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的闪付,这次真的要凉凉了?

中国银联作为中国官方银行卡清算组织,其地位具有唯一和垄断性,不过规则制定者和秩序监督者角色之外,它也透过"闪付"等产品开始面对亿万消费者。

闪付是银联在2015年10月推出了小额免密免签服务,只适用于银联芯片卡。当持卡人使用带有"闪付"标识的银联芯片卡或支持"云闪付"的移动支付设备,在指定商户进行1000元以下的消费,只需将银联芯片卡或"云闪付"移动设备靠近POS终端感应区,一挥即可完成支付。

简单来说,"云闪付"即在刷卡时不必输入密码不用签字,消费者只需要将卡片靠近POS机就能迅速完成交易,且免密支付的额度达1000元人民币,因此存在被盗刷的可能性。并且大多银行在给用户办理银联卡时,这一功能是默认开通的,银行工作人员基本上不会进行相关风险提醒。

而"闪付"遭遇315晚会,也让银联这个官方组织显现出对消费者群体的隔膜,"闪付"虽然早已被外界视作失败产品,但是关于它的探讨还在继续。

不过,"隔空盗刷"是极少数个案,据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统计,2015年业务开通以来风险比率为千万分之二,远低于万分之一点一六的行业平均交易欺诈率。中国银联与有关各方也将进一步提高技术防控水平。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支付宝、微信依靠二维码支付崛起,实现"降维打击",支付行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银联的压力可想而知。

于是,2017年12月,在央行的指导下,银联与各商业银行共商共建的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高调诞生,试图在移动支付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比如,像微信和支付宝一样回归购物以吸引用户的过程,为了吸引用户银联也花了不少钱,诸如"一分钱坐公交"和"消费回报"等活动是吸引新用户的主要方式,但是许多用户似乎并不买云闪付帐户,许多人说与微信和支付宝相比云闪付软件的许多功能都不成熟,而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开发了好几年,他们使用云闪付的主要目的是参与云闪付的优惠,一旦活动结束云闪付将被卸载。

如今,各大商业银行转身各自为战,彻底削弱了"闪付"品牌的价值,不过这并不是件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