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

中國人從什麼時候開始買日本貨的呢?清朝時代,民國時代的往事太過於遙遠,戰後,由於日本承認臺灣,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中日雙方長期沒有建立外交關係,1962年以後在兩國沒有正式邦交的情況下籤署了LT貿易協議,即《中日長期貿易綜合協定》,雙方進行了半官方半民間的貿易,中方主要出口煤炭、鐵礦石、大豆、玉米、鹽和錫等原料,同時進口日本的鋼材、化肥、農藥、農具和機械設備等。

細說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

中日建交之後,特別是“四人幫”下臺之後,以國家計委副主任林乎加為團長的“中國經濟代表團”到日本考察,根據考察團的報告,華國鋒為首的中央確定了由日本引進技術建設寶鋼,當時盲目進口外國成套機械設備,期待短期地實現現代化,但並未成功。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新日鐵社長稻山嘉寬陪同鄧小平參觀了位於千葉縣君津的鍊鋼廠。鄧小平對稻山嘉寬說,就照這個樣子幫我們建一個廠子。寶鋼從新日鐵引進幹熄焦技術,成為國內首家採用這一技術的企業。1980年,中國國民經濟進行調整,決定緩建寶鋼,引進日本設備的合同被擱置,這是中國用僅有的外匯高價購買日本設備的時代,可以說是中國人購買日本的0.0時代。

細說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

80年代初,日本的彩電、冰箱,開始進入中國人的家庭。當時,如果誰有一臺三洋錄音機,誰便是令人羨慕的領導時代潮流的時髦人物。最初的錄音機是像一塊磚頭一樣的單喇叭盒式錄音機,後來變成了四個喇叭的立體聲。除了三洋錄音機,令人難忘的還有松下的彩電、夏普的電冰箱、東芝的洗衣機。80年代,中國的城市家庭收入不高,但是人們仍然拿出多年的積蓄,買來一兩件日本家電。因為那時家電憑票供應,人們好不容易抽籤才拿到家電購買券,即使價錢貴也不願放棄這個機會。

這個時代可以說是中國人購買日本貨1.0時代。1.0的時代還有一件不能忘記的是黃色的“面的”,當時大發的輕型麵包車興起於天津,被戲稱為“黃蟲”。雖然大發的麵包車在日本屬於被淘汰的舊車型,但開啟了中國出租車平民化的歷史。90年代起,北京滿城盡是載客的“黃面的”,成為城市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隨後“面的”迅速席捲中國,大大方便了普通老百姓的出行。但是,品質不高的面的,也容易給城市帶來較嚴重的尾氣汙染。由於尾氣排放超標,1998年以後,北京市政府大規模清除“面的”,此後,面的便退出了歷史舞臺。1.0的時代可以說是中國人想買日本貨但是買不起的時代。

細說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

中國人買日本貨2.0時代是日本汽車進入中國的家庭。索尼、尼康、豐田、日產、東芝,從家電、相機,到汽車,環顧我們的身邊,日本貨無處不在。同時日貨在國人的心目中是高質量、高技術的同義詞。但是,這個時代中國人買日本貨屢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先是2000年東芝的筆記本電腦問題。兩名美國人以東芝筆記本電腦“電腦內置的FDC半導體微碼有瑕疵,存在引起存盤錯誤而導致數據破壞的可能性”為由,向美國得克薩斯聯邦地方法院提起了集體訴訟。東芝公司選擇了和解,支付了鉅額賠償,用於向美國用戶支付和解金、發放購物券,及支付原告律師費。而對於同樣使用東芝筆記本電腦的中國用戶,東芝公司卻說投放中國的產品不存在問題和中國沒有相關的法律,拒絕任何賠償。結果索賠問題不了了之。

2001年又出現了三菱帕傑羅越野車V31、V33後軸制動油管出現嚴重安全質量隱患的問題,出現交通事故之後推脫說中國的路況不好造成的,最終被吊銷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證書並禁止其進口。這個時代的問題是日本的公司在出現產品質量問題時,對於美國用戶和中國用戶表現出不同的態度。當年對於日本的公司來說,美國市場比中國重要,對於美國用戶賠款和解,而對於中國用戶則推脫責任。而且此時小泉內閣當政,中日兩國處於“政冷經熱”的時代,日本製造在中國市場的信譽開始動搖。

2012年的釣魚島“國有化”的風波和隨之而來的中國國內反日情緒高漲,人們將憤怒的情緒投向日本品牌的汽車,中國國內各大城市連續爆發反日大遊行,許多日系車被打砸損毀。日本品牌在中國貶值,市場佔有率遭到其他外國汽車品牌取代,2012年9月份日系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量下降了40%以上,其中三菱下降63%、豐田49%、鈴木43%、本田41%、日產35%、馬自達35%。這是繼白色家電之後,日本製造在中國市場再一次滑坡。中日關係已經由“政冷經熱”演變到“政冷經冷”的地步。當時,日本國內旅遊業的損失最大,包括航空、旅店、旅客業務一片蕭條,旅遊業發出驚慌的“悲鳴”。

細說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

2.0時代是中國人買得起日本貨但內心糾結的時代。

中國人買日本貨3.0的時代始於2014年,這一年日本放寬中國人來日旅遊簽證,於是,2014年240.9萬人次,2015年499.4萬人次,2016年637.3萬人次,2017年735.6萬人次,2018年高達838萬人次,訪日遊客人數直線上升。

剛開始時人們買電飯煲、馬桶圈、化妝品、奶粉和紙尿片,現在發展到指甲刀、圓珠筆等文具、LOFT的雜貨,還有藥妝店的眼藥水、消炎鎮痛劑、液體創可貼、感冒藥、降燒貼、龍角散和水壺,以及各種小吃和糕點,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現在有些富裕階層的人士來日本旅遊購物已經變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春天賞櫻花,秋天觀紅葉,冬天看雪景。京都的景點、東京的銀座、新宿的藥妝店,到處都能聽到中文。

還有人來日本淘寶,據說日本的鐵壺在中國的富裕階層中很受歡迎,京都三條、山形鑄物、長濱晴壽堂、京都龍文堂、南部鐵器都出產生鐵壺,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古董和手工藝術品。同時,來日本體檢,做美容手術也形成風潮。

細說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

3.0的時代是盡情享受,提升生活質量的時代。

近一兩年來,買日本貨已經進入4.0時代——組團來日本遊學!不是中小學生或者大學生來學習語言體驗文化,而是成年人來學習日本服務業零售業的管理模式,其中有店鋪管理、銷售知識、商品陳列、客流預測等商業和市場學知識。買知識,學習日本的貼心服務,改善自己店鋪的遊學取經已經蔚然成風,形成一種潮流。

從0.0時代到4.0時代,中國人買日本貨的時代變遷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外在表現,日本社會進入“低欲”時代,中國遊客強勁的消費填補了日本零售業的空白。今後如何發展到5.0和6.0時代,我們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