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高血压患者该不该吃阿司匹林?什么样的高血压患者该吃阿司匹林?这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在服阿司匹林。这是因为高血压既是心血管疾病,又是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很多高血压患者同时也是心血管病的患者或高危人群,有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风险,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来预防。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小剂量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是用来预防动脉血栓的。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所发生的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心绞痛、脑缺血,发病的关键都是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的激活是关键环节( )。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小剂量阿司匹林因为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痉挛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急性事件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因此作为预防用药。

所以,当高血压患者有了心血管病或者有了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时,就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小剂量阿司匹林吃多少?每天75-150mg。剂量太小起不到作用,剂量过大不增加疗效反而增加不良反应。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但阿司匹林毕竟不是降压药,而且会增加出血风险。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都适合服的。

那什么样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给出了建议。2018年版的指南在2010年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改,在一级预防(没病防病)中增加了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以及高血压合并3项或以上危险因素的指证,这样更明确,更好操作了。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首先,已经患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该服用,这一点毫无疑义。

就是说,已经得了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比如已经得了冠心病、脑血管病、或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服阿司匹林。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并且,如果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缺血发作或者闭塞性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症等血栓症急性发作,还应该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再加另一种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波立维,泰嘉)或者替格瑞洛(倍林达)合用数月甚至1年后再改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单药(这些都是有具体指证的)。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再就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

第一类就是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的患者。

第二类是那些没有具体心血管病或相关疾病、年龄50~69岁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心血管病的风险高低或者合并的危险因素多少来确定是否服药。

评估风险(10年心血管总风险≥10%就算高风险)有点儿麻烦,看危险因素方便些。条件就是,合并3项或以上其他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应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其他危险因素有7项(可以对号入座哦):

⑴年龄:男性>55 岁,女性>65岁。

⑵吸烟:主动或被动吸烟。

⑶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6.1~6.9 mmol/L)和/或糖耐量异常(餐后2小时血糖 7.8~11.0 mmol/L);

⑷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6.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 mmol/L 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

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就是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什么人算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⑹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厘米),女性≥85 cm(厘米);或肥胖,体质量(体重)指数(BMI)≥28 kg/m2(公斤/平方米)。

体质量指数如何计算?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简便算一下,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2次即可。

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

早先这个标准是≥10μmol/L,2018年指南修订改为≥15μmol/L,这也是正常值的上限水平。

得了高血压,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心血管内科医生讲出实话!

特别提醒一下,高血压患者服阿司匹林,除了需要事前评估、排除禁忌证( )之外,一定要在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并平稳后再开始( )。

说明一点,关于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我国不同疾病防治指南和专家共识可能表述有所不同,略有差异,这里给出的是2018年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