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詩經》漫談,思路的嚴密與詩意

3.8.《詩經》漫談,思路的嚴密與詩意

自己理解一下,不要照抄照搬。出土《孔子詩論》幾乎推翻了所有毛詩。《孔子詩論》是詩經的解釋,一首詩只用一句話解釋。網上可查到。

《詩經》在當時應當是人人懂得的詩,孔子編成也是蒐集選輯而已。《詩經》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結晶。應當人人看得懂,應當淺顯易懂。實事求是,過去現在一樣。

《詩經》確實淺顯易懂,無需以宮廷生活作為背景。淺顯的理解,才有大用處。理解的是生活,是怎樣實現大同的生活。《詩經》就是大同的實現,這就是新理解不同的根本所在。

有《詩經》時,並無儒家。理解《詩經》,不問儒家。《論語》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唯有實現大同,才能思無邪。

《論語》13.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說明《詩經》說的就是現實事情怎麼具體實施好有道。

解題:“誦詩三百”,每一首都要學會用。不然,就會“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那樣的話“雖多亦奚以為?”學的再多也沒有用。由這段原文可知,《詩經》的每一首,都是說具體事情的做法。三百多首,就說了三百件事情的做法。可惜理解不了《詩經》,現在大家都不會用。

孔子說:“誦詩三百,自以為是,明三百事。授之以政不達,不會引導現實,不知如何引導 ;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有所學不知所用,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雖多亦何以為? 又不知道咋用,學要注重實踐。”明不明詩三百,思路清會變化。詩三百思路清,會變化得實踐。

達就是按《詩經》說的事情都能做到,不達就是按《詩經》說的事做不到。

因此,《詩經》要理解到會用。用於現實用於生活用於大同的實現。理解不到這樣,那就是不理解。想法設法理解,能引領現實就好。

以經解經,準確無誤。明確目的,實現大同。

不知先秦經典的目的是實現大同,那才是自欺欺人,對不起孔子老子列子莊子。

2017-7-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