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嬪們的月俸祿有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平?

野說趣史


清朝妃嬪的俸祿是有嚴格規定的,不同的級別有相應的待遇。康熙對沿用明朝的後宮典制進行了改進,後宮妃嬪共分為八個級別,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清後宮妃嬪的收入主要以年度來計,由兩大部分組成,即固定的年俸祿和過年過節的獎勵。固定的年俸主要由銀兩、糧食、衣料及日用品構成,吃、穿基本夠用,主要的花銷就是打點下人。

清朝妃嬪的月俸祿如下:

皇后:白銀月俸83兩(年俸為1000兩),各種緞料均為2-6匹(年俸),其它綢、紗、綾、絲、布2-40匹(年俸),還有棉、絨、貂皮等。

每日用品有:豬肉16斤,羊1盤、雞、鴨各1只,各種米均不超過2升,白麵不超8斤,雜糧不超1斤,白糖1斤,其它蜂蜜、核桃仁、松仁、枸杞、幹棗等乾貨均不超過5兩,豬油、香油均不超過1斤,其它蛋及瓜果蔬菜均是論個。

皇貴妃:白銀月俸66兩(年俸為800兩),各種緞料、綢料、紗料、綾、紡絲、布料、棉花及貂皮較皇后基本減半。

每日用品有:豬肉12斤,其餘的日用品基本差不多。

貴妃:白銀月俸50兩(年俸為600兩),衣布料與皇貴妃基本一樣,在個別珍貴的的材料上有所減少,比如貂皮。

每日用品有:豬肉9斤8兩,羊15盤(每月)、雞鴨共15只(每月),其它基本一樣,個別略有減少。

妃:白銀月俸25兩(年俸為300兩),衣布料與貴妃基本一樣,略有減少。

每日用品:豬肉9斤,羊15盤(每月)、雞鴨共10只(每月),其它的米、面、油、乾貨等比貴妃略微減少。

嬪:白銀月俸16兩(年俸為200兩),衣布料與妃一樣。

每日用品:豬肉6斤8兩,其餘與妃一樣。

貴人:白銀月俸8兩(年俸為100兩),衣布料與嬪基本一樣,烏拉貂皮減半。

每日用品:豬肉6斤,羊15盤(每月)、雞鴨共8只(每月),其餘比嬪稍有減少。

常在:白銀月俸4兩(年俸為50兩),衣布料只有緞、綢、紗、綾、絲、木棉。

每日用品:豬肉5斤,羊15盤(每月)、雞鴨共5只(每月),其餘種類與數量均有所減少。

答應:白銀月俸2.5兩(年俸為30兩),衣布料與常在一樣。

每日用品:豬肉1斤8兩,羊15盤(每月)、雞鴨共5只(每月),其餘只有米、面及蔬菜。

清朝的這些妃嬪們,日常用度的物品都是定額髮放,這些物品只能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需要。嬪以上的身份比較尊貴,生活是相當不錯的,但貴人、常在、答應比起她們就有些寒酸了。

那麼,這些妃嬪的收入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呢?

清朝乾隆年間的大米約15文錢/升,一升米約合1.5斤,宮廷的米應該是上等好米,我們按現在超市中4元一斤的價格來算,則一升米價格為6元/升。1兩白銀合1000文錢,那麼1兩銀子約合1000/15×6=400元,就是說清朝的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400元。

我們可以得知:

皇后:月俸83兩白銀對應現在3.3萬元,年薪為40萬元;

皇貴妃:月俸66兩白銀對應現在2.6萬元,年薪為32萬元;

貴妃:月俸50兩白銀對應現在2萬元,年薪為24萬元;

妃:月俸25兩白銀對應現在1萬元,年薪為12萬元;

嬪:月俸16兩白銀對應現在6400元,年薪為8萬元;

貴人:月俸8兩白銀對應現在3200元,年薪為4萬元;

常在:月俸4兩白銀對應現在1600元,年薪為2萬元;

