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自20世紀以來,全球金融中心從英國轉移到美國,如今另一場金融中心大遷徙正在悄無聲息地進行。貿易保護加劇、金融環境收緊、金融市場動盪,全球金融中心下一站會去哪裡。根據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指數顯示,在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中,亞洲有8家,佔比首次超過一半。當前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內地九大國家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爭奪戰硝煙四起,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亞洲國家的金融中心裡面,香港、新加坡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內地城市之中,唯有上海可比肩,深圳、北京、廣州則緊跟其後。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TOP10中有一半都來自中國。其中上海首當其衝,在最新一期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增長勢頭驚人,在亞洲一路超車,先後超過墨爾本、大阪、悉尼、首爾,並在去年超過東京。同時,上海正在縮小與倫敦、香港、新加坡等頂尖金融中心的差距。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回首往事,從荷蘭到英國倫敦,再到美國紐約,全球金融中心正在悄無聲息的轉移,全球頂級的金融城市在和時間賽跑,優勝劣汰。這場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大遷徙,最終會花落誰家?

中國共有11個城市入圍。在榜單的102個城市中,我國內地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天津、成都、杭州、大連9個城市進入榜單。加上香港和臺北,中國共有11個城市入圍。其中,香港、上海、北京躋身前十,深圳躋身前二十,廣州、青島進入前三十,臺北進入前四十,其他城市都在50名開外。

紐倫港是毫無疑問的第一陣營。紐約、倫敦和香港,都是全球性金融中心。在最近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香港的定位再度被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再度鞏固。香港既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更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時還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在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北京金融實力最強,深圳次之,廣州再次之。上海、北京雙雙進入前十。上海躋身全球第五位,北京位列全球第九位。根據規劃,上海要在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最近隨著科創板正式出爐,加上上交所南方總部落戶廣州,上海正式將影響力向華南輻射,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決心可見一斑。

深圳與廣州:兄弟城市的金融之爭。深圳位列全球第14位,廣州位列24位。在金融實力上, 深圳超過廣州,深圳不僅擁有深交所這樣的全國性交易所,同時也有平安、招商等幾大金融機構總部,而且金融業增加值遠遠超過廣州。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廣州的短板是缺乏一個全國性交易所,但隨著上交所南方總部落戶廣州,加上大灣區規劃支持廣州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研究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等等,金融發展可謂如虎添翼。

全球金融中心:誰才是中心?

2019年3月11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在迪拜“全球金融峰會”期間發佈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指數顯示,在排名前15的金融中心中,亞洲有8家,佔比首次超過一半。上一期報告曾指出,指數排名中的金融中心60%在十年中從西歐轉移到亞洲。金融中心亞洲大遷徙並非無跡可尋。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在亞洲,全球金融中心指數TOP10中有一半都來自中國。其中上海首當其衝,在最新一期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五,增長勢頭驚人,在亞洲一路超車,先後超過墨爾本、大阪、悉尼、首爾,並在去年超過東京。同時,上海也正在縮小與倫敦、香港、新加坡等頂尖金融中心的差距。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按照第25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5)顯示,作為目前公認的比較權威的排名,該指數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發展水平、國際聲譽等方面對全球重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分。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多倫多、蘇黎世、北京、法蘭克福。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紐倫港三地當之無愧繼續領跑全球,上海穩居第五,北京自去年反超舊金山、波士頓等城市殺入十強後,今年下跌一位排行第九。

附圖: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前50名單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香港、上海、北京,毫無疑問是中國金融業最發達的三座城市,如果適當放寬門檻,第一檔金融中心還可以將深圳列入。當然圍繞金融中心的爭奪,傳統一線城市廣州,以及眾多二線城市同樣雄心勃勃。而在此次榜單上,內地也還有七座城市入圍,分別是深圳、廣州、青島、天津、成都、杭州、大連。

那些沒能殺入榜單的城市,重慶、南京等,爭當金融中心的野心不比入圍的九座內地城市小。像西安之前曾推出高達6000萬元的金融企業總部落戶獎勵政策。還有個有趣的例子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包括三四線城市舟山、紹興,共有八個城市曾正式提出過區域金融中心的構想。為什麼每個大城市都有一個“金融中心夢”?

