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see that?”

碎碎念:“see that?”

see that

最近小米宣布,要科层化,从扁平到竖直。听到这个消息,我倒没太惊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司大势:扁了就竖,竖了就扁。对此,我感受比较直观。

嗯,对。

很多传统工业组织,都是科层制。在这样的企业里,上面有领导,下面可能还有下属。管理风格,随领导心情多。

后来有了微信,但在传统企业里待着,敢公开在朋友圈发牢骚的,我没见过。于是,有些人不发,有些人间接发,把公司里的同事,分分类。有的屏蔽领导,有的屏蔽同事。这种挫事,我也曾经也干过。到不是屏蔽领导,而是只对领导发。

我原来的领导D君,人很好,好到老资格的员工,可以直接和他冲突。年纪轻的,可能会发牢骚。

我怯于直接发,工作不顺时,就在网上发。

像“努力没有用”、“奋斗然并卵”。然后反向操作,屏蔽所有人,仅D君可见。现在想想,的确幼稚。他的回复,歌词大意如下:好好工作、不要想太多。

那时候,微信刚出现,我用的是QQ。领导能在QQ上和员工互动的,也是没谁了。

我这样反向操作的,更是没谁了。

第二天,我准备接受暴风雨的洗礼。结果啥事没有,该干啥干啥。

但这样的牢骚,如果对老同事发,我很担心自己。

D君要顾全局,同事可以不。

其实无论领导还是同事,在科层制企业里,都不太发挥个性。不靠人管人,而是某种文化、规则,潜规则管人。

同事结婚,要给红包,直接封纸质红包。钱不多,有人情味。人情味参杂或明或暗的规则,就像苦涩的甜咖啡,味道复杂。利益冲突少时,人情味更多,和睦。表面科层,体验扁平。曾经,一张报纸,一杯绿茶,一天过去了,压力在外面。这事儿,听我师父说过。

在互联网公司,若是创业阶段,组织扁平,人员战斗力高。压力大,且在内心。这体验,很多朋友都有。

若在互联网公司里,只要实行了科层制,规模效益大,工资高一点。但人情味就没了。年轻时不觉得,年纪大了,感觉出些许苍凉。

每天下班路上,看见公司里,一个个苍白身影,逃也似地离去,有的不打卡。不清楚是工作压力大,忘了,还是已经被裁了。

也许第二天,他们就被移出钉钉群。钉钉带来的压力,远超便利贴上的工作指令。

过去,杰克·韦尔奇常把工作指令,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手下的办工作桌上。他常常问手下:“see that?”那时候,他还是GE总裁。

现在很多公司多用钉钉,办公专用,能显示已读和未读。

操作更加简便,不用问:”see th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