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未上海珍貴老照片,沒有高樓大廈,卻能帶你見證真實的古代城市


這是一組公佈在上海市政府的清未老照片,照片中是上海各個地方的老樣子。沒有高樓大廈,卻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具要中國特色的古代城市樣貌全景。圖中是上海南京路,南京路自1843年開埠以來,便成了上海首個商業街,從照片中可以看到,街道兩側兩三層中國特色建築,掛滿了商業招牌,並不算太多忙碌的人們奔走在街上。

圖中是清未時的外灘,在清未之前, 滿清一直沒拿上海當回事,直到外國列強進入之後,才重視起了上海,外灘本稱外黃浦江,1844年被劃為英國租界,由此成了十里洋場的真實寫照。這個地方具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代表了租界區以及新上海的起點。從清未外灘的建築中,就能看到外國建築已經開始在中華大地上紮根了!

圖中是外灘海關大樓,這個建築分兩個時期,三種形式,圖中最早的樣式。之後經歷過三次翻修。1853年上海爆發小刀會起義,滿清海關遭到打劫,為些以英美法為主的列強,趁機提出中國海關無法保證商人利益,由他們幫辦海關,由些,上海海關大權落到了列強手中。


圖中是上海市福州路,被稱為中華文化第一街,在1843年前,這條路本是黃浦江4條土路之一,在50年代時被築成馬路,1865年正式命名為福州路。街道兩側佈滿了商店之類,從圖可以看到做衣服的,賣書的等等各式各樣的店鋪。

清未時的上海北火車站,這個火車站前身是滬寧鐵路上海站,是我國最早的鐵路站,1908年時正式投入使用,之後改名上海北站,上海站。圖中是1908年時剛建成的上海站樣子。

圖中是在商業街道中拍攝的商店近照,照片中是幾家賣瓷器的商店,還留著辮子的少年以及後方正在逛街買東西的清未人群。每家店鋪面積不算太大,堆積著儘可能多的商品,人們對於照相機這東西還充滿了好奇。

1850年,英國商人在上海組織跑馬總會,當時是道光30年,他們在南京東路,河南中路交界處租了81畝地,之後做了擴大,做了第一個跑馬場,也叫跑馬廳。現今也就是位於南京路西藏路,武勝路和黃陂路四條路圍成的區域,所以也叫南京西路黃陂路跑馬廳。圖中是從上方看整個跑馬廳的樣子。

圖中是上海南市小東門的一張照片。南市也稱老城廂,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也是當時比較熱鬧的一個地方。照片是從迎春樓前所拍攝,酒樓三層,可以看到二層看向外邊的顧客,以及街道上來往的人們。當時人們基本還全都是留著辮子的清朝人士。


圖中是上海製造局,也稱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洋務運動中成立的軍事工業生產機構。1865年,由丁日昌呈稟李鴻章,再經報朝廷所批。1867年在上海城南興建新廠。之後多次改建,2018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圖中是清未時的徐家彙教堂,教堂位於徐家彙蒲西路158號,1904年興建,1910年落成。早在17世紀時,西方傳教士已經開始在上海活動,直到1848年,附近教友增多,才開始興建此教堂。為此,整個上海,也慢慢夾雜了更多的西方樣式建築。小編印象中,對古代城市的印象還停留在影視劇中,而這組照片則完全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封建社會時,真實的中國特色的一個城市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