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俄羅斯不隱形的圖160可以遠赴重洋而且不懼別國的導彈?

呂建海954


戰略轟炸機這種重器,目前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擁有。而擁有可實現洲際打擊的戰略轟炸機,只有美俄兩個國家。俄羅斯的兩款戰略轟炸機以前只停留在威懾巡航層面上,2011年9月介入敘利亞戰爭後,俄羅斯的圖160“海盜旗”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進行了實戰首秀。按照俄羅斯空軍的計劃,現役的圖160戰略轟炸機將全部實施技術升級至M2版本。

對比美俄兩個軍事大國在戰略轟炸機領域的發展,如果不考慮PAK-PD和B21未來轟炸機計劃,俄羅斯現役戰略轟炸機技術已經落後老美一代了。而國際智庫觀察家認為,由於技術人員流失和研發資金預算限制,實際上俄羅斯空軍的最可行的策略就是恢復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生產,並升級原有舊型號。這是鞏固和提升俄羅斯戰略威懾力的捷徑。

冷戰技術後,由於國力和軍力沒落以及與西方蜜月期的影響,俄羅斯一度停止了戰略轟炸機的戰備巡航任務。後來隨著俄羅斯與美歐/北約關係的逐步惡化,和重要的俄羅斯經濟復甦影響,俄羅斯恢復了對關島和北美洲的戰備巡航,而有能力遂行該任務的裝備就是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

毫不客氣的說,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遠赴美洲執行巡航任務,威懾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美國。而美俄之間類似的“瞪眼看”威懾行為是相互的。威懾規模和密度上,美國家底兒厚,具有絕度優勢。在應對措施上,美國有能力擊落俄羅斯在美洲上空飛行的圖160戰略轟炸機,但俄羅斯同樣有能力擊落在遠東、東歐和北冰洋飛行的美國戰略轟炸機。

戰略轟炸機是核大國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擊落缺乏隱形能力的圖160戰略轟炸機並不是難事兒,但是不要忘了,俄羅斯每一架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身後,都是數千枚待發的核彈頭。所以,弱勢的中小國家根本不敢招惹,美國除非想玩一拍兩散的對賭遊戲。


高峰軍事觀察


因為圖-160都是在公海上飛行,白天鵝從未闖進過北約國家的領空

圖-160轟炸機是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服役的一款遠洋戰略轟炸機,這款轟炸機明顯是針對美國的“B-1槍騎兵戰略轟炸機”設計的。

槍騎兵和圖-160的最初定位都是戰略轟炸機,主打低空高速突防,說白了都是用來扔原子彈的。除了定位相似外,兩款飛機的外形也是出奇的相像,皆採用了可變後掠翼的設計,這是美俄在飛機外形設計上的首次英雄所見略同。

(圖-160和B-1槍騎兵)

從各項賬面硬指標上來看,雖然B-1的機載電子設備要遠遠比圖-160先進,但圖-160的其他性能是略強於B-1的。這兩位原本是勢均力敵的對手,可是隨著隱身轟炸機的出現,B-1很快被美軍退出了戰略轟炸機的行列,轉而執行一些常規轟炸任務。

從B-1的退居二線可以看出,轟炸機的隱身化是日後各國空軍的主要發展方向,而今天的現實也證明的這一點,如今美國最主要的戰略大殺器就是B-2隱身轟炸機。

不過由於蘇聯的解體,新獨立的俄羅斯國力大衰,無力再在轟炸機上投入精力,甚至連圖-160也沒有保住幾架。而該飛機中的大量部件都是由烏克蘭生產的,如今俄烏關係惡化,烏克蘭已經拒絕向俄羅斯提供這些飛機零部件了。

但是作俄羅斯三位一體核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拼勁老命也要保證圖-160的正常飛行,目前俄羅斯已經基本能夠實現圖-160零部件的國產化,實在是造不出的,就從老飛機上拆。

平心而論,圖-160已經算不上是一款先進的戰略轟炸機了,其低空高速突防的理念也不再適應當今的作戰環境。如果真的開戰,圖-160的生存幾率幾乎為零。俄羅斯之所以還使用該飛機,是因為俄羅斯沒有能力和財力去製造隱身轟炸機。

可即便如此,俄羅斯的圖-160還是經常出入於世界各大水域和敏感地帶,完全不懼北約的各種防空系統。

而北約對於圖-160的出現也是非常緊張,每當北約的防空網發現有圖-160出現時,北約各國都是如臨大敵,緊忙派遣戰機升空監視。畢竟圖-160可是戰略轟炸機,誰知道上面有沒有攜帶核彈頭。