金融中心:等於經濟中心?

按照西部君的分析看,金融業的存在是為了撮合資金,它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產業形態,附加值高,綠色無汙染,且有助於掌握資產價格的定價權。金融中心則是城市產業發展高度成熟的產物。它和經濟的關聯程度相當高,但經濟中心未必是金融中心。後者往往是貿易、物流和信息交匯之地,對區位的要求極高。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就好像每座城市的金融機構往往會將辦公地點選在交通最發達、地租也最貴的核心CBD地帶。金融業的發展程度,受政策影響也極大。比如深圳的金融地位超過廣州,很大程度是因為有深交所的存在;上海不久前喜提科創板,金融地位同樣將得到更大加持。

從這個角度講,內地各城市的金融中心夢,是基於產業升級的考慮,更是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的需要。當然拿到金融中心的頭銜,也是對城市綜合實力的認可。但如前所述,成為金融中心,不是經濟實力夠就行。經濟實力更弱的省會,可能比非省會城市要更有優勢,因為前者總部經濟更發達,資金聚集程度更高,還是金融公司的總部駐地。

如蘇州,GDP總量全國第七,在金融業上和南京卻有不小差距。國內的一些榜單,如“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南京甚至可以排到內地第四,僅次於上海、北京和深圳。金融中心對區位的苛刻要求,決定了它的產業分佈地區差異相當大。

金融中心:定位才是關鍵

按照西部君的分析看,爭當金融中心,各城市如何給自己定位在金融中心爭奪戰中,作為第二檔龍頭的有力爭奪者,廣州的優勢在於產業基礎好,是華南交通和物流樞紐;劣勢是周邊已經有香港和深圳兩大成熟的金融中心,會形成分流效應。只是和諸多二線城市相比,廣州的比較優勢依舊明顯。

不久前上交所南方總部落戶廣州,讓它的金融中心地位再上一層。而灣區規劃對廣州的定位是,“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顯然廣州要走一條差異化的道路。至於其他二線城市,哪怕和廣州一樣,成不了全國金融中心,野心至少也是區域性中心,要在所在城市群或者地區版塊上充當龍頭。當然具體的產業定位不盡相同。

比如天津。歷史上的天津,曾經是北方金融中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聚集了50餘家銀行、260多家銀號、150餘家外商和華商保險機構。

改開以來,天津的金融業一度萎靡,再次提出“北方金融中心”的目標,還是在2003年。不過2015年發佈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定位是“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同樣地處北方的青島,提法有所不同——面向國際的財富管理中心。成都。1993年被國家定為西南金融中心,2010年目標定位升級成西部金融中心。

2018年成都正式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見》和《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行動計劃》,力爭到2022年金融業增加值達2500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3%左右;本外幣存款規模達5萬億元;本外幣貸款規模達4萬億元。

重慶金融產值、外資銀行數目都是西部第一,不過西部金融中心的帽子被成都拿走後,定位另有側重。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定位是,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功能性而不是綜合型,同樣是一條差異化之路。事實上重慶曾走在全國前列,成立相關領域的要素交易市場,選擇功能性定位比較契合市情。

武漢。《武漢市金融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定位是,中部區域金融中心、全國性科技金融中心和全國性金融後臺服務中心。在中部六省來看,目前武漢坐上中部金融老大位置的概率的確很大。大連。2003年大連曾提出建設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目標,2009年《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明確定位,也是區域性金融中心。

在金融產業上,大連有做東北的老大的實力。像大連中山區,聚集了各類金融中介機構兩百多家,是東北地區種類最全、密度最大的金融聚集區。不過大連的不足在於,在東北缺少號召力。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東部則屬於競爭最激烈的地帶。杭州,2011年《長三角區域規劃》定位為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不過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產業的發展,杭州近幾年野心漸長。2017年首屆錢塘江論壇上,杭州宣佈,2020年近景規劃是全國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全國金融科技中心;2030年遠景規劃是國際金融科技中心。

