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除了育兒,我偶爾也會在公眾號上分享關於夫妻關係方面的內容,有我和龍珠的相處之道,也有自己關於婚姻的看法。

之所以會在一個育兒號上分享這些“超綱內容”,其實有我自己的一點小私心存在。

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無憂無慮、純真快樂、在愛的包圍下長大。而擁有這些的前提是,有一對相親相愛的爸爸和媽媽,這對相親相愛的爸媽為他創造了一個溫馨有愛、充滿歡聲笑語的家。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我知道自己這樣的想法是有些貪心的。但是看著孩子活潑可愛的笑靨,我覺得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為這些快樂的小天使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家庭氛圍。

然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不止有一個媽媽找我傾訴,訴說自己婚姻生活中的委屈和痛苦,訴說老公的各種不靠譜,訴說與公婆相處的一地雞毛......

每每聊到這些,我都很心痛,只能在屏幕這端傾盡心力去開解、安慰。

這些不幸福的婚姻裡,有家庭暴力,有出軌,有賭博,有經濟拮据,有婆媳矛盾,還有一堆放不下的生活瑣事......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甚至,還有一位媽媽直接跟我說,她想帶著孩子去死。隔著屏幕我都感覺到她的絕望和無助。

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

婚姻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生活瑣事——離婚最大元兇

前段時間,浙江省公佈了一組大數據:

“2018年,全省法院離婚糾紛案共有近5萬(49804)起。 34.21%的離婚糾紛,是因芝麻蒜皮的生活瑣事造成的,位居離婚原因之首。

造成離婚的第二大原因,是分居,佔30.16%。

其他的依次為感情基礎薄弱、家庭暴力、性格差異和缺乏溝通等。”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網友紛紛感慨,日積月累的小矛盾,最能消磨兩個人的感情。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每爆發一次,都會把一段婚姻向終點推一步。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則舊聞。

一位媽媽因為老公某天對著她放了一個屁,提出了離婚。乍一聽,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位媽媽太“小題大做”了。

事實是,當天7個月大的女兒有點不舒服,一直哭鬧。老公下班回到家,癱在沙發上打遊戲。老婆一邊準備晚飯,一邊哄女兒,希望老公幫忙給女兒衝點奶粉。

老公則說,這局遊戲剛開始,隊友都等著,顧不上衝奶粉。說完抬起屁股朝著她放了個屁,接著熱火朝天地投入了戰局,似乎站在面前的她和哭鬧的女兒是空氣。

老婆把切了一半的菜丟進垃圾桶,叫了外賣,平靜地吃完了晚餐。第二天就跟老公提出了離婚。

老公覺得她在發神經,雙方父母覺得她任性。

可是有誰知道,老公除了第一次產檢和最後去醫院生孩子陪著她,其餘那麼多次跑醫院都是她一個人;生完孩子她沒日沒夜地帶孩子,腰疼得直不起來,半夜偷偷掉眼淚;老公在家從不主動搭把手,一到家就打遊戲,覺得做飯帶娃都是女人的事;作為爸爸,他不知道女兒長了幾顆牙,不知道女兒一天喝幾次奶......

這位媽媽說,的確,他沒有出軌,沒有家暴,沒有黃賭毒。這些在外人眼裡不可饒恕的錯,他都沒犯。可是他眼裡也沒有我和孩子啊!

對方做的令你傷心的事情有千萬種,可讓你心碎並做出最終決定的往往是最不起眼的那個。

精神獨立——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

一旦步入婚姻,雖然過得是二人世界,但別徹底迷失自我,要懂得為自己留一點私人空間,包括生活上和精神上。

直白點說,你可以做到盡情享受二人世界的你儂我儂,可以坦然地享受愛和被愛,也要能做到即便恢復單身生活,也不會感到孤獨,不會覺得離開對方就活不下去。

那些因一方提出離婚,另一方“以死相逼”的戲碼,我希望永遠都別再發生。

下面這張圖能更加清楚地表達我的意思。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女人的身份,可以是女兒,妻子,姐姐,妹妹,媽媽......但無論任何時候,都別忘了你自己,你的生活是為自己而活。

不要因為任何別人而結婚,同理也不要因為任何別人,而選擇在痛苦的婚姻裡委曲求全。

婚姻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們身邊有很多例子,女方提出離婚的時候,其他人不支持就算了,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問一聲女兒為什麼要離婚就開始反對。他們大多這麼說:

“結婚過日子不都這樣嘛......”