面對圖-160的抵近飛行,北約每次都會向莫斯科提出抗議,但是俄羅斯方面總是充耳不聞,而北約也絕對不敢擊落圖-160。

首先,圖-160一般都是在公海上飛行,並沒有進入過北約國家的領空,北約在和平時期是不可以擊落圖-160的。

再者,悍然擊落圖-160就等於對俄宣戰,這種後果是非常嚴重。即便是美蘇在最敵視的時期,兩國也從沒公開擊落過對方軍用飛機,大家一般都是派遣戰鬥機進行驅逐,僅此而已。

1987年9月13日在巴倫支海上空,一架挪威空軍的P-3B型反潛巡邏機前往蘇聯沿岸執行偵察任務。當蘇聯發現這架北約飛機之後,立刻出動了一架蘇-27戰鬥機進行驅逐。

這架蘇-27在接近P-3B後要求其馬上離開該空域,但蘇聯人的要求並沒有得到挪威飛行員的回應,於是蘇軍飛行員非常惱火,盛怒之下他駕機逼近P-3B,從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過,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側一號發動機上劃開了一個大口子,如同用手術刀在病人身體上割開一個口一般,導致P-3B發動機受損,被迫返航。這就是著名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

在今天很多人看來,巴倫支海事件是蘇聯強大的表現,但其實從蘇軍的處理方式來看,雖然雙方發生了激烈地衝突,但是蘇軍始終沒敢擊落挪威偵察機。如果蘇軍真的不畏懼北約,幹嘛不直接將這架挪威偵察機擊落呢?

而且此事件完全是飛行員個人行為,他的行為雖然導致了挪威飛機受傷,但蘇-27作為一架戰鬥機,個頭是遠遠小於P-3B的,他的以小博大也使得自己戰機嚴重受損,最後也很快就返航了。

事後北約向蘇聯提出嚴正抗議,要求蘇聯給出解釋。因為無論如何,北約飛機也是在公海上飛行,並沒有侵犯蘇聯領空,蘇軍的這種行為太過野蠻。

而蘇聯也迫於輿論壓力,將這架飛機的編號從36刷成了38,並嚴懲了肇事飛行員,對其進行停飛處罰。而本事件的始作俑者,這架蘇-27的駕駛者辛巴爾上尉也由於其過於放蕩不羈的駕駛風格,在幾年之後發生了飛行事故,不幸殉職了。

所以只要一架飛機在公海上飛,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人敢於擊落它的,否則會引發嚴重地外交糾紛。


千佛山車神


圖-160戰略轟炸機是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轟炸機,裝備有世界上推力最強的航空發動機!圖-160戰略轟炸機最高時速可達2000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16000千米,是俄羅斯空基戰略核打擊能力的主力軍。12月10日,兩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從俄羅斯本土飛到委內瑞拉;12月15日,這兩架圖-160戰略轟炸機又從委內瑞拉飛回俄羅斯。一來一回,航程超過20000千米!為何20000千米的航程,不隱形的圖-160不怕別國的導彈呢?

首先,能夠威脅到圖-160戰略轟炸機的導彈不多。圖-160戰略轟炸機具有超高音速,飛行速度極快,續航里程長,想要擊落這樣的大殺器,對導彈的要求非常高。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具備用導彈擊落圖-160能力的國家並不多,例如,美國、我國、英國、法國等有限的國家,不超過10個。這些國家有的與俄羅斯關係不錯,與俄羅斯關係不好的國家,這次圖-160戰略的航線也沒有經過。所以,圖-160自然不擔心被導彈擊落的問題。

其次,圖-160戰略轟炸機是合法飛行。擁有能夠用導彈擊落圖-160戰略轟炸機能力的國家,要不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差也是負責任的世界大國。大家都是聯合國成員,又不是流氓,只要圖-160戰略轟炸機沒有侵犯任何國家的領空,也就不需要擔心被導彈擊落的問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圖-160這一次航行完全遵守了國際法,並沒有侵犯其他國家的領空。

