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捨 以刀代筆 他用“幾百萬刀”創造出一幅幅藝術珍品

"鍥而不捨,金石為開"這是對鍥金畫創始人、一代藝術大師

劉鴻雁的真實寫照。從雕刻一個飯盒開始,他用執著和堅持創造一種獨門藝術,到揚名國外內,他雕刻的畫作人物形神兼備,細膩雋永,千變萬化的刀法使畫面栩栩如生,把一種手藝變成一門藝術。

鍥而不捨 以刀代筆 他用“幾百萬刀”創造出一幅幅藝術珍品

藝術大師劉鴻雁在創造鍥金畫

在大師劉鴻雁獨創的畫作中,一幅畫少則數月,多則兩、三年,每天畫作八九個小時,用數百萬刀從一個金屬上雕刻出活靈活現的畫作。他用獨創的鍥刻方法,用自己的刀鏨鐫刻著一個藝術家執著踏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鍥而不捨成就一代藝術大師

鍥金畫是金屬鏨刻藝術中獨特的藝術門類,它不僅是作畫更是雕刻,這門藝術對細節的雕刻簡直令人歎為觀止,用一刀刀雕刻出服裝的褶皺、羽毛的紋路,人物的形態,這需要作畫師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鍥而不捨 以刀代筆 他用“幾百萬刀”創造出一幅幅藝術珍品

晚年在純金版上創作的四聯小品《春夏秋冬》,並被香港知名珠寶商收藏

近日在位於青島劉鴻雁大師創作的工作室內見到了幾幅鍥金畫的真跡,據劉鴻雁大師的兒子劉威介紹,鍥金畫的創作需要以刀代筆,以刀鏨施藝於經過特殊表面滲透處理的金屬板上,通過落刀的角度、輕重、深淺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折光效果,使凹刻的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是一種獨特的繪畫表現形式,注重工筆優美、層次分明、線條流暢。

一副完美的作品通常需要畫一、兩年,這種創作使得鍥金畫無法高產,劉鴻雁大師用盡一生研究這種畫作,大大小小的作品加起來不足百幅畫,也正是稀缺,鍥金畫每一副都極為珍貴,市面上極少流傳。每幅作品都形神具備、惟妙惟肖,雕刻細處透顯著他技藝的高妙與精湛。

一生只為鍥金畫,被中央臺授予"東方之子"

鍥金畫和其它藝術創作不同,不能打草稿,不能重改。"鍥金畫創作要有足夠的耐心。"劉威深有感觸地說,"我父親一生沒有特別的愛好,只喜歡作畫。不到兩平方尺的作品都要歷時半年,像人物眉毛這樣微小的細部都要刻一百多刀,一刀失誤就可能前功盡棄,心不誠、神不靜是難有好作品的。"劉維拿著一副極為細緻的畫作告訴記者,這幅畫差不多雕刻了四百多萬刀,歷時兩年。

看到大師劉鴻雁先生用的雕刻工作臺,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刻刀"均是自己製作,能看出他對於這項藝術事業的專注於執著。"鍥金畫是父親創作出來的,市面上買不到大小不同用著合適的刻刀,父親親手挨個磨,這才有個眾多不同的工具,不單是刻刀,連工作臺都是他動手自做的。"

鍥而不捨 以刀代筆 他用“幾百萬刀”創造出一幅幅藝術珍品

1985年創作的作品《鍾馗》 題詩為: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創作一幅鍥金畫要從心裡對整幅畫有深刻的描述,不容有失。對創作者的技藝有極高的要求,不但要會畫、會寫、能以鏨代筆,更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空索觀音》是大師劉鴻雁根據北京法門寺佛教造像,歷經一年多的設計、創作而成,許多高內知名專家認為"作品蘊含著靜穆、祥和、醇厚的藝術感染力,令觀者不禁垂手而立,肅然起敬",是一件完美的工藝作品,金獎當之無愧。

劉鴻雁大師1979年參加第一屆工藝美術展,獲唯一的一個一等獎,正式調入青島市工藝美術研究所,開始做鍥金畫專業研究。1988年獲山東省美字杯大獎賽一等獎,1992年應敦煌研究院邀請參加了大陸第一個赴臺灣的國派文化展團——敦煌古代科學技術展展團成員,在臺參展七個半月,多張作品被臺灣佛教界、文化界、民眾收藏。1993年應邀參加天津93中華民間絕活博覽會,作品獲一等獎。同時被中央電視臺授予"東方之子"稱號,並予以報道。

從一個飯盒到創造舉世無雙藝術珍品

在大師劉鴻雁作畫的工作室內,看到一幅幅珍貴的畫作,不用一滴顏色,僅憑著一把把小刀,雕刻出細的可以用頭髮絲形容的畫作。鍥金畫在經過氧化表層滲透處理的鋁板上鍥刻,通過落刀的角度、輕重、深淺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折光效果。刀法的不同,使凹刻的畫面產生強烈的立體效果,工筆優美,層次分明,線條流暢,凡人物,神形兼備,謹細雋永,凡禽獸,羽豐毛密,呼之欲出,凡花木,嬌豔瑰麗,歷歷若實。

從幾十年前的車間工人,到一次"偶然"大師劉鴻雁用一個飯盒刻出了第一幅畫作,再到創辦並痴迷於鍥金畫創作的藝術家,幾十年如一日的連續研究以及超乎常人的毅力,鑄就了一雙能雕刻世間萬物的雙手。一塊金屬板,經過他千雕萬琢後成為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卷,一個完美無缺的藝術珍品。

劉鴻雁大師離世三年,除了給世人留下一幅幅舉世無雙的鍥金畫外,還留下了鍥而不捨與創新精神,這種耐心、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讓更多的人領略到藝術獨特魅力。

鍥而不捨 以刀代筆 他用“幾百萬刀”創造出一幅幅藝術珍品

戊辰年1988年敦煌莫高窟壁畫 飛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