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薦書|喜歡研究神話的文化學者朱大可把研究成果寫成了小說

上游荐书|喜欢研究神话的文化学者朱大可把研究成果写成了小说

《古事記》。

對大多數讀者來說,文化學者朱大可並不算一個熟悉的作家名字。更多人要麼已經習慣於看到他對文化批評的獨特解析,要麼還在津津樂道他對中國神話的研究。此時,朱大可又進了一步:一下子就拿出了3部有關經典神話傳說的小說《古事記》。

“神話故事彷彿是我內在夢想的一個外在映射。所以我決定以小說的方式重寫神話。”在《古事記》的新書發佈會上,朱大可這樣說道。

《古事記》系列一共包括《字造》、《神鏡》、《麒麟》3部作品,可以說它們集中體現了朱大可神幻創作的鮮明特點。首先,這3部作品對經典故事進行了全新演繹:《字造》、《神鏡》、《麒麟》分別對應的是關於倉頡造字、李阿護鏡、鄭和下西洋的經典故事,但又和大家此前聽說或看過的故事有了非常大的改變。

比如在《麒麟》中,朱大可藉助了“麒”和“麟”這對長勁鹿的的眼睛,分別觀看鄭和征服海洋的壯闊情懷,以及深宮怨婦不可告人的私密。

《神鏡》講述了竇氏家族繼承了能仿效黃帝十二面神鏡的技藝,神鏡的持有者可以自由穿越鏡面,並掌握空間轉換的宇宙秘密。這惹怒了壟斷神鏡製造權的皇帝,一場追殺隨即而來;作為家族中最能製作神鏡的大師竇少卿,為防止偷窺和追殺把鑄鏡工坊建在一條大船上;公主盜鏡,想逃往理想中的烏托邦,護鏡師李阿成了守護她的武士。

《字造》裡的主人公少年頡每天做夢、不會說話,卻能與這個世界進行神秘的交流,並因此成為伏羲揀選的文明締造者:伏羲賜予了頡雙瞳的眼睛和說話的功能,並且只要他刻畫字符,世界就出現相應的事物和場景。古老的結繩派不願放棄舊法思維及其利益,向頡發起挑戰……

上游荐书|喜欢研究神话的文化学者朱大可把研究成果写成了小说

朱大可。

用朱大可的話說,《古事記》其實應該是自己多年來所做的文化、神話研究的延續。“2015年,我出了一本《華夏上古神系》的書,是我長達20年的研究心血。它從理論上重構了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譜,但這個還遠遠不夠,我必須要把它們變成故事。”朱大可說,神話故事彷彿是自己內在夢想的一個外在映射。所以,他決定以小說的方式重寫神話,這才有了這次的《古事記》。

在《古事記》中,除了朱大可自己的一些創作想法,他還引入了大量的歷史、考古知識,增補了傳說故事的依據、合理性。朱大可說,神話、歷史以及自己的文學經驗看似並無直接關聯,但內在邏輯是一致的。“我們讀過很多玄幻、穿越小說,年輕作者的想象力非常好,但缺乏基本的歷史依託,以及對神話原型的掌握。神話原型在神話創作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如果對神話原型不瞭解,就根本不懂得這個神話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朱大可以當年票房超過30億元的周星馳作品《美人魚》為例說,“它為什麼能引發那麼多觀眾內心的投射和喜歡?就是因為它表達了一個出生卑賤的女孩,因為內心足夠純潔,被賞識了,因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原型故事。”在朱大可看來,當下流行的瑪麗蘇、傑克蘇的故事,其實都和灰姑娘的故事類似,能有那麼多人喜歡,就是“表達了大家最隱秘的慾望,我們渴望出現這樣的奇蹟,通過一個魔法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抓住了這個原型,就抓住了電影或是小說的深度。”朱大可說,這樣從原型角度切入、找到的核心故事才能真正打動讀者。這也是自己寫作的一個內在尺度。

朱大可,著名文化學者,現任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大眾文化和文化史的研究。已出版有《燃燒的迷津》、《流氓的盛宴》、《華夏上古神系》、《孤獨的大多數》等多部代表作。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