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乾隆皇帝晚年發生的一件中外外交事件是他內心既氣憤又不解,堂堂的大清帝國,一直給周邊國家一種至高無上的感覺,可是,1793年,英國特使來到中國覲見皇帝拒不磕頭,讓他大感到失了顏面,因而使得83歲的老皇帝憤怒的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關閉了大清國的國門。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為什麼要關閉國門呢?事情得從英國特使馬嘎爾尼訪華要求與中國貿易通商說起。馬嘎爾尼為什麼要求中英兩國貿易通商呢?當時的英國隨著近代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雖然生產出了很多先進的產品,可是產品卻賣不出去。這使英王很苦惱,怎麼辦呢?他們就想打開國外市場,把產品賣到外國去。也正是因為這樣,英國很希望藉助外交手段改善貿易狀況,並讓產品進入人口眾多的中國市場。英國的一些商人們曾經向國王喬治三世建議:“第一和最重要的目標,是不要損害或削弱對華關係。[1]”但是,英王又聽說,中國對海外貿易是管制的,是不允許外國人隨便到中國經商的。況且,中國的乾隆皇帝是一個很驕傲很自負的人,不太容易打交道。要實現與中國貿易通商,老實說,英王還真有點兒不自信,因為他聽說大清帝國是一個很重視禮制的國家,凡是去中國的外國使節,要覲見皇上必須得行三跪九叩之禮。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西方版畫中的清廷大臣跪拜乾隆皇帝圖

這樣的禮節,英王認為是對大不列顛帝國的侮辱,他很不能接受。怎麼辦呢?英王思前想後,覺得要想不被拒絕,就得派出一個有能力的人。他想到了馬嘎爾尼,馬嘎爾尼出生在蘇格蘭的一個貴族世家,有著高貴的血統,此時他剛剛被英王敕封為伯爵,況且,他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所以,英王感到讓這麼一個人前往中國,至少不會太離譜。

馬嘎爾尼接到任命,感到責任重大,也知道這是一個苦差事。出使中國,如果完成使命,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如何完不成使命,不僅在中國會遭到冷遇,回到英國也一樣會遭到非議。因此,他絞盡腦汁,想處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為乾隆皇帝祝壽。他為這個想法沾沾自喜,他知道,中國人對於送禮的人都是笑臉相迎的。馬嘎爾尼認為,這樣中國既不會反感,也不會感到意外。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乾隆皇帝巡遊圖

要出使中國,達到英國的目的,引起中國皇帝對英國的重視。在禮品的安排上,就必須做精心的準備。馬嘎爾尼向英國外交大臣建議說,向中國皇帝祝壽,此行表明,特使“代表國王參加向皇帝祝賀八十大壽的慶典,並附帶談一下兩國以後的貿易互利問題。對付一個驕傲的朝廷,它對西方國家的力量與重要性無知,而堅持東方式的妄自尊大,就必須給予皇帝及其大臣以莊嚴華麗的印象。” [2]

此時,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壽此時已過了三年,已失去了意義。但馬嘎爾尼使團祝壽只不過是個噱頭罷了,其目的是為了向中國炫耀實力,以此達到威懾的目的。中國的皇帝不是很驕傲嗎?英國應該讓中國看看什麼是更值得驕傲的。帶著這樣的目的,馬嘎爾尼的中國之行特意安排一艘軍艦作為他的坐艦。船上載有野戰炮、步槍等先進的武器。這個架勢,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玩的是黃鼠狼給雞拜年的假把戲。既然是做樣子給大清看的,“演戲”就不能太過,英國人也知道,此行畢竟是希望與中國通商的。既然名義上是為乾隆皇帝祝壽,也就應該在炫耀武力的同時,有個祝壽的樣子。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乾隆皇帝讓宮廷畫師所繪的《萬國來朝圖》局部

帶著這樣的用意,英國人也準備了一些祝壽的禮品。馬嘎爾尼使團於1792年7月出發,經過長達九個月的海上航行,於1793年7月抵達中國。在馬嘎爾尼使團出發之前,英國人早已通過英國商人向中國方面傳達了英王派遣使團為中國皇帝祝壽的訊息,並告知了相關的禮單。

聽說英國使團要來祝壽,老皇帝充滿期待。但是,在此之前,大清國只接待過藩屬國的使團,像英國這樣的世界強國,中國還是第一次接待。乾隆皇帝仍然是按照傳統的貢使上貢來對待的。但在規格上又高於緬甸、朝鮮等藩屬國。使團抵達之時,乾隆皇帝正在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他聽說馬嘎爾尼使團已經抵達天津,就迫不及待地讓辦事官員將英國人的祝壽禮品畫出圖樣,送到承德供他御覽。在北京負責接待的辦事官員本來是想等禮品全部卸船安裝完畢後再畫出圖樣,給皇帝呈覽,不想這卻遭到乾隆帝的一通大罵,罵辦事官員辦事拖延。

