪,梁帝放下了最為看重的威威皇權,這一跪,梁帝放下了最為看重的世俗禮儀。這一跪,不僅是梁帝跪林殊,更是舅舅跪外甥,是對世道人心的一次懺悔。

為友,梁帝背叛了友誼。劇中也有提到,梁帝的帝位可以說林燮和言候功不可沒,作為年幼時的玩伴,林燮和言候可以說是一步步把梁帝扶上皇位的,但是梁帝上位不久,先是搶了言候心儀的林月瑤,後聽信讒言,剿滅赤焰軍。

為父,梁帝枉為人父。祁王可謂是一代賢王,若有政見不和,多是當面指出,背後絕無半點苟且,但是如劇中所說,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君明則可臣直,但是梁帝並非明君,祁王的言論就變成了頂撞,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赤焰軍一案,遭賜死。

為君,梁帝偏信制衡之術。對譽王和太子相爭不管不顧,任由發展。後宮宮規鬆弛,各個都在揣摩上意。對百姓的性命視如草芥,對皇權的執著無人能及。

所以梁帝這一跪,是意識到了自己的罪責,是有必要的一跪,翻案就是讓梁帝認錯,如果沒有此跪,即使翻案了,梁帝也是被逼的,而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翻案的意義就不同了,梅長蘇也說過,既然赤焰軍要清白,就要徹徹底底的清白,對梁帝而言也是如此,既然認錯了,就要徹徹底底的承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