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鑑寶師的故事

——記國家文物局註冊鑑定專家張西明

海峽品牌雜誌社記者 武歌

1959年出生的張西明,是個山東漢子人,氣宇軒昂,為人豪爽。受家庭環境的影響,他從小就非常喜歡文物收藏和鑑定,特別是對具有代表中國文化符號的文物藝術品(尤其對瓷器)更是痴迷。

古董鑑寶師的故事

古董鑑寶師的故事

由於多年來對文物藝術品的酷愛,於2009年在北京成立了文物藝術品拍賣公司。時隔幾年,又考取了(瓷器)鑑定專家職業資格證書,成為國家文物局註冊鑑定專家。而後又經過多年的努力學習並經國內外相關機構考核,獲取了國際認可的“國際註冊藝術品——文物鑑定評估師”職業資格證書(簡稱“ACI證”)。現被聘為國家文旅部某機構藝術品鑑定與評估委員會專家團成員,並被特聘為高級顧問。

古董鑑寶師的故事

張西明在古文物界有著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大多數成功者一樣,這與他的勤學、苦練、善思是息息相關的。從事多年的文物藝術品的真偽研究,張西明有說不完“鑑定經”。其中,求真的勇氣和膽識是關鍵,決定鑑定的成敗。

求真的勇氣,就是指文物鑑定要有一身浩然的正氣。張西明說,有人出於某種目的和利益,出錢讓你把假的講成真的,也有人為了搞破壞,出錢讓你把真的鑑定成假的。在古玩領域裡,他參與鑑定的文物無數,但是這麼多年他始終沒有放棄不寫假文章、不攪入是非這兩條自律守則。如果堅守不住這兩條,你在鑑定行業的商譽就毀了,那就等於你自己砸了自己的品牌。僅僅靠求真的勇氣還永遠不夠,你還得有識貨的看家本領,也就是求真的膽識,張西明說到。瓷器文物鑑定,歷來有眼學和科學之說。張西明採兩家之長,避兩家之短,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鑑定古董時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天才來自勤奮,他把別人用來喝茶閒聊的時間,都用在對文物的研究上,系統並廣泛收集或收藏各個歷史時期的頗具價值的器物,廣交圈內摯友,虛心向專家學者討教,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內涵。經常組織和參與國內國際重大古玩文物鑑定研討和學術交流,策劃有影響力的文物展覽,多次出訪進行學術交流。

古董鑑寶師的故事

張西明還是一位熱心公益事業的人。他多次參加公益鑑定活動,對來自全國各地收藏愛好者們,熱心接待,耐心解答,免費鑑定,讓每一個來訪者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熱切期待張西明今後的文物藝術品鑑定和拍賣事業中,不忘初心,與時俱進,勇於拼搏,再創佳績,為國家文物事業的進步和中華文明的傳承,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