再次,圖-160訪問委內瑞拉是給美國點顏色瞧瞧。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俄羅斯在60天內在美國的監督下銷燬全部的中程導彈,否則美國將會退出《中導條約》。俄羅斯總統普京當然要回擊特朗普,派遣圖-160戰略轟炸機訪問委內瑞拉就是在提醒特朗普,俄羅斯有能力在美國後花園部署殺器,美國不要將事情做得太多。據悉,後續俄羅斯會與委內瑞拉達成廣泛的軍事行動,軍艦、戰機會陸續不斷地訪問委內瑞拉。也就說,這次圖-160戰略轟炸機訪問委內瑞拉,是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較量。只要美國沒有瘋狂到用導彈襲擊,其他國家也沒有必要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最後,俄羅斯洲際導彈、戰略核潛艇反擊能力強。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有“鎮國重器”在手,根本不擔心有國家敢用導彈擊落圖-160戰略轟炸機。俄羅斯的RS-28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可以利用多達10枚75萬噸級核彈或15枚55萬噸級核彈,射程最高可到1600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強的洲際導彈。此外,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可以搭載16枚RSM-56彈道導彈,1枚RSM-56彈道導彈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精準度在60米以內。俄羅斯有這兩大鎮國重器,又有哪個國家敢打圖-160的主意?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圖-160還會訪問委內瑞拉嗎?


美國觀察室


這個世界上,俄羅斯如果不主動挑起衝突,還有敢把俄羅斯圖160打下來的國家嗎?答案是唯一的: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軍力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在內,也不絕敢先對俄羅斯動手。打下來容易,打下來之後呢?戰爭可不是開玩笑。尤其是俄羅斯手裡握有7000枚核彈頭,足以送整個世界上西天。


從純軍事的角度上來說,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當然害怕其它國家的導彈,儘管其最大速度達到了2.05馬赫,但遠沒有導彈的速度快——圖160轟炸機並不具備隱身性能,雷達想要探測、鎖定它並不難,被擊落的概率相當大。但問題是:有哪個國家敢擊落?俄羅斯國防部在10日發佈聲明稱,此次“嚴格按照國際法相關規定”,挪威空軍的F16戰鬥機還曾進行了“伴飛”,並且“鎖定”了圖160——參見環球網的報道。

圖160轟炸機此次飛行並未侵犯其它國家的領空,當然不用懼怕別國的導彈。圖160遠赴委內瑞拉,航程達10000公里,而且中途並未進行空中加油。換句話說就是:這10000公里的航程,僅憑的就是機載燃油。實際上,這還不是圖160的最大航程,它還可以飛得更遠——在掛載9噸武器的前提條件下:如果採用“高—高—高”模式飛行,最大航程為1.6萬公里;如果是“高—低—高”飛行,最大航程1.3萬公里。“低”指的是飛行高度為50—200米、2000公里距離的“低空突防”。



那麼,為什麼圖160可以飛這麼遠?答案很簡單:這得益於它的可變後掠翼以及氣動外形設計,還有就是它的發動機以及“驚人”的載油量——148噸航空燃油。挪威F16戰機“伴飛”圖160,是在它的“防空識別區”內,但“防空識別區”可不是領空,挪威也沒任何將其擊落的權利。當然了,沒權利也可以擊落,只要不怕俄羅斯接下來的報復就可以——挪威好像還沒這個膽子!圖160是戰略轟炸機,與普通戰機不同,即便是普通戰機,也沒有國家敢輕易擊落。


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的後果:參與該事件的人員死的死、坐牢的坐牢,土耳其還賠了大把的銀子。這還是因為土耳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俄羅斯為了拉攏土耳其、分化北約,“低調”處理了此事。換成其它國家來試試?挪威可以跟蹤、監視、伴飛圖160轟炸機,這都屬於正常行動——非戰爭狀態下確保本國安全的一種措施,國際通用。圖160轟炸機屬於戰略武器,它不僅僅是核威懾,更是一個國家尊嚴、地位的象徵,在非戰爭狀態下把它打下來?如同擊落美國的B2A戰略轟炸機的後果一樣,意味著全面開戰。



俄羅斯擁有的龐大核武庫足以震懾那些軍事強國,包括美國。而對於中小國家來說,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就足以輕鬆解決。美國“全球火力指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等都將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排在了世界第二位——自蘇聯解體到2017年,俄羅斯始終是世界第二。和俄羅斯開戰?得先考慮清楚這麼做的後果,世界各國的領導人顯然是沒有“鍵盤俠”那麼“不怕死”!話可以隨便說,但事絕不能隨便做。很多人說“如果是在戰時,圖160轟炸機根本無法突破美國的防禦網”,到底能不能突破?



