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漫談我國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上一篇文章講述了杜牧所寫荔枝的詩句,表示了它的運送和儲存非常不易,而小編今日所講是蘇軾大文豪所寫荔枝的詩句,兩者都在寫荔枝,但略有不同。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漫談我國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由於植物生長的地域性,在交通不發達,也沒有先進保險技術的古代,想吃上“時鮮果蔬”還真不容易。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不但詩文書畫均有很高的造詣,而且應該也是個美食家吧,不然怎麼會有色香味俱佳,想之令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又怎麼會有《惠州一絕》?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漫談我國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惠州一絕

[ 宋 ] 蘇 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漫談我國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惠州一絕》是蘇軾謫居廣東惠州時所作,羅浮山在廣東惠州博羅縣境內。“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兩句,體現了蘇軾曠達開朗的性格,也與他作為“美食家”的身份相符。不知為什麼,讀到這兩句時,東坡居士在我心中不再是那個侃侃而談的文豪與智者形象,反而很像《射鵰英雄傳》中那個憨態可掬的“老頑童”周伯通。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漫談我國植物分佈的地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