答應:月俸2.5兩白銀對應現在1000元,年薪為1.2萬元。

由此看來,清朝皇后的薪資水平處於現在的白領與金領之間的水平,皇貴妃與貴妃相當於現在的白領水平,妃嬪屬於藍領階層,而貴人、常在、答應就屬於沒領階層了。所以說,清朝妃嬪的薪資水平並不算高,嬪、貴人、常在、答應這些人平時需要省吃儉用來維持生活,所以這些人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富裕。


野史也是史


清朝妃子按照品級,從上往下,分別是:

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

是不是覺得很低?那是當然的,因為妃子根本不靠這個固定的薪俸活。

妃子拿到的錢真正的大頭在常例,這個也是有品級之分的。像貂皮,綢緞之類的多了。可以說日用飲食,不花一毛錢,全部包圓了:

以“妃”為例,除300兩銀子的年俸外,每年還能得到蟒緞1匹、織金1匹、妝緞1匹、倭緞2匹、閃緞1匹、金字緞1匹、雲緞4匹、衣素緞2匹、藍素緞1匹、帽緞1匹、彭緞3匹、宮1匹、潞2匹、紗4匹、裹紗5匹、綾5匹、紡絲5匹、杭細5匹、棉納5匹、高麗布5匹、三線布2匹、毛青布10匹、深藍布10匹、粗布3匹、金線10絡、絨5斤、棉線3斤、木棉20斤、裹貂皮10、烏拉貂皮20。

像生孩子了,過生日了,把皇帝伺候開心了,都會有額外的賞賜,珠寶,錢財,物品都有。這個就叫做“賜俸”。

而且皇宮裡面,所有吃穿用度,按照品級,供給各個妃嬪,都是不用花一毛錢的(就說個最簡單的,今天清朝的皇家用的瓷器有多貴?一個花瓶一套房不誇張)。

在皇宮裡面,賺的錢就是攢下來的錢,因為妃子根本找不到花錢的地方(除非打賞下人,走走人情)。最近放的《如懿傳》裡面的嫻妃,不就是常常把錢貼補家用麼(皇家賞賜的東西不能給,否則是大罪)。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好在清朝時期關於妃嬪的俸祿有記載,不然當真不好解答。

乾隆年間編纂的《國朝宮史》記載:“清朝後宮的年薪分為九個等級,分別是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而這部分年薪是由三部構成,一是固定年俸祿;二是生活補貼;三是獎勵;”

他們對應的年俸祿如下:

皇太后——黃金20兩,白銀2000兩;

皇后——白銀1000兩;

皇貴妃——白銀800兩;

貴妃——白銀600兩;

妃——白銀300兩;

嬪——白銀200兩;

貴人——白銀100兩;

常在——白銀50兩;

答應——白銀30兩;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等級的宮妃,他們的相差是巨大的,俸祿是一個方面,待遇也相差極大,上面提到的是她們的基本年俸祿,也就是基本工資,另外根據每個等級還有不同的生活補貼(生活用品、綢緞、裝飾品、柴米油鹽等)、獎勵(年終獎之類的, 比如節日獎勵、生日獎勵,生育獎勵)。

所以摺合成人民幣也是非常可觀的,有學者推算,清朝時期的一兩黃金大約是3000元人民幣,一兩白銀是300元人民幣,由此可以得出:

皇太后——66萬元;

皇后——30萬元;

皇貴妃——24萬元;

貴妃——18萬元;

妃——9萬元;

嬪——6萬元;

貴人——3萬元;

常在——1.5萬元;

答應——9千元;

這樣一看,差距巨大,怪不得後宮爭奪如此激烈,各個都想往上爬,然而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清朝皇宮的開支非常大,尤其是後宮妃嬪的日常生活費就已經是高額支出,就連級別最低的答應,每天還要供給1.8斤豬肉。

那麼折算成月薪又是多少?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

皇太后——660000/12=55000元;

皇后——300000/12=25000元;

皇貴妃——240000/12=20000元;

貴妃——180000/12=15000元

妃——90000/12=7500元;

嬪——60000/12=5000元;

貴人——30000/12=2500元;

常在——15000/12=1250元;

答應——9000/12=750元;

這是直接換算成人民幣時,他們的月俸祿,不敢想象,這偌大的俸祿差距,換做是你在後宮,會不會拼盡全力努力向上爬,原來後宮也和公司制度一樣,人們都喜歡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古人亦是如此。

因為從答應到皇太后,他們的差距太大,這還只是俸祿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地位上的差距,達到皇后級別的還會在乎這些俸祿嗎?