恐怕只有實戰才能檢驗得出來。不過,對於俄羅斯2架圖160飛赴委內瑞拉一事,美國卻顯得並不那麼“淡定”——蓬佩奧等美國高官在第一時間對俄羅斯的行動提出了批評。然而,俄羅斯卻顯得是很“淡定”,對於美國的批評並沒什麼太大的反應。俄羅斯空天軍瓦列裡·戈爾邊科中將表示,此次圖160飛赴委內瑞拉、參加演習,主要是為了測試圖160的技術能力,其次才是向“西方夥伴”展示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測試圖160的性能才應該是次要的目的,主要就是向美國施壓——在美國“後院”點火……



儒道之主


俄羅斯不隱形的圖160經常飛洋過海去別的國家溜達,俄羅斯似乎從來不害怕別的國家用導彈擊落它的飛機,這又是為何?別的國家真的不敢擊落嗎?



從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來看,確實沒有幾個國家敢真正的擊落它的飛機,當年有個土愣子擊落過,後面擊落俄羅斯戰機的飛行員估計吃了不少苦頭吧。目前俄羅斯軍事實力在世界排行前三的樣子,可以說這種軍事體量沒有哪個國家敢輕易的去挑釁。俄羅斯經常派圖160去阿拉斯加附近遊玩,美國也只是對其進行驅逐,都沒有扣押,更別說擊落了。可以見得美國都不會輕易的去擊落俄羅斯飛機,那麼其他國家自然也不會擊落,俄羅斯派去溜達的國家都是一般體量的國家,這就再一次給俄羅斯圖160壯了膽。


俄羅斯圖160遊玩的國家,並沒有和俄羅斯有什麼大的矛盾,或者說不至於到擊落的那種地步。像美國,俄羅斯都喜歡派飛機去別的國家溜達,特別是美國,美國的軍事基地遍佈全球,那些有美國軍事基地存在的國家以及周邊國家基本都受到了美國飛機的光顧,因此大國派飛機去其他國家溜達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大國的飛機去了其他國家還得停留一段時間,只要飛機沒有對那個國家進行軍事打擊,那麼理論上不會有哪個小國會主動出手擊落。沒有發生戰鬥,也就意味著並沒有很大的利益衝突。那些被俄羅斯飛機光顧的國家的利益沒有受到直接損害,那麼也就不會擊落俄羅斯戰機了,美國都對一些國家發動了空襲,那些國家都不一定敢擊落它的戰機。


目前世界形勢總體還算和平,也許是多極化的結果,只有部分地區還處於戰爭狀態,俄羅斯戰機也就只能在和平時期去一些國家溜達兩圈。像二戰時期,蘇聯並沒有經常派飛機到處光顧其他國家,當時的世界格局不允許它那樣做,當時的美國也一樣,美國蘇聯當時也是同盟國一員,共同對抗軸心國。如果當時蘇聯經常派飛機去其他國家飛行,二戰估計要持續更長時間。因此世界格局使得俄羅斯或者美國有機會派飛機去別的國家溜達,現在和平年代,沒有哪個國家願意陷入戰爭當中,二戰時期,不管是哪個國家飛機飛到別的國家,都有可能被擊落,哪怕是用一些低級的武器擊落它都是有可能的。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稍微有點實力的國家的雷達應該能夠偵別飛機來源,而且現在網絡這麼發達,那些受到飛機光顧的國家和俄羅斯進行網絡溝通,瞭解飛行目的後基本也就不會過分的追究下去。


文明和野蠻總是碰撞在一起,文明國家基本都是守著自己的一方領土,不隨意進入別的國家領地或者領空,而野蠻國家總是以各種理由進入別的國家領土。像敘利亞戰爭,美俄雙方都肆無忌憚的在敘利亞領土進行軍事行動,可以說美俄雙方都不是文明國家。美俄這種不文明行為何時才能結束呢?不得而知,只有等美俄都沒落了,它們沒有實力介入其他國家內務的時候,它們才會停止這種亂入現象。文明國家基本上不會和野蠻國家有過多的糾紛,畢竟野蠻國家是不講理的,什麼手段都有可能使出來。

所以呢,被俄羅斯圖160光顧的國家不會用導彈擊落圖160,從實力方面看,很多國家都不如俄羅斯,自然不敢輕易下手,從根本上說,文明國家不會和野蠻國家有過多的計較,即使那些國家心裡不舒服,也不能變成野蠻的樣子。


談笑觀察室


俄羅斯遵循國際法,規規矩矩的在國際空域飛行,為什麼要怕別國的導彈?

