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縱觀幾千年歷史我們發現,但凡成大事者都會抓時機,不過有的人明明有成功必備的條件,但因為不會合理規劃導致最終慘敗。比如太平天國的洪秀全、明朝末期的崇禎皇帝,這兩個人都有能力成就大業,但卻都慘淡收場。當年崇禎雖然才剛上位,但朝中還有很多能擔起重任的大臣,比如袁崇煥、孫承宗、盧象升等人,只可惜這些棟樑要麼被殺、要麼被迫辭官,導致明朝的基業就此被毀。當時有位大將就是這樣被崇禎給坑慘了,皇帝原本答應他會派兵對抗多爾袞,最終卻因為多方阻撓,這位大將只能率領五千士兵上陣,面對十萬鐵騎卻得不到支援,最終慘死在沙場。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這位大將就是盧象升,他雖然長得容貌清秀,但上陣殺敵卻絲毫不弱,堪稱明末最勇猛的大將之一。公元一六二九年,皇太極率領大軍繞過袁崇煥的駐紮地,直接從蒙古一帶進攻中原,一口氣攻到了北京城外。就在這危急時刻,盧象升率領一萬士兵進京勤王,隨後因為救駕有功盧象升受封整頓軍隊,組建起了一支戰鬥力強悍的軍隊。此後的五年,盧象升率領著這支軍隊四處平定起義軍,官職也跟著一路升遷。公元一六三六年,皇太極在瀋陽登基,建立了大清政權,開始和明朝正面對抗。次年,皇太極率領軍隊進攻關寧,並派多爾袞和嶽託分兩路進攻明朝,隨後薊遼總督被嶽託所殺,北邊長城被直接攻破,與此同時多爾袞也成功打進北京郊外,兩支軍隊直指明朝都城。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此時,明朝大將基本都被調去各處平定起義軍,中原地區的防禦能力薄弱,清軍幾乎沒有消耗便攻入了京畿重地。得知消息的盧象升立刻從老家趕往京城,他認為此時清軍士氣正旺,應該集結兵力重創對方銳氣。崇禎皇帝聽取他的建議,調集山西總兵等邊防軍隊,任命盧象升為總督,讓其指揮三路士兵。只是此時的崇禎並沒有完全確定戰和,因為楊嗣昌等人極力主張議和,猶豫不決的崇禎詢問盧象升的建議。盧象升的態度十分堅決,便直言道:“陛下任命臣前去督師,臣只知道如何上陣作戰。”語氣堅決的盧象升打動了崇禎,於是堅決表示不會議和。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只是崇禎的性格向來都不夠堅定,還非常要面子,他明白自己若是回絕盧象升,一定會讓戰士們心寒。更何況自己已經答應了盧象升,此時再反悔,自己帝王的面子都沒有了。然而主戰並不是崇禎的本意,因此他提醒盧象升別輕易出戰,其實就是在暗示對方做好防守就行。為了避免盧象升產生異議,前去傳話的楊嗣昌並沒有表明這是皇帝的意思。原本想要鼓舞明軍士氣,崇禎才派人送去了大批物資,誰知這一行為卻讓盧象升會錯了意,因此更加緊迫的開始備戰。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在準備的過程中,盧象升這才發現,自己身為能夠調派各方軍隊的總督,卻無法控制楊嗣昌與高起潛手下的十幾萬大軍。除此之外,山西等地的總兵也並不服從他的調遣,甚至大同總兵藉口邊境戰事吃緊直接撤兵。在這樣的情況下,盧象升能調動的兵力也不過兩萬,而直屬軍隊更是隻有五千左右。但就算這樣,盧象升也沒有退縮,他決定趁夜偷襲清軍陣營,起初清軍根本沒有料到盧象升有如此魄力,所以營中出現短暫混亂,讓盧象升連破十幾座營壘。但可惜楊嗣昌等人並沒有按時派出援軍,導致偷襲行動後續沒有跟上,狼狽的盧象升只好緊急撤兵。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公元一六三八年,盧象升率領的軍隊斷糧,他只好求助楊嗣昌,不料卻遭到了拒絕。沒多久清軍便召集主力於此,在兩位總兵叛逃的情況下,盧象升率領五千士兵奮力迎戰,雖然明軍奮力進攻,但無奈兵力相差太大,最終盧象升身中四十幾箭去世。由於楊嗣昌從中阻撓,一直到八十多天後盧象升的遺體才被帶回,而朝廷對此也沒有任何撫卹。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一直到楊嗣昌平定敵軍失敗,選擇自盡身亡,盧象升這才有機會得以追封,甚至清朝入主中原後還賜其“忠肅”。盧象升在抗清的過程中十分勇猛,面對重圍也沒有退縮,奈何崇禎一直戰和不定,錯過了最佳的對抗時機。就連清朝都能肯定盧象升的價值,崇禎卻沒能意識到,各位讀者怎麼看?

真正的明朝悍將,率領五千兵馬對戰十萬清軍,卻慘遭隊友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