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張照片,見證 “涅槃”之路 鄭州疏解不動產登記“堵點”紀實


兩張照片,見證 “涅槃”之路 鄭州疏解不動產登記“堵點”紀實

2018年12月26日,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金水區分中心業務大廳秩序井然,前來辦證的群眾十分從容。


兩張照片,見證 “涅槃”之路 鄭州疏解不動產登記“堵點”紀實

2016年10月,如“潮水”一般湧入的辦事群眾,將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金水區分中心業務大廳擠得水洩不通。

疏通辦事“堵點”,消除群眾“痛點”,不動產登記事業一直在努力。從2016年8月開始實施不動產登記制度至今,時光匆匆卻自有銘記。透過兩張分別拍攝於2016年和2018年的照片,河南省鄭州市不動產登記走出的“涅槃”之路,在人們眼前清晰顯現。

這兩張照片均拍攝於河南省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金水區分中心。兩年前,因辦證難、辦證慢,如“潮水”一般湧來的辦事群眾幾乎將辦事大廳擠爆。照片中,牆上所懸掛的“高效”兩字,顯得分外刺眼。“鄭州28天僅發42本證”“房本之爭”“二手房腸梗阻”“一套房交易要12個步驟”等媒體報道將鄭州不動產登記推向輿論中心,一時間鄭州不動產成為全國不動產登記行業關注的焦點。

而兩年後,同樣是在金水區分中心,隨著以“三窗合一”為代表的不動產登記改革在鄭州成功落地,這裡早已變了模樣。“以前買賣一套房,最少要折騰12趟,現在跑一趟、遞交一份材料就能搞定。不僅‘雙抵押、雙註銷’沒有了,而且幾乎所有的業務都能‘同城通辦’了。”作為兩張照片的拍攝者,從2016年起便持續跟蹤報道鄭州不動產登記工作的《大河報》記者陳駿有著這樣地感慨。

鄭州市不動產登記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兩年來,鄭州不動產登記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認真剖析“堵點”原因,深入開展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改革,推出了一系列不動產登記新舉措,行政效率明顯提升,群眾滿意度、獲得感明顯增強。

不被歷史遺留問題“卡脖子”,疏解政策“堵點”

回首鄭州不動產登記實施初期群眾“排長隊、多跑趟、辦證難”,鄭州市不動產登記部門負責人坦言,登記部門難就難在歷史遺留問題缺少明確政策,這是如“卡脖子”般的“堵點”。

“為啥能交易,卻不能登記?”“房管局都辦完了,就差出證了,憑不動產為啥不給俺辦?”改革初期類似於這樣的質疑聲,每天都會在鄭州各不動產登記分中心響起。鄭州市許多老舊小區因歷史原因,雖然頒發了房產證,但房屋所佔土地沒有權屬信息,房屋、土地信息無法掛接;有些小區未嚴格履行開發建設相關手續,甚至少數開發商違法違規行為,導致群眾長期無法辦理房屋權屬登記,給社會造成不穩定因素。

政府不出政策,群眾合法權益就得不到保障。鄭州市政府正視歷史、直面問題、本著“信守政府承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原則,勇於擔當,在全面排查清理的基礎上,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出發,堅持“證繳分離”原則,陸續出臺了《關於處理國有建設用地上不動產登記相關問題的若干意見》等5個處理歷史遺留問題文件,系統性構築了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核心的政策體系,徹底解決了“因土地、規劃、竣工驗收等歷史遺留問題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問題,掃除了制約不動產交易登記順暢發展的58處政策“堵點”。

“只要權利人擁有合法的權屬證書都要認賬,並及時辦理不動產登記。”鄭州市政府向市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已一一兌現。如今在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有一條專闢的綠色通道為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小區業主辦理不動產登記,問題小區實現了“應辦盡辦”。據瞭解,目前鄭州全市歷史遺留問題政策性障礙已基本得到解決,以往一大批分散登記導致不能正常辦理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問題成為了歷史。曾經辦證遙遙無期的二七區綠雲小區、中原區開元銀榕、嵩嶽小區等小區居民,多年“心病”終於得解。

抓黨建聚人心,疏解隊伍“堵點”

對鄭州市不動產登記工作來說,不動產登記實施初期機構隊伍建設也著實棘手。

簡單說,就是“兩個不相適應”——登記人員能力素質與工作需求不相適應。人員來源多樣,成份複雜,從事過房屋、土地登記的人員比例較低,大多數人政策法規把握能力不強,業務辦理速度不快;機構設置與“改革初衷”不相適應。

不動產登記改革初衷是保護群眾合法權益,為經濟社會提供高效、快捷的產權保護,卻因機構設置不合理,職責分工存在交叉、重複,導致產生“雙抵押、雙註銷”等問題。

鄭州市不動產登記部門以創新黨建工作模式為突破口,打破行政構架侷限,實現了轉隸部門人員與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隊伍的有效管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黨支部與市不動產抵押辦公室黨支部合併成立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黨總支,下設13個基層黨支部,制定“鄭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黨總支議事規則”,增強決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學化。

