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漫談地方性氣候

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一年中某一個特定的時期總是出現某種天氣特徵,成為一種地方性的氣候。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例子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了。梅雨時節,陰雨連綿,連日不斷,因此時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稱為“梅雨”。許多詩詞都涉及梅雨,如宋代趙師秀《約客》:

約客

[ 宋 ] 趙 師 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夏天的某一個夜晚,約客久等不至,窗外是連綿的細雨,青蛙呱噪聲不時從青草池塘處傳來,作者在百般聊賴之中,唯有“閒敲棋子落燈花”。“家家雨”極言梅雨時節雨水之多。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漫談地方性氣候

梅雨天氣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所特有的,但它的出現卻不是一種孤立現象,是和大範圍的雨帶南北位移息息相關的,梅雨天氣就是因為雨帶停滯在這一地段所致。這條雨帶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每年從春季開始,暖溼空氣勢力逐漸加強,從海上進入大陸以後,就與從北方南下的冷空氣相遇,由於從海洋上源源而來的暖溼空氣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條長條形的雨帶。

如果冷空氣勢力比較強,雨帶就向南壓;如果暖空氣實力比較強,雨帶則向北抬。但初夏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冷暖空氣旗鼓相當,這兩股不同的勢力就在這個地區對峙,互相膠著,展開一場較為持久的“拉鋸戰”,因而就形成了一條穩定的降雨帶,造成了這種綿綿的陰雨天氣。這就是江南地區初夏季節梅雨形成的原因。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漫談地方性氣候

持續連綿的陰雨溫高,導致衣物經常出現發黴現象,這是梅雨季節的主要特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黴也。”我在南京求學時,每當梅雨季節,毛巾如果晾曬不佳,十天半月之後便如米湯泡過一般,甚至搓洗之下會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狀。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漫談地方性氣候

梅雨季節,細雨綿綿,連月不開,淅淅瀝瀝,在心頭漫溢,喚起不少文人墨客的愁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