近期,俄羅斯兩架圖160在安124和伊爾62的支援下,飛行上萬公里,直插美國後院抵達委內瑞拉。俄羅斯在俄美關係因美國揚言退出《中導條約》、俄烏刻赤危機驟然緊張之際,派出圖160到與美敵對的委內瑞拉進行互動,顯然也有向美國“亮肌肉”的意圖。

至於俄羅斯為什麼不擔心其他國家擊落它的圖160,原因很簡單,俄羅斯既沒有跟這些國家處於戰爭狀態,又沒有侵犯其領空,完全遵照國際法在國際空域飛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博弈,不是街頭小混混的之間的鬥毆,不會因為看不順眼就開打。好多軍迷因為自身理解能力有限,在分析國與國關係時老是跳不出街頭鬥毆的思維模式,非在國家之間分出個“怕不怕”或者“服不服”,豈不知國家間的博弈夾雜著太多的利益算計,不會為了爭一時之長短而輕易與其他國家對抗。再說,即便是街頭小混混,那也得有個規矩不是?

誠然,俄羅斯的實力在那擺著,龐大的核武庫可以保證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跟它掀桌子。很多回答這個問題的大佬都說不敢擊落俄羅斯的圖160是因為別的國家“畏懼”俄羅斯,那按這個邏輯,俄羅斯不敢擊落抵近監視、拌飛的挪威F16,是因為俄羅斯“畏懼”挪威?!俄羅斯不敢滅掉烏克蘭、格魯吉亞、波羅的海三國是因為俄羅斯“畏懼”這些國家?!

北約的軍事力量已經在俄羅斯邊境實現了常態化部署,上圖即為在愛沙尼亞部署的比利時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攔截圖160。俄羅斯沒有擊落這些抵到鼻子底下的比利時戰機,難道是因為“畏懼”小小的比利時?

還有,對於圖160這種戰略轟炸機,很多軍迷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感,覺得這種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性能逆天,自帶“堅不可摧”的光環。實際上,圖160可能是最被高估的武器,它就是一種不合時宜、終將走向滅絕的“史前巨獸”。

筆者無數次的說過,圖160是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漂亮的飛行器。雖然龐大無比,但是曲線優美、造型優雅,再配合為了打核戰爭而選用的銀白色塗裝,驕傲的蘇聯人拒不接受北約給予的“海盜旗”代號,而給它起了一個更傳神的名字---白天鵝。考慮到圖160是為了毀滅世界而生的戰略轟炸機,這種審美上的衝擊感更是無比的強烈。從感性上說,白天鵝是筆者最喜歡的飛機,但是這代替不了筆者在理性層面對它的批判。

圖160實際上是對美國進行技術跟蹤的產物(說的難聽點就是山寨),其具體跟蹤目標就是B-1轟炸機。上個世紀60年代,為了提高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美、蘇兩國選擇以高空、高速性能作為主要的突防手段,讓戰略轟炸機擁有高空超過2馬赫以上的極速,以對抗防空導彈和截擊機。為了兼具高速性能和載荷航程性能,變後掠翼就成了理想的選擇。

美國B-1A轟炸機,注意,這與後來美國大批量服役的B-1B不是一回事。眼神再不濟的讀者也能看出圖160跟B-1A的淵源。

蘇聯在這條路線上發展了圖22系列和圖160轟炸機。圖160最大起飛重量275噸,最大載彈量40噸,不加油最大航程12000公里,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轟炸機,估計也後無來者了。而且,雖然圖160體型碩大,但是得益於電傳飛控等先進技術的運用,圖160操控性不錯,機動性能在轟炸機中也是佼佼者,堪稱蘇聯航空工業的巔峰之作。

但是,正所謂大而無當,軍事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圖160(包括B-1A)迅速落伍,不適應戰爭形態的改變,圖160可謂是“剛一出生就老了”。預警機、高性能雷達、高性能戰鬥機、高性能遠程空空導彈的出現使得高空2馬赫突防這種路數成為不折不扣的自殺之舉,尤其對於機動性能相對笨拙的大型轟炸機而言,圖160一下子就成了一個過氣網紅。在2008的俄格戰爭中,走同樣技術路線的“逆火”轟炸機被防空能力比較費拉的格魯吉亞用老舊的薩姆5擊落,這充分證明靠高空高速強吃是死路一條了。

有很多軍迷意淫中國引進逆火乃至圖160,好在我國軍方沒有像他們那麼蠢。中國雖然長期以來都沒有堪用的戰略轟炸機,但是逆火和圖160這種中看不中用的廢柴,難入中國法眼,因為我們的目標更遠大些。

