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憑華為自己的技術和設備能不能組建一個能上網能打電話的5G網?

來自海上飄在空中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單憑華為自己的技術和設備組建一個能上網、也可以打電話的5G網絡理論上是可以的。

華為是一家全產品線的通信製造業企業,從5G解決方案而言,華為是有能力端到端的提供解決方案的,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其實就是中興、諾基亞也可以,不過他們可能要去找一家芯片公司來給他們定製自己的終端使用的基帶芯片,這樣才可以實現這種現象。現在他們還缺少終端的支持。而定製化芯片就必須要完全的消化相關的生產和研發的成本,價格可就比較高了。

不過這樣的後果就是設備沒有辦法向外出口,而且其他國家的設備也無法在中國使用了。

這個可能涉及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兼容性的問題,如果按照自己的標準建設一套系統,就無法和其他的國家的設備兼容,因為他們的設備都是要求兼容ITU(國際電聯)的標準了。而且,你的設備在國外出口,也沒有可以使用的無線頻段可以用,這個才是更重要的地方。

無線電頻譜是移動通信領域最重要的資源,這些資源的劃分,是在ITU分配的,並不是哪個廠家可以自己的定義的。

如果不按照國際標準建設,在中國國內還可以使用,出口就不行了,就等於是完全的放棄了海外市場。

而且,由於國外的終端也不是按照這種標準設計的,國外的終端在中國也無法使用,那麼國內外的運營商之間就無法漫遊了,就等於中國將變成一個通信業的孤島。國內的終端出國也無法使用了,這個是比較可怕的。

還不只這些,5G會涉及到很多垂直行業應用,未來的很多設備都可能是搭載了相關的通信模組,按照這種建設,相關的設備中國無法進口,中國生產的設備也無法出口了。

總而言之,完全使用自己的標準和設備,搭建一個實驗網做性能測試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說搭建一張廣域覆蓋的公共網絡,還是必須按照國際電聯的標準才行,不可以使用某個企業或者國家的自有標準。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華為是現在世界唯一能夠提供商用的端到端5G全套設備的嘗試, 組建一個能上網和打電話的5G網絡完全沒有問題


關於華為的5G相關新聞非常的多,但是今年1月的時候,華為與中國移動在杭州做了一個端到端的外場業務驗證,基於巴龍5000芯片成功打通業界首個2.6GHz頻段大區集中SA(獨立組網)架構下的5G端到端通話,整個過程下行峰值遠超1Gbps。據瞭解,該測試從終端芯片、終端CPE、基站、核心網整個一套都是華為提供的,終端芯片則正是基於巴龍5000。


終端方面

MWC2019大會上面,華為不但有展示新一代的華為CPE Pro,還展示了另外一塊“肌肉”----5G摺疊屏手機,能做出摺疊屏手機已經實屬不易了,但是能把摺疊屏和5G技術融合到一部小小的上面,全球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兩款不同形態的5G終端產品都是用著同一顆芯片,就是巴龍5000,相比強力競爭對手高通驍龍X50, 它有六大特點:

1、支持NSA獨立組網和SA非獨立組網兩種架構

2、支持FDD和TDD實現全頻段使用

3、支持Sub-6GHz下100MHz雙載波聚合寬帶

4、主用頻段Sub-6GHz頻段,下行峰值速率可達4.6Gbps

5、支持高頻的毫米波技術

6、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解耦

華為這兩款產品預計今年六月左右就可以量產,輪速度和技術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


基站方面

華為在年初的MWC2019大會的吹風會已經迫不及待公佈了他們在5G基站方面取得的成功,與大家分享著喜悅。大家肯定都記得那副圖片,現場工作人員直接搬出了5G基站的圖片,與一臺4G 8T8R(8發8收)基站樣本相比,5G Massive MIMO 64T64R(64發64收)基站顯得小巧玲瓏,只有不到一扇小窗大小。

從現場來看,安裝工人只進行了簡單的一扭、一插就裝好了,比4G時代的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裝好相比,5G基站集成度更高,便攜性及易用度大大提升,大大降低安裝及維護難度和成本。

華為5G基站的進步得益於5G基站核心芯片——華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頻譜帶寬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核心網

今年年初的時候,IMT-2020(5G)推進組(5G推進組)組織就發佈消息稱:由5G推進組組織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中,華為率先於2018年12月27日以100%通過率完成5G核心網安全技術測試。而核心網一旦完成第三階段的測試,就意味著核心網設備已經具備商用化水準。


綜上所述,在5G到來之際,華為用自己的研發實力和做事積極嚴謹的態度向世界說明它已經準備好了。


感謝閱讀! 如果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如果覺得還OK,請留下你的贊和關注。再謝


移動通信雜談


能不能實現,我們先來了解下5G技術理論上要怎麼實現。

我們無線通信主要依靠電磁波進行的,而電磁波頻率由低到高是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高頻的γ射線應用於我們所熟知的腫瘤切除,它的傷害力大,而我們目前無線通信主要使用無線電波。無線電波頻率大約 為 10KHz~30GHz,它的資源是有限的,而應用在5G技術的頻率在有兩種,一種是450MHz-6GH z,這個和目前的4G的效果差別不大;另外一種就是24GHz以上,目前國際上主要使用28GHz以上進行試驗。

根據公式光速=波長*頻率,可知頻率越大波長就越小,根據電磁波的特徵波長越小就越趨於直線運動,在傳播中衰減就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實現5G技術需要建設更多的基站。

