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走班制?

沐凌竹

近年來,走班制逐漸成為一個熱議話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特別是當高考改革政策出臺後,規定高考將實行“3+3”考試模式,不分文理科。走班制這類教學模式更是成為了業界人士的討論的焦點。目前,已有不少省市紛紛在嘗試這一教學模式,廣州也有不少高中在推行走班制。

  究竟走班制的推行對學生、對教師的影響有哪些?由此帶來師生“餓飽不均”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

走班制將成趨勢

  關於走班制的“流行”,要從2014年教育部關於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說起,意見提出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將實行“3+3”考試模式。正是這一變化,將走班制極大程度地帶到了大眾的視野,在不少教育人士看來,走班制的教學模式會比較符合“3+3”考試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更有利於因材施教,能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教學。學生的選擇也更靈活了,對於其自身興趣特長的發展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近幾年,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也在逐步嘗試走班制,2014年廣州的高中也出現了這類教學模式。較早的要屬浙江了,2012年,浙江部分高中就已出現了走班制,但也只是在小範圍內實行,學校內部也只是一部分班級實行走班制,另一部分則讓實行傳統的固定班級教學模式。北京十一學校則是將國家的課程校本化,設置了數百門學科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和職業考察課程,學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訂製自己的課程。

  而在廣州,第一個吃螃蟹的是越秀外國語學校,2014年,秀外在廣州率先實行選課制、走班制和導師制。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成效不錯。隨後,也越來越多的高中紛紛開始嘗試這一辦學模式,如廣雅中學最開始是在嶺南班實行,今年將在高一全面實行走班制。

  華西都市報評論員朱昌俊認為:走班制的實行,歸根接地要建立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與特長和自主選擇的基礎之上。雖然,如今全國範圍內的高中在實行走班制時並沒有全校普及。但走班制的教學模式與高中不分文理、“3+3”的高考模式其實是比較契合的,都在於考生對課程的選擇,有利於激發學生自主發展的潛能。所以,隨著高考新政的實行,走班制必將是大勢所趨,會有越來越多的高中開始嘗試這一模式。


走班制需解決師資和硬件問題

  走班制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較符合當下高考政策的改革發展方向。但就目前的實行情況來看,還存在著系列問題需解決,如師生的“餓飽不均”,這也是學校在推行這一模式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師資。走班制打破了傳統的行政班管理模式,學生的學習也變得“不固定”了,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的課程,跨班級、跨年級上課,即學生可以選擇老師。那麼由此對老師的教學和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班的學生需要的不再是老師的管理,而是引導。所起,老師開設的課程、教學方式還需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雖然不少高中實行的是分層走班教學,但同時也對師資數量提出了要求。

  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曾表示,“面對走班制帶來的“選擇”,學校和老師都要轉型。學校要從賣方教育向買方教育轉型,學生要什麼,學校就要給什麼;老師的能力、知識結構也需要轉型,否則很可能被邊緣化。”廣雅中學校長葉麗琳也認為,教師需要合理統籌,要解決學生選課後教師“餓飽不均”的問題。

  此外,硬件配套

能否到位也是一個較關鍵的方面。走班的順利開展需要更多的課室來保障,這也是目前一些高中無法開展走班制的一大限制。如秀外為解決學生沒有固定的班級和座位的問題,專門投入一筆資金給每個學生安裝了電子儲物櫃。

  除了師資和硬件,對學生的管理評價、考核等方面都不再是目前的教學形式所能滿足的了,這也是需要學校去解決的系列問題。所以,走班制雖是大勢所趨,但對學校而言,還需量力而行,無論是在師資建設方面,還是硬件配套方面都應做好相應的準備。


名校速遞


我為誰風狂

走班制,旨在共享教師的智力成果,調動小組學習的熱情,引入同伴學習帶動整體提高。。。。。

這麼好的一個做法,但是忘了一個大前提:共享需要尊重教師的選擇和教師的勞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