隱身+飛翼佈局才是正道,跟這東西比起來,圖160就是破爛。

在高空高速突防思路一條的情況下,圖160目前只能以發射巡航導彈進行防區外打擊為主要作戰手段---這與B-52、圖95、轟6K這樣的老爺機有什麼區別呢?而且運營成本更高,性價比更低。

即便在防空壓力約等於0敘利亞戰場上,圖160也是用上千公里外扔巡航導彈的作戰方式,堪稱殺雞用牛刀---問題是,圖95也能幹這活兒啊。

但是,即便性能已經落伍,圖160仍然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畢竟它還是一種能夠執行核打擊任務的戰略轟炸機。即便在和平時期,圖160憑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載荷航程性能,仍然能突入對手防空識別區,執行戰略威懾任務。普京有一句話說的好:抗議一百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扇動一次!這就是戰略轟炸機的價值,即便落伍,那也是大殺器,江湖地位在那擺著呢!我國近年來用轟6K搞的繞島巡航、前出西太、戰巡南海等動作,也充分體現了大型轟炸機的價值。在遵循國家規則的前提下,利用戰略轟炸機進行抵近巡航,仍然是當今大國最有效的威懾方式之一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這個問題要分平時和戰時兩方面來考慮。在和平時期,圖-160作為一種戰略轟炸機的主要用途就是進行戰略威懾,換句話說本來就是要讓別人“看見”的。

這種狀態下,圖-160並非作為一種單純的兵器系統,而是作為一種政治宣示,即告知相關國家俄軍有能力將武力投送到這一區域、並對區域局勢施加影響,這種情況下不要說圖-160,哪怕是老掉牙的圖-95MS也能達到相同的目的(當然了,如果B-2是俄羅斯的,那麼估計普京也很樂意派B-2執行這種任務)。

而在戰時,情況則完全不同。圖-160作為一種戰略轟炸機,與戰術飛機最顯著的區別在於能夠在距離目標最遠遠達2000千米外發起包括核打擊在內的各種攻擊,此時圖-160根本不會深入敵方防空火力打擊範圍,即便敵方能使用遠程預警雷達一類的設備探測到圖-160,進行防空火力調遣也需要較長的準備時間。

航空器相比於地面/水面防空火力的機動手段本來速度就不在一個級別,況且圖-160擁有目前戰略轟炸機中最快的航速,因此敵方防空火力事實上根本沒有開火的時間。而且,在圖-160執行打擊任務時,必然不可能是“單打獨鬥”的,而是將有伴隨的戰鬥機和電子戰飛機予以掩護,這能確保圖-160即使遠離本國部隊部署範圍也能保證任務的安全性。因此,無論在平時還是戰時,圖-160執行任務時的安全性都非常高,對別國防空火力自然也不是特別提防。


軍機圖


因為俄羅斯有這個底氣!雖然俄羅斯因為經濟衰退造成軍事實力下滑,但是依然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而且,這頭沒幾斤肉的北極熊,依然骨頭非常硬,硬到可以和美國正面抗衡。目前的俄羅斯常規軍力和核力量發展都比較緩慢,基本上是在吃著前蘇聯留下來的老本。但是,就是這些幾十年前留下來的老裝備,到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之一。


圖-160白天鵝就是前蘇聯留給俄羅斯的一款重量級武器。1970年圖波列夫設計局拿下70號工程,圖-160的研發工作正式上馬。1975年轉而採用可變後掠翼的設計方案,1981年12月日9日,圖-160首飛,6年後的1987年,這款漂亮的天鵝加入蘇聯空軍,開始戰備。前蘇聯原計劃建造100架,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到1996年圖-160一共生產了25架。而且其中還有19架在烏克蘭,後來普京上臺以後讓烏克蘭用圖-160抵償天然氣欠款而弄回來幾架。普京對這款戰略轟炸機非常重視,在總統的親自推動下,圖-160於2018年開始復產。

圖-160北約稱之為“海盜旗”,而俄羅斯自己因為其優美的外形和白色的塗裝,給它取了個非常形象的綽號叫做白天鵝。圖-160是一款可變後掠翼超音速遠程戰略轟炸機,攜帶9噸彈藥時,採取0.77馬赫的經濟航速,其最大航程達到1.6萬公里。如果進行超音速突防的話,其航程會下降到1.3萬公里。白天鵝可以在11小時之內到達俄羅斯1萬公里以外的地區,作戰能力非常強悍。


