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被印尼渔民捞起的“海翼”

据环球时报引述印度尼西亚媒体3月24日报道称,印度尼西亚一位渔民在3月23日上午外出打渔时,发现了一个意思无人机或鱼雷的物体。在将其拖回海岸并转移至警察局后,警方证实这是一台来自中方的海洋研究用水下无人机,而非导弹或鱼雷等军用装备。据信,这枚水下无人机是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海翼”水下滑翔机,曾在2017年于马里亚纳海沟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潜深的世界纪录。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被印尼渔民捞起的“海翼”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的的确确是单纯的民用装备,而非某些国家用于刺探他国海洋情况与水文资料的间谍器材。原因很简单,军用间谍类水下无人机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抹去一切可识别标识,如徽章和文字等,这样即使被他国发现和缴获,也无法成为自己被指控的证据。至于这枚被捞起的中方水下无人机,其头部大大方方地写着“海翼”二字,说明丝毫没有隐藏身份的必要,只是用于正常的民用科研。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国产水下无人潜航器

与一般的水下无人机不同,“海翼”属于最为先进的AUV型水下滑翔机,具备自主航行能力。按照操作方式不同,水下无人机可分为3类:有缆水下无人机,俗称拖曳式水下无人机,简称TUV;遥控潜航无人机,简称ROV;无缆水下无人机,也称自治式水下无人机,简称AUV。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水下无人潜航器

TUV和ROV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这两类水下无人机需要通过电缆或光缆之类的“脐带”与母船保持联系,接受母船控制,并利用母船提供的店里活动。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活动范围和潜深受到“脐带”长度限制,且在进入复杂物体内部(如沉船)时的灵活性不够,因为“脐带”容易被某些突出物勾住。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美国的水下无人潜航器

相比之下,AUV的综合性能比TUV和ROV都要好,因为AUV摆脱了“脐带”限制,可以更为自由灵活地在水下活动。当然,AUV的价格与研发难度也是三种水下无人机中最高的。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依赖光纤的ROV潜航器

这枚“海翼”究竟在水下遇到了怎样的情况,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其或暴露出AUV看似先进的外表下隐藏的一个小缺陷,那就是水下通信问题。当前全球已知且投入实用化的水下通信手段只有2种,即水声通信和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优势在于抗水下干扰环境能力强,且基本无延迟,但缺点就在于光纤本身就是“脐带”,会限制潜航器的灵活性。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水声通信

对于AUV来说,其主要以水声通信为主要手段。然而,水声通信的弊端就在于延迟性大,且通信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载具自身的通信器发射功率。延迟性是水声通信从本质上无法回避和克服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AUV在水下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母船无法第一时间获知信息,距离越远,延迟就越大。因此,无法借助“脐带”快速回收水下无人机。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水下激光通信

各国科研人员对AUV的这一缺点心知肚明,因此也在尝试使用其他通信手段。从国内公开报道可知,近年来我们正在尝试水下激光通讯,使用海水介质吸收率最小的蓝绿激光,可在100米深的海下与水面保持实时通信。不过,该装置依然处于试验阶段,功耗和体积都比较大,尚不具备实用性。

国产水下无人机被他国渔民捞起,外表锈迹斑斑,疑似与母船失联

“海翼”水下无人机

此次印尼方面捞起疑似漂流失联的“海翼”,说明我们在潜航器水下通信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减少装备损失率,更好地完成水下科考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