乾隆皇帝訓斥道,朕聽說貢使到達已經六七天了,可為什麼沒有關於使團的事情上奏?“朕以金簡等必將如何裝飾,及西洋人並首領太監在旁觀看,是否得其安裝方法,大概情形分析附本報具奏,乃竟無一言奏及,殊為不解!”[3]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馬噶爾尼單膝跪拜乾隆皇帝

老實說,乾隆皇帝對英國人的禮物還是滿懷期待的,畢竟朝廷中的那些大臣甚至像周邊的朝鮮、泰國、緬甸等小國的兒皇帝們送的禮物已經讓她感到麻木,無非是一些珍奇異玩之類。但是,英國卻不同,乾隆皇帝還是得知這個海外異邦是比較強盛的。但是怎麼個強盛之法,他有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因而,當他聽說,英國特使送來了生日賀禮,他便想一睹為快。

馬嘎爾尼的到來,乾隆皇帝是讓工部尚書金簡、工部右侍郎伊齡阿、鹽政使徵瑞負責接待使節團的。乾隆皇帝對臣工們頤指氣使慣了,現在這麼個小事情都辦不好,他不免心生憤懣。急著想看一看西方強國送來的禮物,可是,負責接待的官員現在卻沒有上奏報告使節團的動向,乾隆皇帝認為他們辦事不力,因而對他們大加斥責。乾隆爺在金鑾殿上大罵了一通工部尚書金簡等人,當時朝野之上也是人人自危,面面相覷,沒人敢大喘氣兒。

乾隆皇帝為使節團的事情大發雷霆之怒,消息很快便傳到了英國人的耳朵裡,很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認為這是乾隆皇帝對英國的重視。的確,乾隆帝起初對馬嘎爾尼使團來華也確實表現了足夠的重視。使團還在途中的時候,他就下達了多項指示,要求軍機處制定了詳細的接待方案。從朝覲、賞賜、宴請、觀戲、遊覽等等都作了認真安排。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清廷派出的給馬戛爾尼送信的信差。

老皇帝對馬嘎爾尼使團的重視,他心裡也有一本賬。這畢竟是大清國第一次接待如此大規模的西方使團。中國人好面子,在驕傲的乾隆皇帝看來,接待好英國使團,即表示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又是一次向西方傳播中華文化,宣傳他執政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的“政治任務”。乾隆盛世嘛,不能只算經濟賬而不算政治帳。

馬嘎爾尼剛到中國的時候,大清官員熱情接待。但是,在馬嘎爾尼到承德避暑山莊覲見乾隆皇帝時,雙方因為禮儀之爭,發生了不愉快。乾隆皇帝先前沒有立即看到禮物的不快迅速昇華為對英國人的不滿。堂堂天朝上國的皇帝,幾千年都是被當作上天之子的,要不然怎麼有“天子”之說

按照中國的禮制傳統,周邊的藩屬小國的使者見到中朝皇帝時,都是要行三跪九叩之禮的,也是說,皇帝不是誰想見就能見的,最重要的一條,得謙恭,得周邊小國那樣有一個臣服的樣子。馬嘎爾尼使團的到來,也被老皇帝和朝中的文武官員視為這是藩屬國向中央王朝稱臣納貢。基於這樣的理解,馬嘎爾尼拜見乾隆皇帝時,朝中的官員都要求他給皇上行跪拜之禮。但是這個要求,馬嘎爾尼斷然拒絕。

乾隆皇帝:藩屬國朝覲中國皇帝都要磕頭,英國人有什麼理由不磕頭

乾隆皇帝贈給英國使團的隨身攜帶的香囊

馬嘎爾尼的理由很簡單,中英兩國是平等的兩個國家。在馬嘎爾尼看來,通過為乾隆皇帝祝壽來達到貿易通商的目的,雖然有偽裝的成分,但這至少是英國政府對中國的一次平等友好的訪問。英國人的這種想法無可避免地與大清國的傳統禮制撞車了。

在當時的大清國,國際關係根本沒有“平等”二字。凡是到中國來的,一概視為稱臣納貢。而在馬嘎爾尼的觀念裡,英國是一個偉大的帝國,他雖然對中國這個古老帝國懷抱敬意,但他更對自己的國家充滿自信。中國官員要求他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他認為,一個經濟、軍事、技術發達的帝國如果到中國來只是給老皇帝磕頭的,那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馬嘎爾尼拒絕磕頭,乾隆皇帝和朝廷的官員們無論如何是難以接受的,這樣,從朝廷到接待官員對馬嘎爾尼使團的態度變得也不再那麼熱情。乾隆皇帝也斷然拒絕中英兩國貿易通商,馬噶爾尼則尷尬地離開了中國。

[1](美)何偉亞著,鄧常明譯:《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西利益衝突》,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8頁。

[2](美)馬士:《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第1、2卷,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頁。

[3]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上諭檔》第17冊,影印本,廣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

李書緯根據出版作品《晚清外交七十年》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詳細內容請關注《晚清外交七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