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题记:“二战”让法兰西的骄傲掉落在地,让大不列颠“夕阳西下”

作为“戴高乐和法国重新站起”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这个题记有些长了,但如果您把这个题记看做两万字长文的题记也就不觉得长了。当然,两万字我怎么也得照英国那两万多字分六篇吧。您慢慢看,我也慢慢写。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二战”是世界人民的灾难,它被日本军国主义点燃;经过德国民众从上到下的集体疯狂、复仇情绪被希特勒等人点燃后,终于成为世界悲剧,它差点儿将世界烧成灰烬。

“二战”的主因缘于世界老牌帝国英法与新兴的帝国德日间,因瓜分世界而引发的矛盾而起,是“一战”的延续。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丘吉尔和他的“一环”盟友

灾难中孕育着闪光,但闪光主要是因为每个弱者的自强,感恩灾难的制造者只是一种香臭不分的观念。但有些人却对此乐而不疲,例如有人感恩英国带来了文明、感恩《马关条约》带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崛起、感恩“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感恩美国的庚子赔款等等。这感情过于泛滥,必然导致敌友不分、因果不明、香臭难辨。

正如在“一战”中,战争的锻炼和时机,加强了一些殖民地国家反抗英、法、美、日、意等列强的实力一样。“二战”的后果更让世界上的大部分殖民国家,逐渐摆脱了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有些人又开始感情泛滥了。

然而,“二战”最大的得利者是那个拥有“鹰眼”般邪恶目光的国家。战前,美国借助自身强大的实力,让战争的双方争相示好,以便得到美国的武器和物资。美国国内因为“经济大萧条”所造成的工业能力大衰退得以复苏,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战后更是借助英法衰落之际,彻底得到了“世界秩序的主导权”。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法国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将怎么办?英国面临着如何“维持自己国际地位的局面”,法国更难,面对着如何洗刷耻辱、如何重新站在世人面前。

(1)英国和欧洲大陆的互不信任首先是英法间的不信任,进而是丘吉尔伤害了法兰西精神的代表戴高乐的“高傲”的心

2019年3月23日,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抗议游行活动爆发,百万人的要求只有一个“进行第二次脱欧(盟)公投”。网上24小时内,就有430万人签名请愿要求“二次公投”。如今,英国正面临着一场抉择。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戴高乐两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申请

其实,这个抉择和1948年的丘吉尔有着密切关系。

2016年的那次公投,最终获得通过。其实,1975年,英国也进行过一次“脱欧(共体)公投”,不过那次失败了。欧共体正是欧盟的前身。

许多人对英国人的行为表示难以理解,进而是一种蔑视。其实,这很容易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我已经用了2.1万字的篇幅,通过六篇文章进行了介绍。在此没有办法详述了。

“脱欧”的原因就是英国和欧洲大陆从古至今的“互不信任”,因为宗教信仰、因为民族尊严、因为物质利益。近者就是丘吉尔的“三环外交”。“三环外交”的根本目的就是“阻止英帝国的衰败速度,维护英帝国残余的影响力”,影响力就是物质利益的保障。

1948年,丘吉尔制定了“三环外交”思想,其中“一环”有所变化,由最早的英帝国变成了英美并重,再到“美规英随”;“三环”则一直是欧洲大陆。脱欧问题其实就是“一环”和“三环”的利益冲突。

那么?英国和欧洲大陆为何千年来互不信任?历史原因我在“英国脱欧”系列六篇长文中已经介绍了。这是古代的,近代的则是丘吉尔和戴高乐间的个人冲突。英国在1975年加入“欧共体”之前,曾被戴高乐两次否决加入申请。戴高乐对英国能在“欧共体”内部起什么作用表示严重怀疑,他更怕英国加入是受美国指使。

而这些,都是从“二战”期间,英美两国对戴高乐和法国地诸多“侮辱”中遗传下来的后遗症。

丘吉尔对于戴高乐并不比罗斯福友好,用后来的英国首相、时任内阁大臣兼英国驻北非特使麦克米伦的话说,戴高乐只是“我们在马厩里喂养和训练的赛马”。意思很明显:我们让你怎么做,你就该怎么做。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麦克米伦

但可惜,戴高乐并非是傀儡。丘吉尔扶植起来的,他心目中的未来帮手、英国的跟班儿戴高乐,是一位一心要将法兰西光荣重新树立的倔强且高傲的高个子儿。

特别是作为天主教教徒的戴高乐,因为历史原因也并不信任英国。因为,列强间几百年的历史证明:朋友是不存在的,虚弱法兰西那广袤的殖民地成为“列强朋友们”眼馋的肥肉!