這次俄羅斯圖-160的行動其實是比較老實的執行了有關國際法相關規定的,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權對其進行擊落。12月10日,俄羅斯空天軍的兩架圖-160戰略轟炸機,一架圖-124運輸機和一架圖-62客機一起,從恩格斯空軍基地起飛,繞過挪威上空,穿越北冰洋,途中並未進行空中加油,直接抵達委內瑞拉。期間,在繞過挪威的時候,挪威起飛了兩架F-16戰鬥機跟隨俄羅斯的四機編隊,挪威戰機甚至還鎖定了圖-160,但是最終雙方並未發生摩擦。

在過了北冰洋之後,來到哥倫比亞地區倒是傳出了好幾個大新聞。甚至還有傳聞說美國鎖定了圖-160,要將其擊落,其實根本就是誤傳。俄羅斯圖-160經過該地區時航線離美國遠得很,美國根本不存在的跑來多此一舉,玩一個鎖定,製造一點根本沒必要的無意義摩擦。而且,美國和俄羅斯對抗歸對抗,但是還不至於發生這樣的正面衝突。

其實之所以沒人敢用導彈將圖-160擊落,很大一個原因是在圖-160跨越重洋,不遠萬里飛往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參加聯合軍事演習的背後是一個強大的國家。雖然現在的俄羅斯遠不如當年的前蘇聯,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目前依然擁有一支破舊而戰鬥力強悍的軍隊。數千枚核彈頭,數千架戰鬥機,大量的核潛艇和水面作戰艦艇。強悍的軍事力量,讓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心生忌憚。

戰略轟炸機是一個國家的戰略級武器,是核大國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重要一個組成部分,如果真的有國家不打招呼就發射導彈將其擊落,那就直接等同於和俄羅斯宣戰。目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個國家,敢於直接對俄羅斯宣戰。連世界一哥美國,在遇到要和俄羅斯正面衝突時,都要掂量掂量得失,能不能承受後果。


赤焰噠噠噠


因為恐懼,沒有任何國家敢於承擔擊落俄軍的飛機的恐怖後果(除了特別任性的中東猛虎土耳其)。因為這是和平時期的貓捉老鼠遊戲,所以圖160可以大搖大擺的進行遠程戰略巡航,而且不懼別國的導彈。戰略轟炸機的遠程巡邏,體現的是威懾能力,這些轟炸機都是在國際空域飛行,並不侵入別國的領空,所以不能被擊落。

最近俄軍兩架圖-160轟炸機,一架安-124重型運輸機和一架伊爾-62遠程飛機從俄境內起飛,飛行13小時1萬多公里航程,到達了委內瑞拉。俄軍非常高調的派出轟炸機不遠萬里飛赴了委內瑞拉,還和委內瑞拉空軍戰機進行聯合飛行訓練。兩架圖-160轟炸機在美國後院的“為所欲為”,卻讓美國絲毫沒有辦法。

冷戰時期,蘇聯和北約國家的空中力量經常進行這樣的交鋒,對付俄軍的轟炸機,美國或其盟國空軍首先會對俄軍轟炸機進行警告,然後起飛戰鬥機飛赴相關空域,進行識別、跟蹤或攔阻。通常不會發生交火,導致擦槍走火的概率較小。美國也沒有理由發動攻擊或與俄機擦槍走火。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圖-160轟炸機的性能有多麼先進,並不懼怕美國的導彈,只是因為目前是和平時期,美國自然不敢對圖-160轟炸機圖謀不軌。如果是在美俄兩國處於戰爭階段時,這兩架圖-160在沒有戰機護航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接近美國,更不用說抵達美國後院了。圖-160轟炸機不是一款隱身轟炸機,所以在戰時是很容易被對方發現並有效攔截的。

蘇聯時期圖-160的主要作戰模式就是從蘇聯腹地起飛,在蘇聯戰鬥機的保護下,直接向北飛行,抵達美國邊境,在高空進行超音速突防,發射導彈攻擊美國境內目標。也可以採用低空亞音速飛行,隱蔽接近美國,攻擊預定目標。

所以圖-160轟炸機才要求具備了超遠航程以及超強載彈能力。為了適應高空超音速飛行和低空亞音速飛行要求,圖-160還採用了變後掠翼技術。

在如今,隨著機載導彈技術的快速發展,圖-160已經不用冒著高風險直接突入北約國家上空攻擊北約縱深目標了,而是可以在北約國家邊境外發射導彈攻擊目標,甚至在俄境內上空就發射導彈攻擊目標。