而題中所問到的妃嬪的月俸祿和現如今的水平怎麼樣?

妃的月薪是7500元,嬪的月薪是5000元,當然對比現在,要看在什麼地區,倘若還是在北京,應該是有些低了,如果在普通縣城,這是很多人都達不到的,因為普通縣城底薪才1800元或者2500元,好一點的有提成制度。

注:以上推算全部根據“1兩黃金3000元,一兩白銀300元得出,而且金銀純度應該也不同,如數據有誤,請諒解”。


羽評郡主


據網上資料,清朝妃子年收入,按照品級,從上往下,分別是: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


清朝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大概等於200—300元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是皇后,一年最多也就拿到30萬元(按300算)。而最低的答應一年不過9000塊。

哇,這麼一看,妃嬪們的工資不高呀。連後宮之主皇后,一年才30萬,這比現在的我當然好點,但是!隨便一個開餐館的收入都要超過清朝堂堂皇后。

但是,妃嬪們雖然工資不高,但人家工資基本不動!吃的穿的住的都不要錢!淨收入!

而且,妃嬪們除了基本工資,福利更多!

各種節假日、生日、生孩子、滿月,按照慣例,皇上都會另行賞賜。例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賞賜,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寧綢9匹、緞9匹、宮綢9匹、春綢9匹、紗9匹、綾9匹。

生孩子或者是孩子滿月,皇帝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

除了這些固定工資與福利,誰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龍顏大悅,隨時都會得個大“紅包”,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幾倍呢。

當然,品級高,除了工資多,也會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誰會嫌待遇好呢?自己沒處用,不還可以拉拔一下娘屋裡麼?


所以,妃嬪們還是會爭的,尤其那9000一年的答應,為奔小康也得使把勁兒。


錢多多368


在清朝,妃嬪們每月所領的並不是俸祿,而是月例,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零花錢。按照清朝宮室的文檔記載,妃嬪們的月例並不高,以皇后為例,一年累計月例才只有1000兩,皇太后最高也不過年金20兩,白銀1000兩。

皇后:年薪白銀1000兩,宮女10名

皇貴妃:年薪白銀800兩,宮女8名

貴妃:年薪白銀600將,宮女8名

妃:年薪白銀300兩,宮女6名

嬪:年薪白銀200兩,宮女6名

貴人:年薪白銀100兩,宮女4名

常在:年薪白銀50兩,宮女3名

答應:年薪白銀50兩,宮女一名

除了月例會有限制之外,吃穿用也有限制。比如皇后的吃穿用,每天豬肉配16斤,白麵7斤八兩等,千萬不要覺得這些很多,皇后領這麼多是需要供皇后宮中所有人用的,所以這麼多的配給其實並不多。之所以皇妃們的月例會這麼低主要和清朝的制度有關,清承明制,對皇室所用多加節制。


也正是因為皇家賞賜的少,才不少妃嬪們都會另闢蹊徑,謀取發財之道。在胡思敬的《國聞備乘》中就有記載,光緒寵妃珍氏一次賣官鬻爵就高達四萬兩白銀,以此補貼用度。

我是頭條作者圍知歷史,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宮中等級森嚴,尊卑十分明顯,首先我們要搞清楚清朝嬪妃的等級,因為不同的等級,待遇差距很大,只有分清等級才能算出這筆帳。

清朝後妃制度

清朝入關之前沒有建立后妃制度,妻妾一律統稱為“福晉”,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皇太極的時候,就相對講究了。

清朝12帝的后妃數量表

順治入關之後,后妃數量也增多了,如何加強後宮的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通過不斷的完善,終於建立起了相對成熟的後宮嬪妃制度。

清朝的后妃共分為八個等級,不同 的級別在宮中的膳食、冠服、頭飾、禮節、遇喜(生育)儀仗各方面都享有不同的待遇。

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過夜的宮女,不在等級之內。)