同樣處在長三角城市群之內,南京無疑是杭州的強勁對手。2013年發佈的《南京區域金融中心建設規劃(2011-2020)》,目標瞄準“承接上海、覆蓋江蘇、輻射皖贛的泛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城市”。事實上,明確提出上述區域金融中心目標的城市,還有很多。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經有26個城市提出了相關目標。

而國內比較被認可的中國金融中心指數報告,則將考察範圍覆蓋到了31個金融中心城市,包括廈門、長沙、寧波等等,基本覆蓋了省會和計劃單列市。不過既然是區域性金融中心,輻射範圍侷限於城市群內部或者大的都市圈,所以那些多中心的地區,比如成渝城市群內部的成都和重慶之間;長三角城市群的諸多二級城市,如杭州和南京之間,競爭將尤為激烈。

作為一種新的產業形態,金融中心爭奪戰已經打響,哪些城市能脫穎而出,我們拭目以待。

國內金融中心:上海

2007年3月公佈的第一期指數排名一共納入了全球46個金融中心,中國(包括港澳臺)佔了3位,位列第4。這3座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及香港。而到了最新公佈的第25期排名中,102個金融中心共有11個位於中國,中國成為佔比最多的國家。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2009年9月,深圳空降第6期的指數榜單第5,隨後在接下來的10年裡和上海、北京、香港及臺北一樣成為榜單的“常駐班底”。2015年3月後,大連、青島、廣州、成都、天津和杭州等一線或新一線城市也紛紛入駐榜單。但隨著2018年大連跌出新一線城市名單,其排名也遭遇滑鐵盧,從開始的51名跌至100開外。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的表現不俗,排名甚至可以和“北上廣”三大巨頭之一的廣州相媲美。根據2016年3月發佈的第19期數據,青島的出眾之處在於“聲譽”這一指標,其這項分數在全球所有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一。“聲譽”的次級指標又包括城市品牌與吸引力、創新程度、城市吸引力與文化多樣性、與其他金融中心的比較定位。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青島近幾年致力於金融業創新及發展。2014年2月,青島建立了中國唯一一個財富管理金融綜合改革試驗,隨後對金融機構落戶及高端金融人才都出臺優惠政策。據悉,2018年青島金融業增加值為591.8億元,而上海也僅451.9億元。

12年前,上海第一次和全球金融中心城市過招。在指數首次發佈時,上海僅以576分排在全球第24位,和第一名倫敦相差189分。2019年,上海排名上升19位,指數增長33.68%,與第一名差距僅剩24分,躋身全球性頂尖金融中心行列。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自第1期入榜起來從未跌出過前40,但在這範圍內也經歷過較大的起落。2009年9月,上海從35名一躍至前10,排名有了顯著上升,那一期指數報告指明上海及北京是排名進步最顯著的金融中心。但在2012年,中國的金融中心除香港及深圳外,指數又都有了一次明顯的下跌。2017年又出現了較明顯的漲幅。

這一年上海的GDP首次突破3萬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其中金融業依託自貿區擴大對外開放,增加值超5300億元,超過北京,緊隨香港。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指出,在所有競爭力指標中,最重要的一項為“營商環境”。我們發現在第23期也就是2018年3月以前,上海的營商環境單項排名還在15名開外,但24期便一躍成為第6名,在最新一期更進一步中列第5。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不斷髮力,致力從開辦企業、登記財產、獲得電力、辦理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納稅等多個方面著力提升企業辦事的便利化程度。目前上海又推出了優化營商環境2.0版,包含開辦企業、施工許可辦理、獲得電力等25方面的內容,進一步提升企業各程序辦理效率。

