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店為什麼那麼貴?

開店老闆很多是子承父業,家族傳統,當然也不乏很多新人入行。在消費升級的今天,以休閒餐飲為例,很多新手湧入,但是擺在老闆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一個合適的店鋪。

小劉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面做銷售,憑著一股勤快勁,幾年下來攢了一點錢想開家包子店。選址的時候,小劉找了一個人口密集度一般的居民區,三十多平米的小店月租也沒多少,結果準備定下來時,小劉被告知要繳納10萬的轉讓費。

找個店為什麼那麼貴?

對於初次接觸開店的小劉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因為原本小劉只准備一年租金和幾萬的裝修費用,當時想著就算不夠,再從信用卡中貸一點,總歸八九不離十了。但是這8萬的轉讓費卻讓他措手不及。

後來小劉找到了我們鋪鋪旺的專業顧問,才明白,租店和租住的房子截然不同,轉讓費是指原租戶徵得房東同意後將房屋轉租,把和租賃剩餘期限,連同裝修、設備、經營的項目(貨物、加盟許可費、其他無形資產)等,一併轉給下一個租戶。

所幸的是,之前店鋪的裝修和設備都還比較新,小劉租下後並不需要翻修,只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再添點東西,換個招牌就可以開張了。

到了年底,轉店老闆相比之前更加多了,但是費用並沒有太多減少,到底是什麼讓轉讓費和租金居高不下呢?

止損心理

多數店鋪轉店大多是因為虧損導致生意做不下去了,僅有少數會因為家中急事而導致放棄店鋪經營,所以轉讓費往往是原店主想要回本的一種方式,所以難免會稍微高一些。

由於不同老闆採取的裝修風格和設備不同,所以才會導致轉讓費參差不齊難有統一的標準。店鋪如同一件古玩,到底好不好,僅憑三言兩語很難說清,很多時候還得依靠店鋪經營專家進行客觀評估。

找個店為什麼那麼貴?

從現實來看,能夠理解很多店主想要通過轉讓費回本的心理,但是這種想法有失妥當,很多店主都因為過高的轉讓費導致直到租金到期也沒有轉出自己的店鋪,最後血本無歸。合理的轉讓費,應當是根據自身實際投入店鋪的成本,根據其新舊和實用價值適當折價算入轉讓費中,將店鋪儘快轉出,才是真的止損,因為轉讓費從來不是賺錢盈利的一種手段。

房價行情

房價居高不下這點對於商用和家用住宅是一樣的,房產稅的普及確實起到了穩定房價的作用,但是要說降低房價還是很難的。

找個店為什麼那麼貴?

若是在縣城和三四線城市還好,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在一陣又一陣的房產熱之後和創業浪之後,導致無論是租房還是直接購買,都會處於一個較高的價格,這點還會因為城市內核心商業區的變化和增加而不斷進行調整,所以新人開店這些問題都要提前注意,選擇合適的時機。

開店熱潮

在近幾年的開店熱潮中2018年最為瘋狂,幾乎所有經濟發達地區的商圈,開店數量都處於飽和或者溢出的狀態,競爭極為劇烈,這是由於在國內經濟上升的同時,數十個國內知名品牌通過資本運作飛速擴張,導致一切從表面來看,18年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事實是無論是共享經濟也好,中央廚房也好,AI智能也好都還停留在試驗的層面,多數盲從的開店老闆都栽了不小的跟頭。

不過無論結果好壞,因為行業內交易量頻率加快,難免會對實際情況產生誤判,租金和轉染費受這些因素影響就變得更多了。

找個店為什麼那麼貴?

那麼我們如何規避高額租金和轉讓費呢?

1、根據項目選址

轉讓費固然很高,但是這也意味著店鋪本身有著不錯的裝修和設備,若是能合理利用,自然也可以剩下一筆開支。

例如開餐館,那麼找的店最好之前就是開餐館,如果是小超市,那麼不僅無法利用通過轉讓費獲得的物資,甚至於自己還要重新裝修,一來一回,成本就會變得很高,缺乏現金流後抗風險能力就會極差。

如果像文中開頭提到的小劉的故事那樣,他找的店鋪之前就是一家早餐鋪子,所以掏了看似很高的轉讓費後,迅速就可以開張,儘快盈利回本。

找個店為什麼那麼貴?

2、通過專家推薦找店

店裡用的設備和裝修成本,讓不懂行的人來看,就很容易被誤導,這個就像是冰箱,看似樣子差不多,但是因為品牌不同價格相差一倍也不是怪事。

找店專家能夠提供的服務,不僅是提供更多店鋪資源,更重要的是能夠準確評價轉讓費的高低,為雙方提供更加合理的成交價格,促成最終合作。更重要的是,還能為找店老闆之後經營的項目提供更多可執行的意見,這些依賴於豐富的經驗和龐大的數據庫。

總結

開店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單從準備工作來講,除去選址之外,組建自己的團隊,選一個適合自己的項目都很重要,其中選址的花費必然佔據重要比重,對於當下的市場有著充分調研,用專業知識武裝自己都可以幫助自己迴避雷區,儘早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