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專題】你的提問,代表委員這樣回答,滿意嗎?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2019全國兩會期間,圍繞茶產業的熱點、焦點,《茶週刊》通過網絡、微信公號向全國茶人徵集向兩會代表委員的提問,經茶週刊彙總整理並根據代表委員所從事的行業方向,分別邀請代表委員進行了回答。現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Q1:

中國茶行業的現狀是“小散亂”,您認為國家從哪些方面出手才能改變這種現狀?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李雲才

全國政協委員

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巡視員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歷史文化深厚,茶葉是重要的農耕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精粹與載體之一,自唐朝開始,我國茶葉開始外傳至世界各國,已成為全球深受人們所喜愛的“綠色飲料”。現在,我國是世界最大產茶國,茶葉資源豐富,全國近20個省份均種植茶葉,涉及茶農人口8000多萬。進入新時代,綠色環保、健康富民、優勢突出的茶葉產業既符合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廣闊。為此,加快茶產業的有序發展對於國家“扶貧攻堅”“全民小康”“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推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源於小農經濟的現實,中國茶產業與其他大部分農業產業一樣,都呈現“小、散”的現狀,穩定的品質保障、市場競爭力、高附加值都很欠缺,無法適應激烈的全球竟爭,沒有特別叫得響的大品牌。

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我認為作為政府決策部門,應該在產業發展引導上,做好政策頂層設計,主管部門應確立大品牌的發展方向和產業化、集約化的發展思路,政策上要確立相應的支持重點、優化相關扶持措施,以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實現做大做強產業、助農增收的目的。

怎麼樣打造“大品牌”?一方面扶持一定區域具有最廣泛代表性品質特性的公共品牌的培育、宣傳、推介與打響,同時扶持多個支撐公共品牌的龍頭企業及其產品品牌的發展,支持企業創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拉長產業鏈、拓展新市場,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和效益,努力構建茶產業公共品牌下的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

“產業化、集約化”就是強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茶園”的利益連接方式和“品牌營銷+精深加工+初制生產+種植培管”產業分工合作機制,實現市場化發展、品牌化經營、標準化加工、規範化生產,在不斷提升質量的同時,讓企業主、工人和茶農融入同一條產業鏈;在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幫助和實現農民在產業中就業並增收致富,分享市場擴大、效益增加的紅利。

同時,鼓勵企業積極探索茶、旅、文、養等三產融合,帶動包裝、運輸、土產、民宿等多產聯動發展的新型模式,努力構建茶產業綜合園區、茶產業發展綜合體、特色產業集群,打造茶葉特色小鎮、特色村鎮,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作用和企業家的擔當精神,在產業鏈中更多地吸納村民就業,在產業鏈中幫助更多的農戶合作發展、持續發展,助推精準扶貧、產業興旺、鄉村振興。

Q2:

目前全國有機茶市場的前景如何?以寧紅為例,請談談茶產業在扶貧和三產融合方面的作法和建議。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俞學文

全國人大代表

北京更香有機茶業開發公司

好山好水出好茶,我的家鄉浙江武義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為發展有機茶創造了絕佳條件。目前,“更香”有機茶通過中農、歐盟、美國三重有機認證,465項檢測“零”農殘。“更香”有機茶在全國市場銷售形勢喜人,每年超過100噸的茶葉出口到美國、歐盟等地,市場前景廣闊,供不應求。

2009年底,我斥資2.6億元,整合重組寧紅集團。為做大做強寧紅品牌,我們大膽創新,走了兩步棋。第一是動“棋子”,融合科技和產業、銷售的“三張皮”。投資4000多萬元,興建了寧紅茶深加工項目,投資1.5億元,興建了茶葉交易市場即江南國際茶城,打造了贛湘鄂三省九縣區域茶葉交易中心。二是調“棋盤”。重點推進“一產接二連三”的互動融合發展模式,精深加工強二產,茶旅結合活三產。集團投資5億元興建了寧紅茶文化產業園,發展成為加工、科研、茶文化展示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的茶葉深加工科技園。

為帶動更多茶農脫貧致富,我們堅持綠色先行,強一產、優二產、活三產,提高綠色生態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將精準扶貧戶納入合作社入股或就業,讓貧困戶戶戶有產業,人人有收入。走出了一條“市場+品牌+企業+基地+科研+農戶”,打造綠色產業鏈扶貧新路。據不完全統計,在江西修水縣30多個鄉鎮興建了茶葉初加工廠,揪住完善合同、訂單、按勞按股分紅、保底收購、股份分紅、訂單收購的“牛鼻子”不放,與農民合作社、貧困戶深度融合,將精準扶貧戶納入合作社入股或就業,帶動了數萬茶農走上了致富之路。

Q3:

作為一名基層茶葉生產工作者,您認為應該如何從源頭保證茶葉質量?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儲小芹

全國人大代表

安徽天方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一部副廠長兼車間主任

我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大農業部門的監管力度,對茶葉種植過程實現全程監管;

第二,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聯動作用,做到信息共享,比如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信息及時反饋給農業部門,農業部門根據信息及時制定適宜措施;

第三,加大源頭生態保護,環保部門將茶園種植基地納入大環境區域監管,及時將環境監測信息反饋給農業部門;

第四,加大源頭追溯管理,市場監管部門協同農業部門,監管好從“茶樹到茶杯”的全過程;

第五,茶企建立自己的茶園,實行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管理,把茶園作為生產的第一車間來管理;

第六,加大源頭科技投入,加大源頭農業物聯網的建設,改善農產品品種,提升品質,增加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

此外,還需加強源頭適度規模化經營管理力度,嚴防無序、無度、無規開發種植基地,加大源頭茶園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經營,有序實施一、二、三產業綜合運營模式,加大源頭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多部門協作。

Q4:

中國茶產業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未來發展中的難點和痛點是什麼?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劉文新

全國人大代表

河南信陽文新茶葉公司董事長

茶產業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產業規模和產值得到了迅速提升,但截至當前,中國茶產業還存在著區域品牌強、企業品牌弱、行業發展缺乏龍頭引領等突出問題。

我認為,制約中國茶產業高速發展的痛點體現在茶葉供應量大,但名牌較少,茶農種出好茶卻賣不上好價等方面,這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缺乏品牌和市場,而品牌推廣和渠道建設又是一件龐大的工程,週期長、投入高,僅僅依靠當前茶企自身投入壓力很大。未來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茶葉小生產和大市場有效銜接,所以解決打造茶葉龍頭“航母”,品牌和渠道建設這一難題亟待破解。

Q5:

中國茶行業缺少人才,特別是現代化的營銷人才,您認為中國茶學教育在服務茶產業發麵應該進行哪些調整?

【两会专题】你的提问,代表委员这样回答,满意吗?

夏 濤

全國政協委員

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

茶產業作為三產融合度極高的應用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我國茶產業發展,茶學教育必須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加快改革傳統教育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堅持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強教師隊伍和學生的實踐能力鍛鍊,通過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推動產業技術創新,開發出適銷對路的茶產品,更好地滿足國內外消費者的多樣化、個性化需求,為推動我國茶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強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撐。

出品:中華合作時報·茶週刊

“往期好文”哪一個吸引到你了?點一下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