此次俄軍兩架圖-160被派遣到委內瑞拉的實際作戰意義並不大,只能看作是俄羅斯對美國的一種示威、展示肌肉的行動。如果是美俄處於戰爭階段,那麼部署在委內瑞拉的圖-160轟炸機在戰時可能還沒有起飛就已經被美國導彈擊毀。對於美國來說,要收拾身邊的這些小國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同理,戰時圖-160轟炸機也不可能在沒有戰鬥機的護航下繼續進行這種超遠距離的示威行動的,美國本土戰機可以輕易使用導彈擊落靠近美國的圖-160轟炸機。


科羅廖夫



這是和平時期,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誰會主動攻擊飛機的,如果是在戰爭時期的話,看看到底有沒有人敢打?再者,雷達等防空系統會很快識別出那是俄羅斯的飛機,誰又願意惹這個禍呢?即便是美國,它也必須先進行程序性的對話,然後才能根據情況作出對方是否有敵意的判斷。至於俄羅斯為什麼不懼怕別國的導彈,那是因為俄羅斯料定沒有人敢打下它的飛機。久而久之,俄羅斯也就有恃無恐了!但是,如果是在戰爭時期,俄羅斯絕對不會這麼高調將轟炸機亮相於世界各地的,不知會將這種轟炸機隱蔽在什麼地方了?因為那時的轟炸機很可能是別人主動尋找的目標。這就是和平時期和戰爭狀態的區別。這就是大國和小國的區別。如果是個弱小國家的話,誰又敢這麼炫耀呢?估計也只有美俄兩國敢這麼幹。


目前的轟炸機大家族中,論性能第一的無疑是美國的B2,論功率最大的則是俄羅斯的圖160。B2的優勢在於隱形。圖160的優勢則是載荷量。當然,不隱形是圖系列的短板。實戰中極易被防空系統鎖定。但是,鎖定也並不代表能夠將其擊中。因為沒有幾個國傢俱備擊落圖160轟炸機的能力,也就是說,沒有幾個國家有這種導彈。圖160的飛行高度可達18000米,而且又是超音速的。雖然軀體龐大,但卻極易操作。尤其是超低空突防能力,甚至勝過美國的B2。擁有在理論上擊落俄羅斯圖160轟炸機的國家除了五常外,就只有印度和以色列了。試問,如果不是在戰時狀態下,這幾個國家誰願意去招惹俄羅斯的呢?其它國家即便有此心,也沒有這個能力,更無這種膽量。有誰願意被帶有核彈頭的俄羅斯導彈瞄準呢?


俄羅斯的轟炸機通常會到三個地方轉一圈。一是飛過日本海到美國的太平洋沿岸轉轉。這是在震懾美國和日本;二是飛到白令海峽附近的美國阿拉斯加轉一圈,目的是看看俄羅斯賣給美國的這片土地,抒發一下自己的酸楚情懷。三是到美國的後院國家古巴和委內瑞拉走親戚。因為續航能力的原因,一般會在這兩個親戚家住幾天。走親戚總不犯法吧!所以美國也沒理由打下它。其實,俄羅斯每次派出轟炸機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震懾和展示。說白了,就是刷刷存在感。所以,俄羅斯通常都是高調飛行。從某種角度來說,越是讓大家都知道,飛機越安全。即便是你鎖定它了,你也不敢發射導彈擊落它。所以,在本月15日俄羅斯2架圖160在飛往委內瑞拉的訪問途中曾被挪威和哥倫比亞的防空系統兩次鎖定。這兩個國家也都派出戰鬥機“伴飛”了一段時間,然後“目送”圖160離境。

戰略博弈是一門藝術。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獨特方式。這也是根據各自的實力和特長來確定的。比如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就喜歡“借力打力”和“騎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就喜歡“說好聽的話”,英國人就喜歡利用英聯邦國家“人多勢眾”的優勢;印度喜歡“哭窮和裝瘋賣傻”,美國喜歡“經濟制裁”;而俄羅斯就喜歡“展示”。從沙俄時代到蘇聯時代,再到現在的俄羅斯,都特別偏愛“展示”武器。從閱兵次數來說,近現代以來,俄羅斯是閱兵次數最多的國家。蘇聯時期偏重於飛機和坦克,現在的俄羅斯側重於轟炸機和導彈。普京在今年的國情諮文中還專門“圖解”了七大殺器。有的還尚在研製中。俄羅斯喜歡“展示”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震懾!有兩層含義。一是告訴任何國家:別惹我!另一層意思是以最小的代價“嚇唬”膽小的。至於真惹它會有什麼後果,沒人敢試!美國也不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