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的股市观

孙子兵法曰,

凡战者,

以正合,

以奇胜;故善出奇者,

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

人生需要这种不竭如江河的大智慧,

投资也是。

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说,

吾道一以贯之。

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

我的道就是让根本性的事理和道理,

贯穿整件事情的始末。

人生想要幸福,

就要找到人生的大道;股票投资想要成功,

就要找到投资的大道。

如何找到人生大道和投资的大道呢?那就是探索求真的精神。

对于我来说,

就是把探索求真的精神贯穿在股票投资的大道之中。

只有找到真相,

看清了本质,

发现了规律,

才能做到孙子所说的“以正合,

以奇胜;无穷如天地,

不竭如江河”。

我的股市观

股市观,

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就是对股市的看法。

只有股市观正了,

才能有与之对应的正确态度和理念。

第一,

我认为股票市场具有投资和投机双重功能。

如果你把股票当成上市公司的股份来对待,

它就是风险资产,

可以产生增值和分红收益;如果你把股票当成筹码来看,

那么它就是赌桌上的筹码,

愿赌服输,

盈亏自负。

投资还是投机,

股市就在那里,

全凭你对它的态度。

这和人生很像,

世界就在那里,

是选择轰轰烈烈,

还是选择平平淡淡,

完全取决于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说,

我也想投资啊,

但管不住自己的手,

看到盘面的波动就想投机。

针对这个问题,

后面我会讲到方法论,

但是最好还是你自己想到好的方法,

第二,

我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应用科学,

是一门需要操练的技术活儿,

所以,

不仅要打好理论基础,

还要有具体的方法论来帮助你操练,

尤其是通过各种方法应付非理性的情绪和欲望。

下图是我讲课的时候,

最喜欢用的一张。

这张图用类比告诉大家,

股票投资需要基础科学的知识,

需要工程师的思维和体系。

那么股票投资需要哪些基础科学的知识呢?经济学、

金融学、

会计学、

工商管理学、

心理学、

应用数学等等。

那么需要工程师的什么思维呢?严谨性、

模型化、

体系化、

容错性、

可操作性、

系统优化升级等等。

聊聊我的股市观


所以,

想要做好投资,

除了需要大量的学习打好基础以外,

还要经常反思投资失败的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思路是不是出了问题?投资方法是不是严谨?是不是成体系?是不是能够容错?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要不要升级打补丁?还是自己操练的不够熟练?

第三,

我觉得股票投资是一个生意闭环,

必须建立一个正向的反馈体系。

请注意,

我说股票投资是个生意闭环,

是针对想长期在股票市场投资盈利的朋友说的。

如果,

你是个有机会就来股市赚钱,

没机会就走的机会主义者,

不用理会我这个观点。

如果有人想在股票市场持续赚钱,

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做生意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这个市场。

这样子的话,

你就会从长远打算,

你不但会去学习,

你还会去操练方法,

实验想法,

优化提升等等;你也不会在乎一时的成败得失;这种情况下,

你的心态才会稳定。

我观察了许多小学和中学读书非常优秀的同学,

他们到了大学之后,

从之前的严格管理,

到放养式管理,

没有了老师的表扬和激励,

我能感觉到有些同学开始有点自生自灭,

逐渐放纵和颓废。

不要说这些在校的学生,

即使是我们参加工作的人,

如果公司激励的不够,

你会努力干活吗?肯定不会,

因为这是人性。

所以,

不管我们选择投机也好,

坚持投资也好,

你要有盈利的正反馈才行,

否则,

你无法坚持下去。

第四,

我认为在博弈的市场上,

当某种赚钱的方法被许多人知道,

并应用了之后,

就会失效。

从博弈的角度来讲,

越热闹的地方越危险。

所以,

股票投资一定要逆人性。

但是也有人能够在热闹的地方赚到钱,

比如很多人都很羡慕的游资,

天天炒热点题材,

也有个人投资者学习游资,

想捞快钱的。

我只能说,

这些人只见贼吃肉,

没见贼挨打。

大家都还记得2017年4月份雄安新区的题材吗?六个连板之后,

监管层出来打压投机炒作,

多少追高的投资者高位站岗,

这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所以,

投机成功也是有概率的,

有风险的。

我观看第一财经很多年,

清楚的看到那些投机高手,

也是看50%的空间才敢去赚25%的利润;如果只有5%的波动,

他们可能只赚2%的盈利。

所以,

那些看起来很美的机会,

其实真的并不那么美。

投资成功最好的盈利模式的是耐心等待市场犯错,

提前潜伏,

等待价格回归价值之后卖出;如果你买入的是优秀的、

伟大的公司,

你也可以选择一直持有不卖。

接下来,

一直重复这个动作就可以了。

寻找差异化正确,

是丰厚利润的来源。

如果你有心观察,

有不少公司都把这句话当作公司的理念,

比如裕同科技,

比如我之前接触的复星保德信人寿。

上面是我对股票市场的认知,

如果有什么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