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与穆天子

西王母与穆天子

《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中唯一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

《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中唯一流传至今的古代典籍。所谓“汲冢竹书”,是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在汲郡(今河南汲县)一座战国古墓中发掘出土的一批竹简古书。大约是西晋咸宁五年 (279年), 一个名叫不準的汲郡盗墓贼,盗掘了战国时代魏国第4代国君魏襄王的陵墓,他得到的不是金光耀眼的金银财宝,却是散发着衰朽气味的竹简数十车,竹简上全是曲里拐弯的蝌蚪文。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汲冢古文”。这个盗墓贼不準先生还算颇有“贼德”,他没有毁弃这些看起来一文不值的宝贵竹简,使之得以流传后世,他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些衰朽断残的竹简,经过晋代学者荀勖、束皙等人多年的整理与释读,最终厘定了先秦古书约十余种,共七十五篇。这些古书,统称为“汲冢竹书”,其中包括《穆天子传》五篇。这批竹简如今早已不存,同时出土的古本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也在宋代佚失,清代存有辑校本,为研究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我们追溯穆天子漫漫西征之路,但见涛飞云走,烟雨笼罩。他的这次西征,缥缈虚幻,波诡云谲。其实,透过历史烟云,这次漫漫西行,还是有迹可寻的。据《国语·周语》记载,公元前967年,周穆王对西北部族犬戎进行大规模征伐。据说,犬戎可能是匈奴之始祖,此说确否,尚待考证。那时候,犬戎属于周朝的“荒服”,活跃在周朝西部地区(今甘肃、宁夏交界一带),每年必须向周王室进贡方物特产。所谓“荒服”,乃古代“五服”之一。何谓“五服”?《国语·周语》记载了西周祭公谋父对此的阐释:“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具体而言,就是以京城为中心,按照距离京城的远近,划出正方形或圆形边界,定出地域类别,依次划分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统称“五服”。《尚书·禹贡》:“五百里荒服”,泛指远离京城的边远荒僻之地。周穆王时期,犬戎首领桀骜不驯,不但拒绝进贡,且态度倨傲,犬戎武装还不断袭扰周朝边民,穆王勃然大怒,毅然决定御驾亲征,率领王朝大军,大规模征伐犬戎,征伐的结果是:“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对穆王此次远征,《列子·周穆王》的记载是:“穆王不恤国是,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瑶,王和之,其辞哀焉。”

西王母与穆天子

穆天子拜会西王母,虽为神仙,也难免互相钟情嘛

关于这次周穆王与西王母瑶池相会,《穆天子传·卷三》有活灵活现的精彩描绘: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白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丌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据传说,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抵达昆仑山下之时,但见昆仑之巅瑞雪飘飞,仙气缭绕,馨香暗涌,便传令停车,擎着白圭、玄壁等晶莹闪烁的珠宝玉器,前往拜见西王母。玉肌花貌的西王母一见天子,嫣然一笑,款款前行,请他参观玉帝金碧辉煌的寝宫,尔后登临瑶池,设宴款待。那时侯,天空中百鸟飞翔,群仙舞蹈,瑶池之波,碧水荡漾,彩虹倒影,恍若梦幻,西王母犹如玉树临风,纤手凝脂,玉腕胜雪,含笑相望,随口吟道: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西王母的歌谣,似乎飘漾着莫名柔情,最后两句更是殷殷叮咛:天子东归之后,假若龙体康健,还能再来见我吗?穆天子望着西王母,似乎神魂也开始飘荡起来,顺口吟道: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与穆天子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等到万民安康和乐的时候,我就来看你,最晚不超过三年,我一定会再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原野。

呵呵!这哪里是一个昆仑女神与一个威风凛凛的国君在对话呀,仿佛一对恋人在告别。然而,这还没完呢。西王母听罢天子的回答,又唱道: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

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唉唉。刚刚相见,又要分手,我的心啊,吹笙鼓簧,万般翱翔!

穆天子就在西王母的惆怅中告辞,率领麾下众将来到日落之处的弇兹山下,在山顶石壁上篆刻了一行大字:西王母之山。

对于《穆天子传》这段情景交融、历历在目的记载,曾有人提出异议甚至批评,说西王母乃是高居昆仑山“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玄室”,统辖“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的齐天圣母,怎么会对一个野心勃勃东征西讨的周穆王“动情”,以至于含情脉脉地为他吟诵歌谣,相约来日再相会呢?嗯嗯。呵呵。此言差矣!其一,西王母虽然是高踞昆仑仙阙之大神,餐冰雪,饮明月,万方仰首膜拜,毕竟也具备熠熠闪烁的人性之光,面对异性,偶尔动情,自然流露,并不意外。其二,更重要的是,王母希望阻止穆王西征,“息戈止战,造福百姓”,历来是她对俗世帝王的谆谆教诲,面对周穆王这样的大野心家,她必须“以情动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这条恒定不移之规律,王母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几乎令铁嘴钢牙铁石心肠的周穆王拜倒在石榴裙下,差点调转马头,班师回朝。——尽管最后,周穆王终究被自己的野心所掳,继续西征,却在日落之处的弇兹山下,篆刻了“西王母之山”几个大字,以为永久的纪念,足见其情动于心,难以忘怀也。

(2019,3,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