“離婚的名聲多難聽,丟不丟人?”

“忍一忍,就過去了,離了婚你一個人怎麼過?”

......

原本堅定的人,可能就這樣因為周圍人的你一言我一語,打消了離婚的念頭,繼續在不幸的婚姻中掙扎。

考慮是不是要離婚,不是糾結於是否符合別人的價值觀,而是需要深層地審視自己的感情,以及離婚所引起的財產和孩子撫養權的問題。

經濟獨立——最有安全感的後盾

除了精神獨立,涉及吃飯、穿衣的經濟問題就更現實了。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要輕易辭職,失去經濟收入。

實現了財務獨立,說話、做事才更有底氣。在面臨艱難抉擇的時候,自己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如果現實不允許,只能自己帶孩子。那麼請記住,家庭主婦不等於大包大攬,不等於免費保姆。該向男人提要求的時候就提,該分派的家務就分派。

不要讓自己在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中,付出得理所當然。

做家庭主婦不等於兩耳不聞窗外事。如果能把自己的愛好或特長,發展成第二職業,那就再好不過了。

就拿我身邊的朋友來講,有理財能手,炒股很厲害的;也有做烘焙的;還有在帶娃間隙,一不小心就考了個心理諮詢師的;還有做網店做得風生水起的。

她們當中,有些人的收入,甚至遠超老公上班掙的工資。一邊帶孩子,一邊在家做自由度高的工作,掙錢帶娃兩不誤,讓老公不得不服!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哪怕你沒有什麼特長,沒關係!投資自己的身體,讓自己更美麗,更自信!

哪怕經濟能力有限,也可以追求變美。趁孩子睡著了,敷敷面膜,參考網上的教程做做運動減減肥,學學化妝,或者聽聽英語,研究研究養生食譜,內外兼修。讓自己的皮膚狀態、身材曲線、學識文化上一個臺階,也是一種投資。

孩子——不該是離婚的阻礙

有很多媽媽糾結要不要離婚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

“離婚了,孩子太可憐了。”

“不想讓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

“孩子以後沒有父親,長大後性格會不會有缺陷?”

......

我想說的是,這些擔心都是你的一廂情願。貌合神離的父母和矛盾不斷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人民日報曾發佈一項調查:孩子沉迷遊戲行為與親子關係密切相關,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中,孩子網絡遊戲成癮的比例合計為14.8%。

比起家庭是否完整,孩子更在意的是什麼,你瞭解嗎?

2019年春節,網友在某地的祈福活動中,發現了這樣一張祈福牌: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吵架。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2019年2月28日,某地法庭庭長收到了當事人孩子寫的一封信:"親愛的法官大人,我愛我的家,聽到大人們說要離婚,我只希望他們都能幸福,不要因為這些事爭吵了....."

“我想離婚,可我怕孩子從此沒有家!”

孩子,最在意的不是家庭是否完整,而是家裡的人是否快樂。所以,孩子不該成為你離婚與否的藉口。

當然,一旦你做出了離婚選擇,一定一定要告訴孩子:他沒有任何錯,爸爸媽媽決定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你們以後只是不在一起生活而已,爸爸媽媽會加倍愛他。

寫這篇文章,絕不是鼓勵大家草率地去離婚,而是想對各位媽媽說,女人的價值不是通過結婚來體現的,也不會因為離婚就“貶值”。保持自信和樂觀,你會比太陽還要光芒萬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