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喜欢存钱,那美国银行放贷的钱来自哪里?

飞阁流丹2020


事实上,无论是居民消费,还是企业贷款,钱始终都在美国的银行之间流动,并没有离开银行的手上。

众所周知,银行的存款主要来源是居民和企业,居民的收入主要是工资,工资由企业发放到员工的银行卡上,美国民众的借记卡处于摆设作用,因为美国人爱超前消费,银行卡上的账面数字用来还各种贷款。

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大量的流动现金基本存放在银行的企业账户,一来方便管理,受银行系统地严格监控,有详细的数据记录,二来方便做生意,方便进行企业之间的打款。

1、非现金交易金额增幅高达947%,银行掌握美国社会财富!

另外,美国一直是鼓励非现金支付的国家。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美国人是还出就餐、购物,还是买房买车,都是使用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最为常见就是信用卡。根据美联储的定义,非现金支付包括借记卡、信用卡、自动交换(ACH)、以及支票。

美国人不用现金的规模,超乎了我们的想象。2016年年底,美联储发表的《2016年美联储支付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美国非现金支付交易量是210亿笔,交易金额近17万亿美元;到了2015年,非现金支付的交易总量达到1440亿笔,交易金额超178万亿美元。

也就是说,2012年到2015年,美国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增幅为585%,而交易金额增幅高达947%。

可以说,美国社会的大部分现金流一直都在银行系统里流动,银行掌控了美国社会的大量财富!因此美国银行放贷的钱来自哪里,答案很显而易见了。

2、美国如何成为金融最强国?多国还乐此不疲将资产放在美国

与此同时,我们似乎还忘记了每时每刻都有源源不断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银行。作为经济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海外的企业数量惊人,还赚取了全球大量的财富,而这些钱的最终路径都是流回美国。

2018年,福布斯财富中文网公布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企业数量高达126家,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可见美国企业实力一斑。

早前美国实施大规模减税、并进行多次加息,更是刺激了美国海外企业将资金回流美国的速度。

不得不说,资本虚拟化方便了美国的生产、生活,同时美国还借此实现了庞大的金融帝国梦想,将世界金融连接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网络。

我们可以发现,美国企业的融资更多依靠证券的形式,比如股票、基金和债券,但各种资本流动并不需要看到实物资金,仅仅以账面数字资产进行展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虚拟资产的形式,美国的资本流动效率更高,充满活力。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众,会把资产以美元的形式存放在美国的真实原因。


金十数据


在美国除了一般的储蓄居民外,最多的储蓄来源美国人称之的所谓“富人”或者“财阀”。


比较类似的就是国内银行的对公业务。一般来说,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并不是储户,而是对公业务里的大客户,占据利润的70%。


但是为什么不全力展开大客户业务,而是要开设各个网点来服务于广大储户呢?

因为储户比大客户的成本低(给的利息少),风险还低(发生挤兑的概率小得多),而且从源源不断的流入来看,不存在使用期限。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非常优质的资金。


美国人不喜欢存钱,但不代表美国有钱人不喜欢存钱。美国有钱人通常称之为财阀,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财团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拥有大量的资金,到处寻找投资门道,先是投资美国国债,后来国债利率下降后,迅速看准了房地产市场,并通过银行和房产中介把钱贷给买房者,最终发生了次贷危机。


富人的资本带有投机性、利益性、流动性高的特点,这样的资本风险性非常高。

从《金钱》杂志的统计看,百万富翁绝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累积财产,只有14%的人表示父母很富裕。谈到财产的累积,95%的人提到勤奋工作、83%的人提到有效投资、81%的人提到节俭、67%的人提到敢于冒风险、41%的人提到运气。

从这个比例看,勤劳与节俭这两个传统依然是致富的不二法门。不过,在成为百万富翁的各项因素中,利用投资加快财富积累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难怪在现代社会中,金融投资业十分兴旺发达。


百万富翁的教育程度普遍较高,90%的人受过高等教育,与《百万富翁邻居》十几年前的调查相比,提高了约十个百分点,显示教育在人们致富过程中的作用。不过,与人们普遍认为律师、医生收入较高的印象不同,百万富翁中只有5%的人拥有法律学位,3%的人上过医学院。


可以看到,在美国富人对于财富的管理是十分重视的,所以对于财富投资一般是要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兼顾的,并不会鲁莽行事,也不会过于挥霍。


只要银行的放贷渠道顺畅、收益可观,就会有富人愿意去为银行提供资金,毕竟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口碑是金融系统中最为可靠的。


家族财富管理高级研究员:金镰刀


家族财富密码


美国人不喜欢存钱,他们觉得银行利率低,而且存钱也跑不赢通胀,所以多数美国人喜欢消费,而且是透支消费。那么,美国银行放贷的钱又从何处而来呢?