通常情況下,皇后設一名、皇貴妃一名、貴妃兩名、妃四名、嬪六名、貴人、常在、答應和官女子沒有固定的數額。

皇后由10名宮女侍奉、皇貴妃由8名宮女伺候、貴妃也由8名宮女伺候、妃由6名宮女伺候、嬪也有6名宮女伺候、貴人由4名宮女伺候、答應由3名宮女伺候、常在由2名宮女伺候。

皇后的年例,白銀1000兩;

皇貴妃的年例,白銀800兩;

貴妃的年例,白銀600兩;

妃的年例,白銀300兩;

嬪的年例,白銀200兩;

貴人的年例,白銀100兩;

常在的年例,白銀50兩;

答應的你年例,白銀30兩。

當然,這些只是年例錢,各種節假日、生日、生孩子、滿月,按照慣例,皇上都會另行賞賜。

例如,皇后的生日,皇帝會賞賜,黃金90兩、白銀900兩、上等綢緞45匹、蟒緞9匹、緞9匹、寧綢9匹、宮綢9匹、紗9匹、春綢9匹、綾9匹。

生孩子或者是孩子滿月,皇帝會發紅包:皇后白銀1000兩、幣300端、皇貴妃500兩、幣200端、貴妃400兩、幣100端、妃300兩、幣70端、嬪200兩、幣40端、貴人100兩、幣20端、常在100兩、幣20端、答應50兩、幣10端。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如果把皇上伺候舒服了,龍顏大悅,隨時都會發“紅包”,這些可能是年例的好幾倍,所以,就不難理解紅宮嬪妃花樣百出爭寵了,因為直接和經濟利益掛鉤。

那麼,她們的年例相當於我們現在多少錢呢?我們只能根據當時的購買力來做一個粗略的對比,因為通貨膨脹等各種原因,不可能太精確。

那時候的一兩銀子大概相當於人民幣300元,一兩黃金相當於3000元,按照這樣算的話,皇后的年例大概是30萬左右,而最下等的答應只有9000元,當然,再加上其他的收入,就會更多一些

我們看到的清宮劇中,這些後宮嬪妃錦衣玉食,衣著華麗,個個都是有錢的主,根本不用考慮錢的事兒,事實上真是這麼回事兒嗎?

當然不是,雖然吃飯、住房不用花錢(從皇后到答應,每天的吃喝用度另有一個分配方案,因為太過於複雜,這裡就不詳細表述,我們就知道她們吃飯不花錢就行了),我們也知道,除了吃穿住行,還有人情世故,對於後宮嬪妃們,這才是大頭。

這麼多人跟著你,逢年過節都要賞賜;買貴重首飾、漂亮衣服,打扮的光鮮些都要自己花錢;想接近皇上,把自己的牌子放到最顯眼的地方,同樣要賄賂管事的太監;皇上來了,做一點拿手好菜,留著皇上的胃,也要花錢。再加上國家發生個三災六難,皇帝為了裝面子,來個後宮帶頭節儉,年例說扣就扣;等級低的貴人和常在、答應,工資拖欠你幾天也很正常,而且,物價上漲,後宮的規矩卻多年不變,同樣影響收入。


所以,後宮的生活並不像電視上演的那樣,品級低的後宮嬪妃,往往不夠花,還要孃家補貼,而且還要自己動手做針線活,補貼用度,一年下來,其實剩不了多少錢,因此,到了危急的時候,不得不變賣首飾救急。

而品級高的皇后、皇貴妃和貴妃們來錢的門路多,皇上賞賜的也高,而且可以運用自己的能量對皇帝的決策、官員的升降帶來一定的影響力,所以,雖然外臣不準結交內宮,但是,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本無法隔斷,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通過各種途徑向後宮輸送利益也就非常正常了。但是,級別高,花銷用度也就相應增大,賞賜下人也就水漲船高,有時候,皇后的一個賞賜比答應的年例都多。

