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幹部與村幹部,都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二者齊心,雙方協力,各自站好位置,守好陣地,才能把脫貧攻堅這場戰役打好。
時下,我省10476支駐村工作隊,35600多名駐村幫扶幹部,正全力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這些駐村工作隊勠力同心攻堅克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幫扶幹部,每週“五天四夜”駐紮村裡,和貧困群眾一起生產勞作,跟村幹部結下情誼,也深受群眾的認可、信賴和尊重。
近日,本刊記者在基層調研中發現,脫貧攻堅進入後半程,駐村幫扶幹部在村級工作中作用日益凸顯的同時,個別地方也出現了駐村幹部當起村幹部“保姆”的傾向。
駐村幹部包辦了村幹部的活
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駐村工作隊的主要任務包括:指導開展貧困人口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退出工作,參與擬定脫貧規劃計劃。幫助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打造“不走的工作隊”等。
“指導”“參與”“幫助”,這幾個關鍵詞規定了駐村幹部的角色定位。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駐村幹部“越俎代庖”,對村上工作大包大攬;有的甚至越過村幹部,自行安排村級事務。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這種包辦代替現象比較常見。
一位縣扶貧辦主任坦言:“當前貧困村大多面臨著脫貧任務時間緊、難度大、考核繁複等困難。遇到村幹部文化水平低,能力不足的情況,只能讓駐村幹部頂在前面。”
從入戶做統計、搞調研,到產業規劃、項目資金引進,到最後製表填表,對接各個考核組、調查組的檢查,甚至是幫村民跑腿辦事……全是駐村工作隊在幹,而村幹部縮在後頭。有駐村幹部對此有些無奈。
“村幹部能力越弱,就越要通過駐村幹部來補強。但駐村幹部能力越強,村支書的依賴心理就越重,能力就會慢慢退化。一旦駐村工作隊撤離,村支書很可能沒有能力繼續統籌全村發展。”陝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長、研究員石英說。
調研中,陝北某貧困縣的一位第一書記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他說,從脫貧攻堅開始,駐村幹部就成了村上絕大部分工作的直接推動者。時間久了,村上的各項任務,彷彿全成了駐村隊員和幫扶單位的事。
有了駐村幹部,一些村幹部的擔子明顯減輕了,甚至實際工作量還沒有脫貧攻堅之前多。幾年下來,少數村幹部對駐村幹部產生較強的依賴心理。
“工作隊說搞啥就搞啥,人家都是上級領導,門道比咱多。再說,我們年紀大了,電腦上這些資料、表格玩不轉,很多工作用不著我們操心。”一些村支書說,“我們村幹部現在最大的作用,就是幫著調解調解村裡的矛盾。”
不願挑擔子,工作來了自動“後撤”,成了一些村幹部的小心思。他們認為駐村幹部幹工作又快又好,就應該讓他們多幹一些。自己能幫就幫,幫不了也無可厚非。
駐村幹部與村幹部的威信“此消彼長”
在脫貧攻堅的硬仗裡,不少村子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設施改造,農業項目的升級,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多都依託駐村工作隊的謀劃和幫扶單位的資源。
而駐村幹部在村上無宗族裙帶,辦事公道,更容易讓老百姓信服。諸多因素交織起來,讓一些村民,對駐村幹部的滿意度提升,對村幹部的滿意度卻在下降。
一位駐村幹部說,“有時為了確定一個低保對象,村幹部要照顧的裙帶關係被卡掉,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翻臉的事也會發生。”
角色難定位,也是不少駐村幹部的困惑。因為吃住在村,脫貧攻堅任務還很繁重,為了不把關係搞僵,動到村幹部“奶酪”的事,有的駐村幹部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多摻和。
還有個別村支書,因為群眾不找自己辦事而有失落感,認為威望被駐村幹部沖淡,期待駐村幹部早日撤離。
“因為我們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所以群眾對我們很信任,大事小事都來找。”調研中,一些駐村幹部高興的同時,也有一些隱憂,“駐村幹部社會資源多,辦事容易、效率高,老百姓愛拿我們與村幹部做比較,不免會影響到村幹部在村裡的威信。”
也有不少村支書表示了對未來的擔憂,這幾年駐村幹部把老百姓慣壞了,大事小情都有人幫著跑前忙後,駐村幹部能辦成的很多事,村幹部都辦不了,“他們以後走了,我們怎麼去應付?”
記者瞭解到,因駐村幹部和村幹部不團結,也發生過召回駐村幹部,或調整村“兩委”班子的情況。
“駐村幹部不是村裡的主角,我們遲早都要撤出,可以出主意、做參謀,但風頭蓋過村幹部,不利於村子未來的發展,必須要樹立好村‘兩委’班子在老百姓心裡的主心骨作用。”也有駐村幹部對此作出深層思考。
駐村幹部走了,村幹部能否接得住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後半程,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搭建等工作已基本完成。但農村建設事關長遠,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發展問題。
而農村發展的接力棒,村幹部能不能接得住、接得好?調研中,很多駐村幹部給出的答案,是拿不準的。
有駐村幹部擔心,脫貧攻堅工作結束,工作隊撤出後,村幹部直接面對市場、抵抗風險的能力弱。面對錯綜複雜的市場變化,不能及時對村裡的產業做出反應、調整,會讓村民遭受損失,甚至返貧。
調研中發現,儘管各級黨委為了配強村“兩委”班子下了不少功夫,但村幹部能力參差不齊。年輕人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嚴重,加之村幹部待遇低,導致了村級後備力量儲備不足。有的村支書年紀偏大,文化程度低,甚至是由駐村幹部來維持村上運轉的。
有的駐村幹部坦言,村幹部的能力水平偏低,不是短期就能培育起來的。在脫貧攻堅任務這麼緊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自己多幹一點,也沒有時間和力氣再教村幹部怎麼去做。
甚至有駐村幹部說,“就算我們駐村工作隊撤了,還有鄉鎮包村幹部頂著,不必過於擔心。”
“現在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視程度高,對我們的能力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也沒有辦法一下就跟上時代,希望能多給我們學習的機會。”採訪中,不少村幹部表達了能力恐慌。
直接“給魚”,確實來得快,來的簡單。但如果一直“給魚”,而不教怎麼釣魚,基層班子很難實現“能力脫貧”。部分駐村幹部注重短期效應、大包大攬,事實上形成了“輸血式幫扶”,不利於農村的長期發展。
一名來自省直機關的第一書記表示,駐村的幾年來,他對村幹部多了很多理解。為了給村上發展產業,自己幾乎要把縣裡各部門門檻踏平了,才爭取到項目資金,拿到審批手續。
他認為,怨不得村幹部辦不成事,很多時候就算村幹部有幹勁兒,經過幾次“挫傷”,也會灰心。
專家認為,駐村幹部具有對村幹部傳幫帶的責任,要多一些耐心,要有“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在履行“指導”“參與”“幫助”職責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村幹部手把手的教方法,要留下一個好班子、一套好機制、一派好風氣,鍛造真正能接得住接力棒的村“兩委”班子。
閱讀更多 陝西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