而基站建設有兩種,一種是戶外我們常常看到的宏基站(俗稱鐵塔基站),還有一種就是室內的微基站了。這微基站更符合5G技術的降成本要求。

所以所要實現5G前提就是建設大量的基站。而現各大運營商都有eSIM卡了,只要在手機上植入SIM芯片,通過帳號密碼就可以實現上網打電話。所以說華為的資金量足夠大的話,技術人員華為應該不缺,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理論歸理論,實際是要考慮的問題方方面面很多,個人認為華為一家公司想實現還是很難的。

以上純屬個人瞎談,如有不同看法,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麥玩機


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是有沒有必要。

首先,技術這東西,存在著,專利,標準,生產,製造,原料,採購,建設許可,成本,銷售,普及,推廣等等眾多環節。

即便技術上,專利上,標準上,生產製造,成本上,華為都擁有了全方位的優勢和能力。也不可能在現實世界上組成一個商用5G網絡(實驗網絡除外)。

原因很簡單,以上環節都存在著各國商業集團,政治力量,文化圈,民間認同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

正如現在看到的美國打壓華為一樣。即便華為在技術,成本,生產製造中有更大的優勢,但是專利華為還是和高通目前有一定距離,高通是標準定製商,屬於上游,華為也有專利標準,但是現實上還撼動不了高通,所以華為和高通存在著合作和競爭兩重關係,大家既互相交換專利利益,也互相競爭專利和市場。這還只是技術和專利方面。再說了,華為甚至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絕對碾壓資源投入,來保證絕對碾壓的技術優勢。

生產方面,華為可以自己生產,但是高通的陣營有很多下游的第三方生產商。所以高通芯片產能更大,事實上,高通芯片的市場佔有率總體還是比華為高出。

原料和採購方面,我們同樣受到原料供應商的制約,當然,人家也不會為了所謂的政治文化考量不賣給你。畢竟在商言商。

建設許可這個關乎到國家戰略層面,屬於政治考慮,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商業力量能夠掰得住的。這跟所在國和地區的政治力量有關係,和當時的政治氣候也有關係。

銷售,普及,推廣,基本上屬於商業行為,這些和每個地區的消費水平,文化圈,實際應用,生活習慣,都有關係。比如在非洲地區,現在還不太關心5G網絡的建設,所以5G話題的爭吵都基本上發生在歐亞北美和大洋洲。原因就是這裡的消費水平,應用需求都還沒達到5G大規模生存的條件。而且還有一條。非洲沒有爭吵,在於用戶端的手機,目前大部分市場都在中國手中,這也是西方商業集團政治力量不在非洲點燃5G建設的原因,因為就目前而言,中非關係良好,中國電話在非洲佔有大多數市場的情況下,推動5G的建設,實際上是給中國送肉。所以在發展較慢的非洲地區,5G還沒有進入風口。

最後,即便假設華為擁有了以上全方位的輸出能力,也不一定過得了各國政治和文化的大關,因為全方位的輸出能力意味著你又絕對的壟斷實力和優勢,這從客觀上來說都是會對技術發展和競市場爭形成了負面打擊的。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資源和利潤都流向單一一家中國企業,會形成單邊形勢,這個時候別人切斷你反而更加容易。在多極化的世界潮流下,任何單邊的形勢,趨勢,都會在現實中遭到打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各國互相促進,也是各國互相制約的前提。

綜上所述,華為或者任何一家巨頭,永遠都無法單獨屹立在世界的舞臺,華為也沒有這樣的能力資格和機會去單獨組建5G網絡。

美國政界方面現在企圖做的,就是和中國切割。但我看來為時已晚,中美兩國從上到下的經濟利益互相滲透,文化交融都已經深入骨髓,這從根本上已經達到了中美互相保存,互不摧毀的大前提。所以當前,作為中國人民的一方,我們更應該摒棄紛爭的情緒,獨立自強地發奮,堅持開放的心境去迎接競爭。切莫陷入美國政壇敵視勢力給咱們畫定約仇恨對立圏套。


ATicon魂彩


不能,首先打電話上網屬於基礎電信業務華為沒有獲取,華為是設備商不是運行商,那麼假設得到這個業務許可就可以了麼?答案還是不行,華為設備的光器件多是美國進口,所以養了那麼多基礎科學家,同時光有設備沒有基礎的光纜傳輸幹路還是空了吹,有5G的設備和天線那麼還是需要掛在鐵塔上啊,租金要付吧,一個站點空閒的時候3000瓦/h的功耗,電費要付吧,大家就說華為很有錢啊,那華為的錢從哪裡來的呢,賣設備給運營商賺的撒,一個站點三家運營商各一套4 G設備,設備費用大概27萬,所以才會有華為這樣的吸金巨獸,現在自己實現上網那麼收入就變投資了,還得付安裝費,建光纜配套等等後面一堆東西,網絡能力好了,就得讓人用啊,不然怎麼回成本麼,可是現在5G還沒幾個用戶,那就得先建4G(華為部分5G方案,使用4G進行上行信),再建5G設備投資再增加1.5倍,華為是很有錢,可是還沒建好應該就倒閉了。不是不看好華為,其實這個問題實際意義不大,華為是不會做這樣的事情的。運營商收錢再轉交給華為,沒見運營商多是被罵麼,說白了還得繼續買華為的設備升級擴容唄,這樣賺錢不好麼。客戶就三個,運營商客戶近10億。


智能無限806


不能,專利繞不過去,沒有一家企業能繞過別的公司的專利


流年180918018


單憑蘋果的技術,蘋果連一代蘋果也造不出。單憑微軟技術,Windows也不會出現。


隨風飛揚BJ


以華為的財力來講,完全可以,就看能不能獲得審批手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