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目前,全球在建三代壓水堆核電機型主要包括:AP1000、EPR、VVER系列中的三代機型、APR1400以及“華龍一號”等。除了韓國的APR1400之外,其它型號中國都有。所以,我們更有必要對鄰國出品的這款“出口型”三代核電站加深瞭解……

韓國可以說是核電界的後來者,但在30多年的發展中,韓國的核電建設從未間斷過。而其他大多數國家和核電供應商,由於多種原因已經中斷核電建設數年,甚至數十年。從未間斷過的核電建設使韓國積累了豐富的核電項目管理和建設經驗,這是韓國核電出口取得成功的一個基本要素。藉助阿聯酋項目,韓國將有機會將其數十年來積累的連續性建設經驗推向全球,並可能為其將來獲得更多海外核電項目奠定基礎。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APR1400核電站模型


APR1400是韓國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System80+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韓國對其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該機型具有先進的設計概念及安全特性。目前韓國和阿聯酋正在建設使用該機型的核電機組。

在韓國,首臺採用APR1400技術的核電機組是Shin Kori核電站(古裡核電站二期)3號機組,已經於2016年年底實現商運,後續APR1400機組仍在建造過程中。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首臺採用APR1400技術的核電機組是Shin Kori核電站(古裡核電站二期)

在阿聯酋,4臺APR1400核電機組正在阿布扎比核電站進行建造中,其中1號機組已經接近完工。 下圖為去年3月2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和阿布扎比王儲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出席了慶祝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第一座核能反應堆建設完成的儀式。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慶祝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第一座核能反應堆建設完成的儀式。

韓國在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出口創匯……全流程有“教科書般的嫻熟手段”,這點十分值得天朝認真學習!(LNG技術也是如此,因此韓國基本壟斷世界LNG市場。)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先進的核電技術

韓國正在向海外推銷的主力堆型APR1400具有先進的設計概念及安全特性。其電功率為1450MWe,設計壽期長達60年,抗震設計標準達到0.3g,採用了先進的堆芯保護技術和事故緩解措施,安全性能突出。與歐洲壓水堆和AP1000等先進核電技術相比,APR1400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為出色。韓國正在開發的三代加APR+是一種可供出口的更先進的核電設計,其電功率達到1500MWe,安全水平是APR1400的10倍,經濟性比其高出10%,施工週期進一步縮短到36個月。技術是核心競爭力,韓國核電技術的先進性是其走向世界的一項硬實力。

優秀的安全性

優秀的安全記錄是韓國核電工業成功打入世界市場的決定性因素。阿聯酋核能公司首席執行官曾指出,與其他公司相比,韓國核電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從未中斷過的安全、穩定運行記錄。該國20座核電廠30年來從未發生過一起事故。其高安全性可以從“隨機停堆率”(由於設備故障或人為失誤導致計劃外停堆的頻率)上看出來。上世紀80 年代中期以前,韓國核電廠的平均非計劃停堆率為5;到了90年代,該指標降至約1,1998年之後降至1以下;2008年降至0.35。相比之下,美國、法國和加拿大2008年的指標均在1以上。2010年,韓國的這一指標進一步降至0.1。

出色的運行效率

核電廠的容量因子是評價核電運行管理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韓國核電廠的容量因子近10餘年來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較高水平上。2005年該指標達到歷史最高值95.5%。 2008年雖然降至93.3%,但仍然是6個核電出口國家中最高的,比美國高3.4%,比全球平均值高13.9%。韓國核電廠的平均功率損失率為 3.6%,也是世界最低的,遠低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值6.4%。這些都反映了KEPCO在運行管理和技術方面的突出能力和高度可靠性,也是其能夠打動阿聯酋的一個關鍵要素。

造價低、工期短

韓國核電技術在造價和工期方面均具有競爭力。APR1400的造價為 2300美元/千瓦,低於歐洲壓水堆(EPR)等其他同等規模的核電造價。它採用了創新的施工技術和程序,首批兩臺機組(新古裡3、4號)的預計工期僅為 48個月,為世界最短。造價低、工期短,使APR1400具備了出色的經濟性。

韓國核電成功出口的經驗

堅定不移推進核電技術自主化發展

核電技術自主化是韓國幾十年來始終追求的一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是通過一項長期、合理、有序的國家政策實現的。歷經20餘年,韓國從技術引進到消化吸收,再到大膽創新,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開發出先進的OPR1000和APR1400(先進壓水堆),形成了自主技術品牌,並正在開發先進的三代加核電技術 APR+。

韓國於1987年與當時的美國燃燒工程公司達成一項為期10年的核電技術轉讓協議,開始正式吸收和消化壓水堆核電技術。此後,經過8臺核電機組的建設,韓國開發出了自主化核電品牌“韓國標準核電廠”(KSNP)。1997年,技術轉讓協議到期,KEPCO和西屋電氣繼續簽訂了為期 10年的技術使用許可協議。在此期間,韓國繼續開發自主化核電技術。2007年,許可協議到期,韓國經過慎重考慮,沒有更新許可協議,而是代之以合作協議,其目的是開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開拓國際市場。為此,從2007年起,在韓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開始由KHNP帶領國內大部分核相關單位,以APR1400為基礎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加堆型APR+。按照韓國的Nu-Tech2030計劃,到2012年年末,韓國將掌握剩餘的三大核心核技術,即:人機界面系統、電廠設計核心代碼和反應堆冷卻劑泵。屆時韓國將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技術,在海外市場的開拓方面,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縱觀韓國核電技術的整個發展過程,從最初的交鑰匙工程到最後的APR+技術開發,其主線始終是核電技術自主化。核心技術別人不可能白送,也不可能花錢買來,道路只有一條,即堅持走自主化發展。韓國正是始終堅持這條信念,才取得了成功。

