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無私性格養成記:華為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華為的紅旗為什麼從未倒下?

任正非曾在《我的父親母親》中說:“

華為今天這麼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任正非無私性格養成記:華為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

縱觀華為發展,高層領導不和睦的現象非常鮮見,能數得出來的,也就是李一男的出走了。而輪值主席制度,在國內也是獨樹一幟,有效地實現了高層的團結。

對於高層以下的人員,華為也不吝嗇多發工資。就像某網友給本汪留言說的那樣: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這些都是任正非“不自私”的體現。

薪酬體系、組織體系可以學習,那為什麼華為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因為任正非的無私無法學習。

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即使您擁有了華為的外表,如果缺乏內在的無私的基因,一樣無法成功。

那,任正非無私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今天本汪與大家說道說道。

任正非無私性格養成記:華為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無私,就是把心掏出來

任正非在《我的父親母親》中還說過:“我的不自私也是從父母身上看到的”。這句話背後,是任正非所經歷的生死考驗,是任正非窮苦悲慼的青少年時代。

任正非兄妹七個,加父母共九人,養活這樣一大家子人非常不容易。

特別是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任正非正在唸高中。“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飢餓,天天都是飢腸轆轆”。任正非說:“我青少年時期並無遠大的理想,高中三年的理想就是能吃一個白麵饅頭”。

為了果腹,老百姓也打開腦洞,發明了很多填充肚子的辦法,“紅刺果”、厥菜根、青槓子磨成漿、磨成粉,都能吃。蓖麻子都可以炒一炒“當花生吃”。

在“發明”食物的過程中也是提心吊膽,比如想把美人蕉的根煮熟了吃,但又不知道有沒有毒,於是“媽媽只准每人嘗一點”,看到大家都沒事,才敢敞開了吃。

任正非無私性格養成記:華為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這就是美人蕉,您見過嗎?

在這樣極度艱難的情況下,任正非家裡實行嚴格“分飯制”,只提供勉強維持活著的最低飯量,以最大限度保證每個人都能活下去。一旦飯量不均衡,就可能會有弟弟妹妹“活不到今天”。

“分飯制”絕非制度建設,而是對人性的考驗。在生死關頭,父母,以及作為長兄和老大的任正非,完全有條件多吃一些,至少可以“偷偷”多吃一些。因為其他幾個弟妹都很小,都還不懂事。

但爸媽從來沒有給自己“網開一面”多吃一些,即使幹著最苦、最累的體力活,也沒有“放過自己”。

那時任正非家裡窮得連帶鎖的櫃子都沒有,糧食都裝在瓦罐中,家裡沒人時完全可以偷偷去抓一兩把吃吃。但任正非也沒有這麼做。

可以說,任正非的“無私”是經歷了生死的考驗的。

但本汪更佩服的是,任正非還能經歷“富貴”的考驗。

因為歷史故事總是告訴我們,“有難同當”似乎比“有福同享”更容易。

任正非無私性格養成記:華為成功,與我不自私有一點關係

有難同當易,有福同享難


本號致力於推廣任正非講話和作品原文,本篇涉及1篇文章,私信下列序號讀原文(華為心聲社區原文):

13.《我的父親母親》(原載於《華為人》第114期,2001年02月25日)

欲讀任正非講話全集原文,請在《 》文末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