從細化來看,上海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聲譽三項排名均有所上升,五項指標中有四項排在全球前五。世界銀行發佈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上升32位,躍至第46名,其中上海權重佔55%。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2019年,銀行業成為上海最拿得出手的金融行業,全球排名僅次於老牌金融中心倫敦。同時,上海在投資管理、保險業、專業服務和政府監管等領域排名均處於全球領先行列。不僅排名上升,上海的金融市場總量近兩年不斷增加,體系不斷完善,已經成為國際上金融市場門類最為完備的市場之一。

與香港差在“人力資本”上,而此次在“營商環境”的單項排名中,倫敦位列第一。我們對比了中國內地與英國的幾項指標,發現在中國內地的企業獲得感及滿足感還暫時及不上英國。其次重要的指標為“人力資本”,雖然上海也很可觀地排在第五,但同位於中國的金融中心香港卻遠超其排在了第一位,超過所有其他內地金融中心。

我們研究了若干項用來考量“人力資本”的指標,例如平均受教育年限、人才排行等,發現內地確實還“任重道遠”。從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內地人才基數大,因此不同行業尋找技術專員的困難程度較小,但在人才培養,即教育資源的提供等方面,與香港仍存在一定差距。而上海和紐約、新加坡的主要差距則是多方位的,包括金融業發展及聲譽兩方面,其中國際競爭力排名為聲譽的評價指標之一。

國內金融中心:梯隊名次

按照西部君的分析看,總的來看,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入圍城市,大體代表了內地金融業的高水平。當然它們之間也形成了明顯的分化。如下圖,我們可以以兩大核心指標,也即本外幣存款餘額和金融業增加值對比其中的差距,數據是2017年。北京和上海的本外幣存款餘額,都超過了十萬億,金融業增加值則在五千億上下,GDP佔比超過了16%,成為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之一。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北京的地位不言而喻。這裡聚集了大量的國內外金融機構總部,全國的資金彙集於此,屬於典型的行政總部集聚型金融中心。上海則擁有股票、外匯、期貨和黃金等國家級的要素交易市場,各類金融機構數量近一千五百家,近幾年緊追香港,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地位與日俱增。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相對來說,深圳都要差一個量級,本外幣存款餘額只有北京一半,金融業增加值是上海一半多一點,金融機構數量只有上海三分之一。不過深圳互聯網、科技產業勢頭生猛,形成了一條差異化的金融產業路徑,所以往往和北京、上海一起被歸到全國金融中心第一檔。

廣州、青島、天津、成都、杭州、大連六座城市,無論是資金總量、金融業GDP,以及產業貢獻率,都要低一個等級,處於全國第二檔的位置。在全球金融中心排行中,以紐約、倫敦、香港為主體的“紐倫港”長期位居全球第一陣營,而上海、北京、深圳則位居中國內地第一陣營,都屬於全國性金融中心城市,而廣州則只能屈居第二陣營,屬於區域金融中心。

顯然,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只能在北京、上海、深圳與香港之間產生。毫無疑問,作為全國性的銀行中心、金融監管和決策中心,匯聚多數金融機構總部和央企總部,北京的優勢無論倫比,金融中心的地位牢不可破。

同樣,上海擁有貨幣、債券、股票、外匯、期貨、黃金和金融衍生品等在內的各類市場,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場最齊備的城市之一,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也在遙遙招手。相比而言,作為與紐約倫敦同一級別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未來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而深圳則需與香港進行合作融合,金融中心的定位要讓位於科創中心。

未來,全國有望存在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北京作為金融管理和決策中心而存在,上海是國際金融中心,而香港則是內地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承擔起亞洲金融中心的重任。至於深港,則有望成為南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金融和科創中心。

區域金融中心:深廣率先

廣州的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勢頭非常兇猛。按照國民經略的分析科,3月2日凌晨,證監會發布通知,正式發佈設立科創板,並且試點註冊制。這意味著,2019年金融市場的最大的懸念已經落地,科創板即將成為影響中國資本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最大力量之一。就在一天前,3月1日,上交所南方中心正式落戶廣州。南方中心將以廣州為中心,並輻射廣東、福建、海南等地區,為其提供資本市場相關服務,服務於科創板將是南方中心的主要職責所在。