政府參與合理引導和大力支持

在韓國核工業的發展過程中,韓國政府始終給予了合理的引導和大力的支持。在核電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化過程中,韓國政府制定了合理的政策,韓國企業一步一步掌握了核電技術,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在進軍國際市場的過程中,韓國政府依然積極為韓國企業提供政策、外交、財政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阿聯酋項目談判,韓國政府就發揮了重大的協調作用。在土耳其項目中,也是在政府的支持下,KEPCO才放棄對土耳其政府提供擔保的要求,使其在土耳其項目中重獲優勢。因此,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韓國核電進軍國際市場的堅強後盾和重要保證。 2011年11月,韓國政府審查並通過了第四個《核能振興綜合計劃》,計劃將核電事業扶持成為下一代主要的出口產業。按照該計劃,到2030年韓國將成為世界第三大反應堆出口國,佔有20%的世界核電市場份額。

整體出擊合力開拓國際市場

韓國核電企業進軍世界核電市場的一個優勢是其整體性。無論是在國內項目上,還是在國際項目上,以KEPCO為統帥的韓國團隊始終是一個分工明確、指揮有序、運轉協調的整體。KEPCO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中,特別強調“一個KEPCO”,即在對外核電項目中,KEPCO是唯一的統帥,負責談判和簽訂合同以及主導整個項目,其他企業在其帶領下提供一站式核電服務。這種整體性使韓國企業能夠團結一致、協同作戰,從而產生最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從外部來看,KEPCO 是一個整體,但在其內部,專業化分工非常明確。KEPCO負責總包,韓國水電核電公司(KHNP)、KEPCO工程建設公司、KEPCO核燃料公司、斗山重工、三星建設等下屬或外部公司分別負責各專業領域的工作。這種對外整體、對內分工的模式把整體性的凝聚力和分工合作的專業性結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穩紮穩打量變到質變

韓國打入世界核電市場並非一蹴而就。韓國在取得阿聯酋項目之前,已經參與了多項海外核電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出口經驗,並最終在阿聯酋項目上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獲得了完整的項目。

例如,KEPCOE&C在2008年贏得西屋公司一份價值300億韓元的設計服務合同,向西屋提供了AP1000核島和輔助設施的設計服務。這是韓國首次向美國出口核電技術,具有劃時代的意義。2008年6月,斗山重工贏得一份為美國兩臺新建AP1000核電機組供應主要設備包括蒸汽發生器和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合同,價值1.95億美元。另外,它還在為中國的AP1000核電項目供應主要設備。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在阿布扎比建設中的APR1400


由此可見,在核電這種大型項目上,必須穩紮穩打,從小到大,逐漸積累經驗。待到能力和時機成熟之時,獲得成功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

韓國向海外推銷的核電技術不僅限於APR1400,它還在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推出不同的設計。APR1400在阿聯酋獲得成功之後,KEPCO計劃以此為基礎向歐洲市場推出歐版設計,即EU-APR1400,特別是在芬蘭。韓國還在向印度尼亞西推銷其OPR1000技術。另外,KEPCO在2010年宣佈將以OPR-1000為基礎推出一款面向國際市場的三代堆型APR-1000,主要面向中東和南亞。這種根據不同市場需求推出特定產品的策略使韓國在核電出口方面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獲得成功的機會也就更大。

人才培養內外結合

韓國不僅重視國內核電人才的培養,同樣也非常重視對外人才的培訓。KEPCO及其下屬企業均建有教育培訓機構,同時面向國內外提供核電項目相關培訓服務。2010年,KEPCO在韓國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了國際核電研究生院,以更好地為海外項目培訓人才。韓國的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加強本國在核電方面的國際交流,發揮傳播和宣傳韓國核電技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夠為其海外項目提供優質的本地人才,與當地核電部門建立良好的關係,從而促進海外項目的順利實施。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華龍一號”核電站模型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講解三維動畫

用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的話說:“出口一個核電站,相當於出口100萬輛桑塔納轎車。”除了經濟效益,核電出口更具有戰略意義。當前,中國三大核電公司各有海外側重區域。中廣核的目標市場 ,除了英國、羅馬尼亞、烏克蘭,還包括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中核的重點目標市場則為阿根廷、非洲;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核技”)的海外重點則是南非和巴西。三大核電巨頭的中核、中廣核、國核技都宣稱,自己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領先的三代核電技術,分別為中核的ACP1000、中廣核的ACPR1000和國核技的CAP1400。這其中,國核技認為CAP1400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代技術,在安全性和先進性上是ACP1000、ACPR1000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國際上競爭能力最強。


“華龍一號”仍需努力——韓國早已成為核電強國

華龍一號

打破國內“惡性競爭”的困局,結束“三雄爭霸”的局面,實現資源整合,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國際競爭——這才是當前中國核電技術“走出去”的根節所在……希望中國核電技術也能和高鐵技術一樣,成為中國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