首先,美国老百姓即使再要消费,也要先拿工资放到账面上,再通过信用卡去消费吧,再说你想买个冰箱也不可能去贷款吧,帐户上面虽然没有多少钱,但是零钱还是有的。每个月发的资金还要打进去的。而美国银行就是这样的资金流动的中转站,老百姓的资金消费和工资打入都要经过银行,银行自然有一定的流动性的

再者,如果美国银行业没钱了,甚至发生了钱荒,那美联储不会袖手旁观,会给银行注入一定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不会因为缺钱而无法放贷的。不过,美国银行的确也不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力,而往往是一些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才是主要力量。

再次,美国人不喜欢存钱,但是美国企业都需要账上有一定数量的存款吧 而且美国有大量的海外企业存在,每年有很多的资金流入或流出,企业存款是支撑美国银行放贷的基石。

最后,还有各个州、县一级的地方政府,也要把财政方面收来的钱,存在银行里吧,政府存款也是必须要有的,否则怎么造大型的基础建设?怎么把部分资金上缴给美国中央政府?所以,美国银行的放贷资金主要不是靠老百姓,而是靠企业和财政收入这两块是主力,当然发生钱荒可以要求美联储投放流动性。


不执著财经


美国银行不同于中国银行,中国人爱存钱,银行资金中居民储蓄比例很大,美国人不喜欢存钱,而且美国人普遍负债超前消费,也无钱可存,那么美国银行的资金是哪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企业和银行很容易从金融市场上融资,比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很有名的操作,把信用卡贷款打包成abs卖给投资者,银行提前把资金收回,还有引发08年金融危机的次级贷款,就是把次级房贷打包卖出去,银行收回资金,

美国企业得在银行有账户,平常的运营资金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额,还有美国各级政府在银行的存款,政府的正常运转比如雇员薪水,基本建设都需要钱,这些钱得放在银行里,

同业拆借和向美联储借款,

结算过程中占用的短期资金,美国人不存钱不代表不跟银行打交道,交罚款,交税,买保险都得通过银行,


万事皆空70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首先我们不否认美国的普通百姓的存款的确很少,数据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我们还不得不承认社会财富分配的“二八原则”,和银行存款客户结构的“二八原则”在社会财富拥有上20%的人拥有了80%的社会财富,而银行的利润也主要是有20%的富人提供了80%的银行收益。所以62%的人存款账户不足1000美元对于银行影响的确不大,因为在银行的眼里这类客户是无足轻重的。

从银行资金的来源上来看资金来源渠道有:

第一、存款类资金来源。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自动转账制度(ATS)。还包括非交易类账户所吸引的资金。主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其中企业的存款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第二、非存款资金来源。包括同业拆借、回购协议、向央行或国际金融市场借款、发行金融债券等。

拿2017年中国各家银行个人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来说:农业银行个人存款比例最高接近60%,其次是工行、建行、和中行,但是我们也看到大部分商业银行的古人存款比例是很低的,比如平安、兴业、中信、浦发、光大等,那么这些银行其实在自己的业务领域类同样做的也很好,综合成本反而更低,就是因为公司客户存款一般金额比较大,而个人客户存款一般较少,如果一个公司存款1亿元,而每个个人滆湖存款20万元,那么就需要500个个人客户才能达到这一个公司客户的规模,那么就算再这个客户身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上也要比维护500个个人客户花的钱要少。所以银行的核心竞争资源还是在大客户和公司上边。

说了这么多相信已经可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就算有62%的人存款很低其实还是不能影响银行的资金来源的,毕竟资本都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就算这62%不给力,不还有剩下的38%呢嘛,剩下的人和公司自然能给银行提供大量的资金,这很符合经济学中的一些原理。


首席投资官


传统的商业银行商业模式基本上就是吸收存款然后放贷赚取差价。

美国的商业银行虽然相当一部分还具有这种传统模式,但越来越多地通过其它服务挣钱,比如发行信用卡或其它理财服务等。

另外,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美国银行放贷之后会把相当大一部分贷款打包在二级市场出售(wholesale),只赚之间差价,仅保留少数优质贷款,这样就能快速将大量的资金回笼继续放贷,同时不必承担贷款的违约风险。

具有规模的银行也会将贷款设计成资产支持债券(Assets backed security,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 )等,赚取更多的低风险利润。

并且美联储也容许商业银行直接从联邦银行低息借钱,即使存款不多也能成功运转。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撑了银行这些轻资产低风险模式。


听我说完好吧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

美国人天然消费观致使其不爱存款,习惯信用卡消费。况且,银行存款利率那么低,干嘛要存款呢?可是如果银行吸引不到民众的存款,银行又哪里来钱放贷的呢?