再之前兩天,2月27日,廣東省有關部門表示,將向證監會商請加快推動深交所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放寬發行門檻。這一切,意味著金融競爭格局再度生變,北上廣深港,這五大一線城市都在局中,誰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廣州一直都有一個金融中心的夢想。與上海、北京、深圳相比,廣州的最大短板在於缺乏一個全國性的交易中心,同時在金融總部企業方面聚集效應不足,而無論是金融增加值、上市公司數量,還是本外幣存款規模,都與北上深三城存在一定差距。不過,廣州的優勢在於區位。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廣州既是國家中心城市,又是南中國最大的門戶樞紐,還是全國第一的交通中心,其聚集的總部企業、金融資本和教科文衛資源,都堪稱一流。任何金融機構想要獲得華南地區的影響力,都無法繞開廣州。

這一次,上交所南方中心落戶廣州,正是對區位優勢的最佳詮釋。最近廣州與深圳在央行南方總部的較量,則是另一例。雖說廣州在金融業上屬於第二陣營,但在廣州發展迅猛,地位不斷提升,遙遙領先於全國其他二線城市。2018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4)發佈,中國共有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天津、成都、杭州、大連10個城市進入榜單。

其中,廣州位居第19位,比上一期上升9位,首度躋身全球金融中心20強。在廣州之後,青島、臺北分別位居第31位和32位,而天津、成都、杭州則在78位、79位和89位,均與廣州存在巨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裡,廣州利好不斷:支持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研究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等等。

這一次,上海將上交所南方總部放在廣州,對於廣州增加南方區域的金融輻射效應,可謂如虎添翼。未來,廣州未必沒有問鼎全國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可能。

一直以來,上海在金融中心方面對標的都是香港。 但深圳的異軍突起,讓上海感受到不小的壓力。這一次,上交所與廣州牽手,則是上海金融中心向南方全面輻射的信號,並與深圳形成直接的競爭博弈。其實,上交所南方中心已經醞釀多年,此番能夠快速落地,背後的最大助力正在於科創板。

上海的科創板與深圳的創業板雖然定位分工並不相同,但兩者在爭取科創企業、做大資本市場等方面卻有著相同的目標,當然也就存在一定競爭。廣東向來是全國科技創新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也是高新企業最為聚集的區域之一。上交所南方中部,以廣州為中心,輻射廣東、福建和海南三省,這一步棋,可謂思慮良久。


謝逸楓:誰才是真正的國家金融中心城市?


2018年,深圳GDP正式超越香港,一時風光無兩。然而,在最近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到進一步確認,而深圳的定位則集中於經濟與科創層面,並未提及金融中心的定位。

長期以來,深圳一直以全國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自居。事實上,深圳在金融業不乏競爭優勢。

這一優勢,既產生於深交所中小板和創業板這兩大平臺的輻射效應,也與平安保險、招商銀行等金融總部的聚集效應息息相關。同時,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也讓深圳成為創投等金融創新的沃土。

以深交所為例,深交所總市值已經達到上交所的2/3左右,實力不容小覷。截至2019年2月底,深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20.59萬億,上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32.23萬億。正是在此背景下,深圳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建設“國際化金融科技中心”的宏偉藍圖。

按照國民經略的分析,在大灣區規劃裡,香港進一步明確了“三中心,一樞紐”的高度定位,香港既是國際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更是國際金融中心,同時還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鞏固。

這意味著,深圳主導科創,香港主導金融。在香港這一國際級金融中心面前,深圳所要承擔的是,則是以內地龍頭城市,在金融業上與香港進行合作共贏,從而打造港深這一世界級金融中心。金融最終仍要服務於實體。深圳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科創,以金融助推科技創新,這是深圳最大的機遇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