其實,現實中的後宮雖然沒有影視劇中那樣光鮮亮麗,但是,級別、寵幸直接和經濟利益掛鉤,和生活水平相關,後宮女子們為了上位各顯神通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後宮就是一個縮小版的官場,為了獲得地位,就必須有付出,侍奉好皇上、處理好與上級的關係,這樣才能一點點的爬上去,也就能獲得相應的待遇,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在清宮劇裡面,後宮嬪妃們一個個不愁吃不愁穿,打扮得花枝招展,競相爭奇鬥豔,獲取皇帝的歡心。其實,這些後宮嬪妃,上到皇后娘娘,下至答應,都是要靠領工資過活的。



按照清朝的後宮制度,在康熙時期趨於完善,有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若干(無定數,全靠皇帝喜好)。不同的等級,決定著不同的待遇。

等級最高的自然是皇后,為後宮之主,東西十二宮中可以任意選一宮居住,是為中宮。按例,皇后每年的工資為1000兩白銀。清朝1兩白銀的購買能力大概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皇后一年多工資大概相當於現在20萬到30萬之間,至少相當於中產階級了。

除了皇后之外,皇貴妃的年薪是800兩,貴妃600兩,妃子300兩,嬪200兩,貴人100兩,常在50兩,答應30兩。按照這個工資,貴妃的年薪還能有個十幾萬,但是到了妃和嬪這個級別,年薪已經不足了十萬了。最慘的是答應,年薪已經降到1萬以下。

但是,這些年薪可以算是純收入了,因為這些後宮的嬪妃,都是包吃包住的。

皇后住的是中宮,皇貴妃、貴妃、妃這個三個級別的嬪妃,都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主宮之中,而嬪、貴人、常在、答應這幾個級別的嬪妃,雖不能住主宮,但是同樣可以住在東西十二宮的偏院中。

而每日的食物,也是按照各自的級別分發的 。比如說皇后每日可以領到豬肉16斤,羊肉1盤,雞鴨各一隻,米4升,面9斤,其餘蔬菜水果也是應有盡有。當然,像級別低的答應,每日就只能領到1.8斤百米了。


吃的有了,住的有了,接下來就是穿的了。以皇后為例,每年可以領到各種綢緞綾紗90匹、布60匹、貂皮90張,另外還有各種絲線若干等。而級別最低的答應,則只有絲織品8匹。

除了這些固定的收入,後宮嬪妃還能不定時的獲得皇帝的賞賜,最簡單就是給皇帝生孩子。比如說皇后生一個孩子,在嬰兒滿月時顆獲得白銀1000兩,衣物100匹;答應生孩子,嬰兒滿月時也有白銀50兩,衣物10匹的賞賜。

另外,在逢年過節,皇帝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萬一皇帝心情一好,也會給嬪妃們進行賞賜。當然,所有的賞賜,都是和嬪妃的等級相關的。所以後宮的嬪妃們一個個想要往上爬,並不是虛榮心作怪,而是關係到她們的切身利益。


小鎮月明


清朝皇室發給嬪妃的月例錢,不能稱為俸祿,畢竟不能算是上班。

但是比起清朝一品大員的工資(俸祿),那算是多的。

清朝一品大員的年俸在180兩左右,這點錢放在民間普通老百姓家,那是筆鉅款,一年的柴米油鹽沒問題,還能置上很多畝地了,可以做個積善之家了。但是在京城裡,可以請一頓很不錯的客了,或者做一身很不錯的官服了。所以工資外收入才是清朝大官們當官的意義,畢竟光養廉銀一年都要過萬兩銀子。


而嬪妃們的收入,從皇后月例1000兩依次遞減,皇貴妃800兩,貴妃600兩,妃子300兩,嬪200兩。這也就是說,從皇貴妃到嬪,9600兩到1200兩不等。最低的嬪也是一品大員俸祿的6,7倍。

但是嬪妃們想靠這月例錢做點什麼,基本上聊勝於無。原因很簡單,由於嬪妃們無法出宮,所以這點錢基本上只能在宮裡花。民間1文2一個的雞蛋,內務府的報價是10兩銀子。所以嬪妃們的月例錢的實際購買力必須超乎想象地打折。


