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一期中,讲得是宋丹丹和儿子巴图去做客的故事。

节目中大家嬉笑玩乐,其乐融融,但也存在着一些尴尬的小瞬间,就是宋丹丹全程diss儿子巴图的过程。

早上起来,看到和儿子年纪相仿的大华为大家做了早餐,她脱口而出吐糟说:感觉自己生了一个废物。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全然不顾儿子在公共场合的尴尬场景,而且这样的话语在节目中出现的不止一次。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诚然,宋丹丹是爱儿子巴图的,但这样分时间、场景随意贬低自己的儿子真的好吗?

心中明明是爱,对外却总是通过打击和否定来教育孩子,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

前段时间接到一位高中同学的电话,她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于是两人约着见了一面。

印象中,这位同学总低着头,话不多,见到人都怵怵的。后来听说,因为成绩没考好,总是被妈妈暴打,有次她的妈妈甚至赶到学校打她,拿着一个木头棍子,随手就是一棍子,好在她妈妈很快被几个老师拉住,这才免了皮肉之苦。

再见这位同学时,吓了一跳,虽然在距离她的婚礼之后,只有五年时间,没想到一下子苍老了这么多岁。

她说她离婚了,因为不自信,总是担心老公沾花惹草,吵架更是家长便饭;女儿也不乖,一不听话忍不住动手打骂孩子,因为从小的教育告诉她,这是管教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最终,老公忍无可忍,提出了离婚,女儿也归了男方。

因为从小活在父母的“打骂”教育下,却也最终活成了她最痛恨的人,将这种愚蠢的教育方式施加在下一代孩子身上,从一个“打骂”的受害者,也变成了一个“打骂”的传递者。

北大教授曾鸿说,把打骂孩子作为教育是一种最愚蠢、最无能的行为,以为用这样的激将法就能激励孩子,却不知道这种“打骂式”教育杀伤力很大,极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孩子在成长期间,神经系统比较脆弱,用粗暴的打骂方式,会使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孩子的仇恨心理和暴力倾向。

据调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是不是感觉这样的言语很熟悉?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这样的场景很熟悉?

其实,大多数孩子6岁之后,被打骂的原因多是成绩没有考好,但是试想一下,哪个孩子不希望有一个好的成绩呢?

这样不仅获得同龄人的羡慕、老师的喜爱,还可以满足爸妈的期望。

但如果孩子在学习中时常感到挫败,自我效能感会大幅下降,对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

躲避学习,变成他们自我拯救的方式。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是在帮孩子疏导,而是火上浇油地指责、苛刻的说教、不科学的奖惩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实在控制不住,不妨尝试以下几点:


1.打骂孩子之前,先疏散一下自己的情绪

孩子犯了错,你很生气,可以暂时改变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吃一个水果,或者是走到阳台上,去看一看外面的风景,或者是给自己一个规定,每一次打孩子之前数个数。

这个方法,一般会舒缓一下家长们当时激动的情绪,让自己冷静去面对孩子的错误,不至于动手打骂孩子。

2.给孩子时间去解释

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错,孩子做任何一件事,也是有他的理由。尽量让他们说出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这样更有助于管教和改变孩子不好的习惯和行为。

3.尊重孩子

关于这一点,我想很多家长都会忽略。总觉得孩子什么也不懂,需要我们去指点迷津,告诉他们孰是孰非,却忘了孩子也是有一个有思想的小大人。

你认为天空是蓝色的,可他们却画了黑色,因为天黑了,所以就画成了黑色。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个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变成一个有想法的人,对于他们以后都是有益的。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找到正确方式教育孩子。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宋丹丹说自己生了个“废物”:中国式父母教育的缩影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领取清北学霸高中手写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