其实,在这样的问题中,我们忽视了银行作为钱的中转站的核心功能,银行既是钱的入口,也是钱的出口,同时也是资源配置的交叉路口,无论钱跑去哪,最终都逃不过银行的五指山。普通民众的钱来源于银行划转的工资,虽然这部分钱并没有用于储蓄,但用于消费其实也达到了间接储蓄的目的。因为消费的钱流入企业,企业最终也会将钱存入银行账户。

在美国,比普通民众储蓄权重更大的其实是企业。仅苹果一家企业,账上的现金就有2850亿美元之巨,这些钱不放在银行难道全部取出来存放起来吗?既产生不了收益,反而还需要为储存而耗费成本。即便这些现金用作股权投资抑或其他,也终究会汇入银行这个重点站。


无论是哪个经济主体,终究到绕不开银行。有人可能会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会被逐渐取而代之,这个问题就目前而言,还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常常喜欢把银行当作存款放贷的谋利者,躺着赚钱,但银行其实也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若未来直接融资极度发达,互联网金融极度透明的情况下,银行只沦为资金结算和归集的通道。


每日经济新闻


即便没有美联储和资本市场资金支持、没有一个美国人把钱存在银行,美国银行一样可以放贷。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题主忽视了一个强力金主:公司类客户。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哪家银行,公司业务板块存款贡献度都高于个人板块,什么意思呢?通俗点讲,公司比个人有钱,而所有公司都要在银行开户,我们平时所说的“账上资金",其实就是“银行账户余额”。

有朋友会说,怎么会?招行呢?招行个人金融做的那么好啊?~招行2017年年报还没到出的时候,我们来看看2017年9月末数据:

招行各类客户存款总额37,979.78亿,其中,活期占比61.04%,定期占比38.96%活期里面,企业存款占60.49%,零售存款占39.51%;定期,企业存款占81.85%,零售存款占18.15%。

由此可见,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公司类客户,我们再看全球资金储备量最大的公司苹果,账上资金超2600亿美元,而这里面的每一分,归根结底都放在银行账户里。

所以个人不存钱并不影响银行资金供应,更何况,个人花钱、钱花哪了?最终还是流到了百货公司、石油公司、电力公司等各类公司的银行账户去了!即便是炒股,用钱时也要转出资金到银行账户。

归根结底,无论资金怎么流,还是要有个结算和落脚的地方——银行。


关注『放牛王二娃』,掌握更多财经知识。银行、财会等问题可直接私信。


放牛王二娃


银行都是吃利差生存的,但是如果没有人存钱,那么银行还怎么过活?如果存钱的人太多,而贷款的人少,那又怎么办?这些都是银行的问题,不过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利率——资本的价格来进行调节。

俗话说,只要利足,没有什么是买不来的;

大家也都知道,美国人不喜欢存钱,信用卡消费盛行;主要是因为其社会保障系统非常好,那么这些社会保障系统的钱实际上也是美国人民存的钱,只不过不是以个人名义来存的而已;形式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因为不管一个国家和民族,未雨绸缪总是人类的本能。

截止2016年底:中国:五项保险2017年达到7.6万亿,2017年企业养老保险累计结余是4.12万亿。美国:截至2016年底,美国养老金资产规模合计约25.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0万亿元。美国人不是不存钱,而是存了不少;

那么这些钱去了哪里呢?当然去了银行,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最后还是流到银行的手中;


以股易金


银行不生产货币,只是货币的搬运工,银行只是一个中转站。

不拿各种小白看不懂的经济数据说事,你就这么理解,有存有贷只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理解。

而你可以从存贷利率差上看出,存贷之间是有杠杆的,换句话说存一块钱,可以放贷2元钱,这是一种情况。

而第二种情况,我们看一下,比如在一家企业打工,企业通过银行划转工资,拿工资的群体选择消费,而消费之后最终资金还是流入企业,而企业不可能每天都拿着现金,所以钱都在银行,那么就明白了,其实前无论怎么转还是在银行,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样,有的是固定存款,有的是理财,有的是活期存款,仅此而已。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钱还少么?这些钱都是银行帮忙托管,所以美国的银行还真不差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