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對外開放下半場的試驗重點是什麼

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胡畔

中國對外開放的下半場是在沿海還是中部?湖北省副省長趙海山與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李劍閣為此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經濟峰會上“吵”起來了。

故事的起因源於這樣一段話:“2013年,中央宣佈上海自貿區正式成立,此後又相繼批准成立了天津自貿區、廣東自貿區、福建自貿區。2018年,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習近平主席又宣佈海南設立自貿區。這一系列自貿區和國家更大範圍的發展戰略結合在一起,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江浙滬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兩岸和平發展融合戰略等等,構成了我國東南沿海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嶄新格局。”

這段話是李劍閣在題為“從自貿區到自貿港:開放新高地”的分組會上闡述其對自貿區和自貿港的定位理解時說的。

“一系列自貿區、自貿港的部署,構成我國東南沿海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嶄新格局”,這句話乍一聽沒問題。在對外開放上,東南沿海一帶要港口有港口、要資源有資源,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說一句“以東南沿海為主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不算錯。

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作為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地區,湖北可不甘心只做對外開放的副手。

“剛才李校長說,下半場是以東南為主的對外開放,我不完全同意。”趙海山一得到發言機會,就急急地反駁道,“在自貿區的‘1+3+7’佈局中,‘7’大部分在內陸。在長江經濟帶中,湖北也是重要區域。可以說,我國對外開放的下半場並不是只靠沿海、只靠東南,而是在中部,這二者有本質的差別。”

對於趙海山的反駁,李劍閣起初不以為然。他向趙海山解釋道:“江浙滬現在也是打破了省份的界限進行產業整合,繼而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發展,這是一個龍頭和龍身的關係。”李劍閣安慰趙海山:“湖北還在龍身當中,並沒有被遺忘。”

這一解釋和安慰並沒有讓趙海山釋然,貿易到了內陸,就不能貿易了嗎?開放到了內陸,就不能開放了嗎?趙海山頭一轉,找到了他的論據——馬士基集團首席執行官施索仁。“上午我和馬士基總裁交流得很好。以前馬士基都是做集裝箱海運的,如今我們有了中歐班列,他們從歐洲進入中國的渠道又多了一條鐵路。這也是一個貿易的新模式,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做好。”

趙海山繼續力證說,在貨物貿易的最初,大多是靠海運來進行的,這也是東南沿海一帶的貿易優勢之一。如今,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貿易,尤其是服務貿易,開始逐漸依賴於互聯網。“當國際服務貿易完全基於互聯網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沿海和內陸之分了。因此,我們在開放的下半場要發揮更多地方的積極性,尤其是內陸中部地區。”

那麼,中國對外開放的下半場究竟是在東南沿海還是中部地區呢?二人都有理有據,難分高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祁祥不得不出來打圓場:“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