那嬪妃們的日子豈不出乎意料地差?特別是嬪以下的一個月只有幾十兩銀子的豈不得餓死?其實也不然。

因為月例錢說白了它不是工資,只是所謂的“零花錢”。嬪妃們實際上都是“包吃包住”的。


每天嬪妃的吃穿住,都是按照不同等級,住什麼房子,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樣的伙食,都是保質保量供應的。比如嬪妃裡最低一級的嬪,一天可以領6.8斤豬肉,2兩白糖,2升米,3斤面;一個月還可以領半頭羊;一年可以領1匹宮綢,2匹雲緞,3匹錦綢,等等。

總之只要達到嬪妃的級別,基本都有獨立宿舍,衣食飽暖絕對不成問題。

所以對於嬪妃們來說,月例錢的主要用途大都用來打扮自己,賄賂太監。


因為不同等級差別真的不是一丟丟。賄賂太監,自己的綠頭牌子就有機會在皇帝的晚飯後的盤子裡靠前頭些,多出現幾次。皇帝一高興,多寵幸幾次,生皇子的機率就多了,生皇子機率一多,晉升的機會就更大了。

清朝後宮的妃嬪這類正主,都不是憑空直接封的,而是對皇家香火旺盛有功勞才封的,沒有子嗣幾乎很難有機會被封為妃嬪類的正主。

所以清朝嬪妃們的月例錢用現代價值水平來測算都沒有意義。


有專家測算過清朝一兩白銀購買力相當於現在200元人民幣,那麼嬪妃們一年在24萬到192萬不等。炒米認為這個算法不能算嚴謹。因為按照內務府的雞蛋作為參照物,皇貴妃一年可以買960個雞蛋,嬪一年可以買120個雞蛋。現在市場上一個雞蛋1元人民幣,難道妃嬪們一年才120塊到960塊不等?

但是妃嬪們除了月例錢,吃穿用度按照內務府的賬算下來,那就是2400萬到19.2億都不等了吧?


炒米視角


皇宮中的妃嬪向來都是富貴有餘,快樂不足的。吃穿用度都被安排的妥妥帖帖的,就像籠中的金絲雀,看著好看,卻失去了最珍貴的自由,但是那時候的女子命運是不由己的,所謂一入宮門深似海。所以即便她們每天的任務就是吃好喝好打扮好,偶爾被皇帝臨幸一下子,也是有工資的。只當是一種補償吧,況且如果沒有銀子傍身,在後宮也是寸步難行的,只是工資也是有嚴格等級的。

清朝妃嬪們年薪是這樣的:

  • 皇后(銀1000兩);皇貴妃(銀800兩);
  • 貴妃(銀600兩);妃(銀300兩);
  • 嬪(銀200兩);貴人(銀100兩);
  • 常在(銀50兩);答應(銀30兩)。

這是個什麼水平呢?按照一般的計算方法,扣除一切干擾因素,那麼當時一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200元到300元人民幣,這裡按照300元來算的話,就是這樣的:

  • 皇后(30萬);皇貴妃(24萬);
  • 貴妃(18萬);妃(9萬);
  • 嬪(6萬);貴人(3萬);
  • 常在(1.5萬);答應(0.9萬)。

這樣一看也並不是很多,尤其是妃以下的,月薪都在萬元以下,而答應月薪還不到一千元。這樣一看是不是這些女人過得很不好的?別急,實際上這只是一部分。

同樣是皇帝的女人,區別對待是很明顯的,當然區別對待的還不僅僅是年薪,還有衣食住行。實際上,後宮的妃嬪是包吃包住包穿包用的,每年各種的綢緞、布匹和貂皮等各個宮中都是有定例的。然後就是日用品,這方面主要是飯菜等,每個宮中的吃食也是有定例的,同樣從皇后到答應逐次減少,到了答應這裡,能分到的吃食是比較簡單的,並且數量也是很少的,但也比尋常女子的吃食要好很多。

這樣再一看,那麼上面說的年薪實際上就只是零花錢,用現在的成年女子形容並不太合適,可以想象成一個家庭中的女兒,有吃有住有衣服穿,然後每月有筆不錯的零花錢,一年下來零花錢都是按萬為單位來計算的。

而且,這還不是零花錢的全部,實際上每逢特殊日子,皇帝還會有各種賞賜,比如生辰,比如生孩子,比如孩子滿月,還有冬至、過年等節日等等,都可能有賞賜,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零花錢。

