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心經》學管理

《心經》有三句話:“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這三句分別針對人的受、想、行而言,給我們指出了突破受、想、行障礙的三個方法。

“不生不滅”,意思是說,當好的感受來臨時,我們不要生起貪心,不要生起痴心;當難受的感覺來臨時,我們也不要逃避,要敢於面對,敢於接受。簡單說,就是不取不捨,好受、難受都平等接受。

“不增不減”,是說當我們樹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後,不要妄念叢生,要“不二”,要“從一而終”,把理想堅持到底,直到實現。

念上生念,事情無果。想做一件事,很好,但有的人還未行動,第二個念頭就來了:行不行呀?還沒想明白,接著第三個念頭又來了:要是別人不支持怎麼辦?之後第四個念頭又來了:失敗了怎麼辦?很快第五個念頭也來了:破產了怎麼辦?第六個念頭就是:乾脆不做了。很多知識分子就是這樣的,念頭太多。

很多老闆雖然文化不高,但生意做得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那麼多念頭,想好就去做。而很多知識分子的毛病卻是三思而後行,想好不去做,還要動幾個念頭再說。但幾個念頭過後,事情也沒影了。

所以六祖慧能在《六祖壇經》上說:“無念為宗。”什麼意思呢?他勸誡世人排除雜念妄念,專注一念。你多了念頭,念上生念,就增了“塵勞之心”。

我們決定了的事就全力以赴去做,不要再增那“塵勞之心”。選擇呀,探討呀,把事全耽擱了,把人全累死了。

“不垢不淨”,其中“不垢”就是指,不要讓過去的行為、不好的習慣像汙垢一樣附著在我們身上,不要把過去的行為、習慣帶到今天;“不淨”則是指,不要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固定了,墨守成規只會使今天的好東西成為制約明天發展的障礙。

不生不滅是針對“受”來說的,不增不減是針對“想”來說的,不垢不淨是針對我們的“行”來說的。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都指向“空”。“不生不滅”就是要空掉“受”,遇到好受的事情不要執著,難受的事情也不要逃避;“不增不減”,即要空掉“想”,這樣我們就不會妄念紛飛;“不垢不淨”則是空掉習性(行),不要受過去習慣的影響,要活在當下。空掉了“受”、“想”、“行”,過去的東西才不會對我們造成負擔。

此外,影響我們成功,影響我們幹大事的還有我們過去的經歷,包括各種各樣的創傷以及自以為是的經驗(識)。

所以,我們要學會空掉“受”、“想”、“行”、“識”,空掉它們,把我們的心空出來,“虛空”了才能裝進新的東西,我們才能虛心學習。為什麼我們說虛心學習,而不說實心學習?你的心被塞得滿滿當當,成了實心貨,那還怎麼能學得進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