(2)丘吉尔曾经的“马仔”戴高乐却带领法国走了另外一条路

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最著名的就是“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年)和拿破仑战争。虽然,德国崛起后英国和法国的关系比较热络,但实际上直到1900年之后,因为威廉二世大力发展海军才引起英国注意,将德国作为最主要的竞争对谁。因此,英法之间的关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好。

自从1940年6月2日,法国宣布投降纳粹德国以后,“两个法国”就出现了,一个是维希政府,一个是“自由法国”运动。那时的法国成为当时乃至今天都被“耻笑”的时期。毫不客气地说,法国历史上最为“耻辱”的时期就是维希政府时期,国土被占领三分之二,另外三分之一成为德国纳粹的“帮凶”“臣服者”。

然而,以戴高乐为首的少数法国政坛军界精英却选择了抵抗。戴高乐生于1890年,属于在军队中大器晚成的人物。直到50岁时才成为坦克师师长,准将军衔。

1940年6月6日,之前的旧识、总理雷诺,任命其为陆军部次长,在短短的10天里,他见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16日雷诺辞职,戴高乐曾经的老上司被当元帅成为总理开始与德国和谈。

戴高乐见状,立刻前往伦敦与丘吉尔商量对策,18日,戴高乐次长在英国电台发表“继续独立、战斗”的讲话。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22日,法国投降并与德国实现和平;25日,又与意大利停战。

按照停战协议:包括巴黎在内的的北部三分之二领土为德国占领区;剩余三分之一领土和所有殖民地为自由土地,法国军队除了少部分地区和殖民地驻军外全部附院。法国政府迁到了维希城,这就是维希政府的由来。在统治区内,实行军官,建立法西斯体制。

维希政府见戴高乐公开“反叛”便判处戴高乐死刑、一切财产都充公。

(3)罗斯福和丘吉尔有求于维希政府,都对戴高乐采取“抑制”政策,为此,戴高乐选择了“三楼安全”战略。战后,也因此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因为贝当的号召力,因为法国对德国当时的强大产生了胆惧心理,大部分法国精英都选择逆来顺受,对祖国曾经的荣耀和历史毫无可惜地抛弃了。宁肯跪着活也不希望有尊严地战死。然而,索性戴高乐等人以及勇敢的抵抗者们选择了“继续战斗”。

因为贝当控制着三分之一国土,以及大部分殖民地。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实力非常差,在创立之初,其武装人数不足7000人,其海军只有三艘舰艇。殖民地也只有热带非洲、太平洋的几个小殖民地宣布支持戴高乐。像在北非、西非、中南半岛(印度支那)、中东(近东)等法国大殖民地都归顺维希政府。

在流亡的军队将领中,戴高乐准将和海军中将米塞利埃军衔是将军,其他级别都比较低。队伍内也没有什么大企业家。

因此,罗斯福和丘吉尔都认为为了让维希政府的北非、西非的殖民地不支持纳粹德国,有必要限制“自由法国”的势力发展。在这点上,罗斯福认为:法国即使获得最终胜利,如果想回到曾经的强大也很难,几乎不可能。对于戴高乐根本没有必要给予重视,而且,经过情报人员的汇报。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戴高乐是一个法西斯分子、保皇党分子、共产党员、咯古尔分子、共济会会员、潜在的独裁者。

总之,所有美国人讨厌的词汇,都被戴在了戴高乐的头上。罗斯福掐半拉眼角儿也看不上他。因此,从1940年到1944年间,罗斯福数次希望推翻戴高乐对“自由法国”“战斗法国”的领导。

英国虽然一直支持戴高乐,但戴高乐认为:英国之所以帮助法国,其根本原因就在觊觎法国的海外领地。

戴高乐也认为:谁能帮助法国恢复本土并回复法兰西帝国的疆界,就是他的朋友。

由此,戴高乐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只要能让法兰西帝国复兴,就是他的朋友。作为美英之外的另一个强国苏联很早就进入他的视野。只不过,戴高乐一方面因为英美的“管束”,一方面也因对苏联意图难以把握。只是非常小心地试探,希望苏联能承认“自由法国”的合法性。

这时,希特勒帮了一个大忙。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9月26日,苏联承认“自由法国”和合法性以及戴高乐的领袖地位,并答应对其进行支持。

其后,英国就卷入了“自由法国”内部夺权斗争中,袒护戴高乐的反对者要将戴高乐架空。

在此情况下,戴高乐决定加深与苏联的关系,并在此期间逐渐形成了在“美苏英”下如何让法国自强的战略。他的战略和丘吉尔的“三环外交”非常相似,可以说只不过是两种说法而已,实际是一个意思。

1944年11月,在见到斯大林时,他提出了自己的“三层楼理论”:法苏关系是法国安全的第一层楼;法英关系是第二层楼;法美关系则是第三层楼。

由此,形成如下格局:

基本上,苏联对法国的支持较多;英国基本支持法国;法国和美国间的矛盾较多,但也没在公开场合撕咬过。由此,在英国和苏联地支持下,美国也就只好同意法国进入战后成立的“五大常任理事国”,由此,奠定了未来法国崛起的基础。

后续

戴高乐在战后,其实也和英国的“三环外交”一样,也在随时变化。

戴高乐三楼观点促法成五常,丘吉尔三环外交保英战后发展

第一层楼是与西德等国产生广泛的深度的经济联系,逐渐欧洲一体化,确保法国的经济。同时,让自己在军事力量上独立发展;

第二层楼是与英国和苏联、美国保持基本友好态度;

第三层楼则是与更多的国家取得联系,用以增强自身在“美苏之外”的独立地位。

“英国为什么脱欧系列谈六篇”,内附五文:5英国的二环国家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枪声背后日益美国化;4英国地抉择:欧洲大陆六百年矛盾,与美国永久精神联盟;3“三环外交”是英国战略发展基础,两次脱欧皆因它;2戴高乐两次拒绝英国入盟申请,45年历史证明他是睿眼识国;1大英的骄傲与恐惧:从国名变更看“日不落”与岛国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