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現在這個年代,買個日化產品,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是國貨還是洋貨。

一堆堆印著拉丁字母的品牌,看著像洋貨,實際上是國貨!!而那些正兒八經看上去土味十足的品牌名,卻是個大跨國公司的品牌。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國貨品牌 ​

有的品牌呢,你從品牌名上去看,根本不知道是國內品牌還是國外品牌,比如很多人喜歡用的“黑人牙膏”,大概或許可能是跟非洲有點關係吧?實際上人家是地道的國產品牌!

國貨也在崛起,很多人也開始將護膚/護髮/彩妝(以上三類都統稱為化妝品)的選擇目光放到了國貨產品上。不過,在你滿心以為自己買的是國貨的時候,實際上這些品牌卻已算是洋貨了。我們這篇就來講講下面這幾個品牌。

1、

“大寶天天見“的廣告詞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看過這個廣告的估計已經人到中年了。2008年,美國強生收購了大寶,從此工廠還在北京,品牌卻是美國公司旗下了。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大寶 ​

大寶也成為了凡提到收購國貨品牌,必然列席的一位常駐代表。

強生收購後,對大寶進行了配方與生產的改進,品質更好,市場做得也不錯。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並不是壞事。 SOD蜜和姜花 都保留了,還有曾經營銷過一把火了一陣子的大寶眼霜,算是風格猶在的產品,不關注新聞的媽媽婆婆們自顧自買了許多年,嘿,還真對得起咱這張臉~

2、小護士

80後,90初的,還記得這個品牌吧(wala小學的時候就用過他們家的防曬,也是釋多毗離初中軍訓的人生中第一瓶防曬,乳液膚感甚佳)。不過這個品牌2003年被歐萊雅集團突然收購了,由於種種原因,小護士這個品牌之後的發展一直受阻,稱之被“雪藏”也不為過。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小護士 ​

現在小護士的產品基本上沒人聽說,也很少有地方可以買到,實在可惜。前些天釋多毗離在群裡吐槽雅頓的某款面霜味道特別像小護士,大家都覺得有種恍然隔世之感。

3、美即

曾經是國內第一的面膜品牌。當年一進超市,“停下來,享受美麗“及其附帶的音樂讓人聽得走火入魔。然而自2013年以65萬高價賣給了歐萊雅之後,生意就差得一塌糊塗,可能是歐萊雅最失敗的投資之一。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美即 ​

不過美即現在還在市場上有銷售,歐萊雅也還在持續投入研發,並沒有像小護士那樣完全消失。前一陣子又推出了一些新品,比如膜液分離面膜之類,不知道會不會崛起。

4、

曾經的國產高端品牌,火遍中國,創始人靳羽西女士也是一名智慧與魅力兼備的出色女性。品牌曾經賣給了科蒂集團,又於2004年轉賣給了歐萊雅。自此,羽西也成了外國的品牌。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羽西 ​

好在羽西在國內還算活得不好但也不差的品牌,主打中國成分,人參靈芝白芍等等,也算是自己特色的產品。

5、丁家宜

丁家宜這個國產品牌也有風光無限的往日,還請過謝霆鋒做代言,小時候我好像也有買過丁家宜洗面奶。

喜歡買買買的科蒂集團,於2011年花了24億元買了丁家宜,本想打造成國際品牌的,結果鉅虧……拖累了科蒂集團的業績。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丁家宜 ​

後來實在不行了,2015年科蒂找到了原丁家宜老闆,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以8000萬賣給了他們,記得當時網絡上還有“國貨品牌迴歸”這樣的標題報道此事。

我們給喜歡買買買又經常二手轉賣的科蒂集團算個賬: 24-0.8=23.2億元,想想就覺得虧得肉疼——不知道科蒂的內心感受如何。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

題外話,2016年科蒂又從寶潔手裡買了寶潔的43個美容品牌,然而也沒有整合好,去年也傳出新聞說影響了業績。

這也告訴我們:剁手需謹慎,這一道理用在哪裡都是適合的。

6、美加淨

美加淨??不是上海家化的嗎?!!

安啦安啦,美加淨目前是國產的,它也確實是土生土長的國貨品牌。但這個品牌也作為美國品牌存在過一段時間,那是更老的往事了(吐菸圈)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美加淨 ​

1990年,上海家化以1200萬元的價格,把美加淨出讓給了美國莊臣(就是賣威猛先生清潔產品的那家美國私人企業)。可惜業績大敗,由3億元銷售額急速跌至600萬元(那可是1990年的3億元啊!當然現在9012年了,3億元也是好大的數目),後來上海家化以5億元高價收回。

這一進一出,家化虧了4個多億。也不知道家化看到後來丁家宜的這種回購後反而掙錢的套路是何感想……失了市場還花了那麼多錢,也是痛心。

7、孩兒面

孩兒面這個看上去非常有童年記憶的品牌,在很久以前確實是國貨,想當年它家的小蘑菇面霜可是在釋多毗離的小學一年級作文中C位出道過呢~現在已經是漢高旗下的品牌了,而且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被賣掉了。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孩兒面 ​

這個品牌名,真的很國貨有木有,非常容易被人搞混淆拿來情懷一番。

8、舒蕾

是絲寶旗下的洗髮水品牌,絲寶整個集團被德國企業在2007年收購,不是國產品牌也有10多年了。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舒蕾 ​

被收購後,舒蕾也架不住寶潔聯合利華的洗髮水攻勢,目前也很是艱難。怎麼說,感覺收購國貨之後水土不服運營失敗的案例還是挺多的。

9、中華

中華牙膏。其實看到這個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什麼?都叫“中華”了,這個品牌竟然也不是國貨?沒錯。目前是聯合利華租用這個品牌在經營,有一點值得安慰的是,只是租用了品牌的經營權,有可能會重新會回到國貨的懷抱。希望聯合利華別做爛了中華牙膏,謝謝。

這些國貨因為質量太好,所以才經常被認為是外國品牌

中華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