以黨建工作為統領,聚人心、強隊伍、促改革,通過這一做法,鄭州不動產登記部門不僅破解了在機構整合“陣痛期”單位存在的“軟散小”難題,還從制度上確保了新、老國土人“心往一處使,勁兒往一處用”,同時杜絕了工作“兩張皮”,為不動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下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黨建引領’不能僅停留在口號和內部改革上,更要讓我們的服務對象切身感受到黨建引領所帶來的成效。”鄭州市不動產登記部門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當地不動產登記部門所屬業務大廳和網點,基層黨組織積極發揮黨員先鋒骨幹作用,從2018年8月開始,全市不動產登記大廳設立了“黨員示範崗”,通過動態調休的方式確保了“中午不間斷辦理業務”的制度,為群眾提供了更加便捷、貼心的服務,受到群眾的稱讚。

密切部門協作,疏通信息“堵點”

回望不動產登記實施初期,“信息孤島”也給群眾辦事添了不少“堵”。房屋交易和不動產登記各自使用自己的工作專網,系統之間不匹配,權籍調查和數據整合進展緩慢,再加上部門間溝通不暢,協同不夠,群眾為核對信息不得不來回奔波於兩部門之間,嚴重影響了政府形象。

兩年間,通過密切部門協作,打破信息孤島,鄭州“不動產登記”跑出了三次“加速跑”。

2017年初,建立部門協作機制。鄭州市國土資源和房管部門共同建立了以“聯席辦公例會、信息共享、熱線聯繫和資料共用”為核心的部門協作機制。兩部門多次召開聯席辦公會議,共同協商解決遇到的共性問題;對個性問題,通過熱線聯繫機制得到快速解決。

2017年7月,房管、國土資源部門聯合受理登記。鄭州全市範圍內實現了房管和國土資源部門間的聯合受理,交易登記環節明顯減少,辦理時間明顯縮短。

2018年10月,不動產登記、房屋交易、稅費徵繳實現“一窗受理、並聯辦理”,水電氣暖同步過戶。7項業務實現了“1小時辦結”,房屋交易、不動產登記全流程辦結時限由省政府確定的7個工作日壓縮為5個工作日,全業務實現了同城通辦,提前完成了河南省政府確定的改革目標,受到了通報表揚。

為破解“信息孤島”,2016年10月,鄭州市政府統一部署推進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平臺建設。2017年7月,市政府撥出6000餘萬元經費,保障市本級權籍調查和數據整合。2018年9月,為適應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需求,鄭州市再次加快推進數據整合,為實現房屋交易、稅費徵繳、不動產登記信息從受理到辦結,全流程實時互通共享。

眼下,鄭州市“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已駛入快車道。54項不動產登記業務可實現在線辦理,在網上開展預約、預審、進度查詢、在線繳費、在線郵寄、在線權籍申請等業務,預告登記已實現“網上申請、自動審核、現場核驗、當場發證、只跑一趟”。2018年8月,“網上首登查詢業務”開通,權利人可及時查詢到個人名下房產辦理首次登記情況。

不動產登記部門與金融機構也實現了深度融合。隨著不動產抵押電子登記證明的啟用,企業和群眾辦理抵押貸款業務時間從“周”跨越到“小時”。2018年10月10日,中原銀行順利完成首筆不動產抵押電子證明模式下的抵押貸款業務,從貸款合同簽訂到正式放款僅用8個小時。

打破部門界限,一枚公章“管到底”。2018年11月,“鄭州市房屋交易稅收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公章正式啟用。後續水電氣暖等聯動過戶,百姓只需排一次隊、遞交一份材料。

多措並舉,疏通硬件“堵點”

在不動產登記實施初期,“環境差”也常常被辦事群眾吐槽。

鄭州市不動產登記大廳面積不足600平方米,設備嚴重不足,設置在各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分中心也大多窗口少、面積小、環境差、設施不全,辦理業務需要現場取號,凌晨排隊現象較為普遍,少數登記網點甚至因群眾排隊導致交通堵塞。

對此,鄭州市緊緊圍繞“讓人民群眾滿意”目標,不斷優化辦事環境。

開展微信預約、免費複印、辦結短信提醒、網上交費等服務。微信預約服務,讓群眾現場等待時間明顯縮短;在線諮詢、網上預約、證書快遞送達機制,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各項業務。

改善硬件環境。2017年3月以來,市政府先後投入巨資,加快不動產登記硬件設施建設。主城區內新建5個不動產交易登記服務大廳,各個大廳統一設置“諮詢輔導、網籤備案、綜合受理、後臺審核”等功能分區,配置自助查詢機、便民終端、電視等設備,部分大廳實現了等候區與辦理區分離。

服務窗口前置。在全市21家銀行開設28個抵押便民服務窗口,通過登記系統與銀行業務系統互通對接,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結”。同時將不動產登記司法查控窗口前置到市中級人民法院,此舉在全國中西部地區尚屬首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