那麼這些零花錢要怎麼花呢?在宮中什麼不用花錢,是不是這些錢就只能攢著發黴呢?其實妃嬪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手裡沒有銀子寸步難行。

首先打扮這一項,綢緞布匹是有定例,這個不需要買,但是首飾除去皇帝賞賜之外,是需要你自己購買的,作為後宮的女人,不可能清湯掛麵的,所以化妝品還是需要購買的,這些都會花掉大筆的銀子,女為悅己者容,只有打扮好了,皇帝才可能多看一眼。

再就是賞賜,妃嬪也需要賞賜別人,自己宮中的宮女、太監需要賞,別的宮中的人有時候也需要賞,打探消息需要賞,請太監幫忙需要賞,拉攏姐妹也需要花錢等等,總之賞賜是一項重要的開支。

別看皇后的年薪也好、賞賜和日用也好,都比別的妃嬪多很多,但她需要花錢的地方也是最多的。這樣看來,上面那些年薪似乎也不是很多了。確實,有些妃嬪甚至需要從孃家拿銀子,才能在後宮活得滋潤,想吃點定例之外的,要花銀子買,想買點定例之外的用,也要花銀子,而且宮中的東西如果真花錢買的話是很貴的,

因此,倘若一個女子在後宮的品階很低,孃家又沒有錢,那麼她的日子多半要比別的妃子差上一些,需要精打細算一些。因為賞賜和打點都是必須的,如果真需要精打細算也只能從自己身上節約。

說了這麼多,再回過頭來看看妃嬪的薪水,雖然本文采取了一個差不多的換算比例,即一兩銀子約為300元人民幣,但這隻能作為一種大體上的瞭解,不能認真。因為不同時期的貨幣實際上是很難找到一種很精確的換算比列的,一般來說都是以大米的價格來算的。但是大米的價格浮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能代表一個時代,甚至同一個時期的不同地方,大米的價格都是不同的。

<strong>


蕭曉四姑娘


清朝嬪妃們的月俸祿,其實也少的可憐。

當然,少也只是賬面上少,背後的財源還是蠻多的。

而且後宮的大美女們,是封建社會中最早實現社會主義的,這個很有意思。

首先看薪資。

皇太后:白銀2000兩。

皇后:白銀1000兩。

皇貴妃:白銀800兩。

貴妃:白銀600兩。

妃:白銀300兩。

嬪:白銀200兩。

貴人:白銀100兩。

常在:白銀50兩。

答應:白銀30兩

這個薪資水平,在清朝平均一兩銀子合人民幣200左右的時代,好像年薪並不高。對比一般農民年收入10-20兩來說,妃子們的收入還算不錯的。

即便是最低級的也有30兩,這個價格,嗯,大概如幽幽的小巷,裡邊有個點粉紅色的蠟燭的屋子,跟那裡邊的辛勤的工作人員收入差不多。

如果沒算錯的話,可能現在的農民一年種地收入也就大概如30兩銀子,當然,我說的不是富農,而是像我這樣的中下貧農。


當然,這些錢看這雖然不多,但卻是純利潤,沒有什麼額外開銷。比如當朝一品大員的工資,一年也就180兩,但是卻有一年兩萬左右的養廉銀,部分封疆大吏還有一年十幾萬左右的上貢。妃子們雖然也只有幾十兩到百兩,但她們用的花的都是公家的,薪俸是每年“白撈”的。

比如後宮每年會按等級發放很多布,絨,棉,金線,貂皮等等紡織物資,再比如鍋碗瓢盆燈桌椅等等日常生活物資,再比如米麵糖醋雞鴨魚羊肉乾果零食等等食用物資。這些都是按年按月分配的,各個等級有各個等級的發放標準。

因為等級是按照皇帝的臨幸程度決定的,所以這應該是後宮中最為合理的“按勞分配”,提前實現了社會主義。

當然除了這些,每逢生日,節日,或者懷了龍種,都會有額外的補貼。即便把皇帝伺候好了,也會有額外的紅包。

可見,後宮的生活,除了刀光劍影之外,還是有一絲溫情的。大概可以理解成,只有肯張開雙腿,就可以吃上皇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