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毒計起家禍害天下,毒士賈詡憑什麼福祿壽三全而終(七)

有些官請賈詡當他都不當,有些官他卻搶著當。當然,這個官也只有他當得了,別人也爭不去。這個官叫做宣義大夫。

李傕果然豬性難改,又玩起了分家當遊戲,這次郭汜也加入了進來。兩人一個劫持了天子,一個劫持了百官,連日在長安城打擂臺,互相攻擊了幾月,死的人不計其數。家當沒分出個結果,這副家當倒是越來越小了。李傕、郭汜、朝廷三方都受不了,只好講和。誰來講和呢?有且只有一個人,就是賈詡。他受任宣義大夫,遊走於各方進行調停。賈詡不是個注重虛名的人,但這個官的名字卻一聽就喜歡。“義”正是自己名聲中所缺乏的,要好好補課的,何況這官名實相副,可以賣皇帝和百官一個大人情,是實實在在的忠義之名。

於是賈詡盡心盡力來回奔走。但有些事,不是盡心盡力就能辦得好的,得需要智力。有一句話形容,叫做“處理複雜關係的高手”。複雜關係多種多樣,比如鬥牛師所面對的就是其中之一。面對一頭體重達500kg、時速50km的狂暴不定的龐然大物,一個不慎就會被掛上牛角,搭上小命。李傕這類人的表現,和蠻橫暴戾的鬥牛有什麼分別?何況同時跟多頭鬥牛相處?

甭管多複雜,賈詡都讓它妥妥當當。史書中記載賈詡和李傕等人關係的話:“傕等親而憚之。”聽人說,處理關係要既靈活,又堅持原則,但這簡直是一對矛盾體。當然,矛盾的只是人們的智商,對賈詡這種智商,不矛盾。令人“親”則為靈活,令人“憚”則為原則,在長安那個讓別人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的關係場裡面,賈詡依然玩得轉。

賈詡一出馬,事情就搞定,天子被放出,百官受到了保護。不過,也不是賈詡一個人的功勞,張濟帶兵來講和也出力不少。可是張濟幹嘛那麼老遠帶兵來插手這件事呢?誰給他送的信?考慮到賈詡和張濟部隊之前之後的關係,我想這事賈詡也脫不了干係。

賈詡終於以自己的努力收穫了天子和百官的正面評價:這是個好人哪!他和李傕等人不是一夥的!賈詡的這段事蹟都被寫入了《獻帝傳》裡,全是高大上忠義滿滿的表現。這些事是誰流傳下來的呢?還不是獻帝和那幫大臣。曾經的怨恨終於得到弭除,曾經的惡名也因這忠義表現而洗刷。

天子一放出,賈詡就上交了印綬。還是那句老話:你能改變得了這些人一時,改變不了他們一世。這條船不能呆了,水都已經淹到甲板了。再說了,名聲都已經修復了,還留在這裡幹什麼?

賈詡已經找好了下家,這人就是自己的老鄉段煨。段煨曾是董卓的中郎將之一,王允誅董卓時投靠過朝廷,現駐紮在華陰縣,算是西涼軍的小股勢力。說來兩個人還頗有淵源,賈詡曾冒認段熲的外孫,而段煨正是段熲的同族。以前是冒認一家,現在終於貨真價實地進了一家門。

李傕、郭汜果然故態復萌,放出天子百官後又後悔了,又去追趕,還好獻帝跑得快。也還好賈詡跑得快,再慢就來不及跳船了。

段煨是個被精心挑選的投奔對象,其身上有著賈詡相中的最重要的素質——可靠。有多可靠呢?比一比就知道。當時關西諸將除了李傕、郭汜外,還有段煨、楊奉、董承、韓暹、李樂、胡才、張楊等多股勢力。而這些勢力中,最後得以善終的只有一個,不用我說是誰了。你說段煨可不可靠?你說賈詡的眼光毒不毒?

從歷史記載來看,段煨這人肚量小、猜忌,但卻是西涼軍中難得的聰明人。大概因為他是段熲同族的關係,受到過段熲的傳承與薰陶,和別的沒有文化的西涼軍相比,他駐紮在華陰縣時能勤修農業事業,不擄掠百姓,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雖然無法坐大,但卻很紮實。正是這份紮實,使他在那個飄搖的亂世有自己的一份定力,活到了最後。

賈詡投奔了段煨,並帶上了自己的家屬,足見他疑人不投,投人不疑。賈詡受到了很優厚的待遇。但不久問題來了,賈詡在段煨的部下中,竟然比段煨還有名,還受敬仰。這是賈詡這幾年努力積累名望的結果,他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名望,由毒士轉身而成為妥妥的名士。也是他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鐵證,否則別人的部下怎麼就那麼認你呢?

但名氣大、關係搞得好也有副作用,段煨開始猜忌防範賈詡。老二比老大能力還強,這公司沒法開下去了,至少老大是沒法開下去了。當然段煨也是個聰明人,他表面上對賈詡的禮節反而越發周到了。

一條毒計起家禍害天下,毒士賈詡憑什麼福祿壽三全而終(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